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及內容總結

  1

  前言

  大概五年前剛畢業的時候,應該是讀過這本書。為什麼加上「應該」而不是肯定?確實是回憶不起來書上的內容。有時候看完一本書,如果當時不能很好的理解書上的內容,就是很容易忘記。或許是因為沒辦法切身體會的去理解書中所講的內容吧。

  所以,我趕緊在kindle里重新下載本書的電子版,並在app上下載了本書的音頻版,想聽一聽回憶一下是不是還有印象。下面寫的「後感」,實際上不是紙質版的讀後感,更準確的說,是前幾天跑步的同時,帶上耳機的聽後感及對本書內容的總結。

  德魯克在本書中提出:未來的社會是知識型社會,未來的管理是對知識型員工的管理,管理者本身就是組織中的知識工作者。而管理者的首要任務是管理好自己-自我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人人都是管理者」、「每個人都是自己的CEO」。

  德魯克提出了四個問題,並分析、解答了這些問題,總結出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

  為什麼實現卓有成效是每個管理者都面臨的一項挑戰?

  德魯克明確指出:管理著作通常都是談如何管理別人的,而本書講的卻是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才能做到卓有成效。讓一個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去管理別人,是很不靠譜的。要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須首先搞清楚兩個概念:什麼叫做「卓有成效」、什麼是真正的「管理者」。

  (1)「卓有成效」的關鍵在於強調貢獻,不管是組織還是個人,這是首要的考核標準。就像醫院服務病人、企業服務客戶、政府服務國民。要想有所貢獻,就必須讓自己的勞動為別人所用。總之,追求卓有成效就是強調工作的貢獻。

  (2)「管理者」作為知識工作者,首先他的工作必須對組織有所貢獻,能實質性的影響組織的經營能力和績效。反過來,要看一個知識工作者是不是管理者,不是看職位高低,也不是看有沒有下屬,甚至不是看工作的複雜程度,而是看他的工作是否會對組織的能力和績效產生顯著影響。

  但是,管理者就是「組織的囚徒」,身處組織之內,他的工作隨時被別人打斷,如下屬、上級、客戶、合作夥伴等等,疲於應付日常事務、應付一些突發事件。這意味著管理者必須花大量的時間與上級和其他部門人員溝通。最後,容易將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組織內部,從而忽視了組織為之服務的外部世界,也就無法為外部提供有效的服務和貢獻。

  正因為如此,每個管理者都必須有意識的學習如何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否則就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

  3

  要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應該如何做好時間管理?

  前面說過,管理者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就是他的時間不屬於自己,隨時可能被各種事務所擠占和打斷。例如,參加各類應酬,宴請重要客戶,出席各種公開活動等等。就這樣,管理者大把時間耗在毫無貢獻的工作上面。

  (1)德魯克說道,管理者要做到 「認識你的時間」,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記錄自己的時間安排,必須是處理完某項工作後立即記錄,因為人的記憶是很不靠譜的。

  (2)根據記錄下來的時間安排表,管理者可以自己問問自己,哪些活動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哪些活動是可以授權給別人幹的,哪些活動是自己在浪費別人時間的。然後,就大刀闊斧的砍掉浪費時間的活動吧。

  (3)即使砍掉大部分毫無貢獻的活動,高級管理者的時間還是很有限的,如果在這有限的時間裡,還不能夠集中精力做有貢獻的事情,那結果將是災難性的。例如,用10個零碎的15分鐘寫一份報告,就不如一次性花兩個半小時寫一份完整報告的效率高。所以,時間管理還要想方設法把碎片化時間集中起來,形成完整的工作時間。

  (4)集中起來的整塊時間,管理者必須有效利用,集中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這就是「要事優先」原則。

  4

  要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應該如何用人之長、容人之短?

  說道用人,管理者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就是對重要職位,必須找到一名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甚至堪稱完美的人來擔任。問題是這樣的人根本就是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如果實事求是,承認不可能找到方方面面都非常優秀的人,那麼我們就會面臨兩個選擇:一是優點和缺點都同樣突出的人;二是每個方面都平平常常、挑不出大毛病的人。該如何選擇呢?

  (1)實際上,人的發展本來就是不平衡的,才能越高的人,缺點往往越多,如果只任用中規中矩沒有缺點的人,整個組織必然流於平庸。好的用人決策,在於找到那些在某方面才能突出的人,充分發揮他的這項才能,而不是總盯著他的短處。更多問「這個人能做什麼」,而不是去問「這個人不能做什麼」。

  德魯克總結說:一個組織不可能依靠萬能的天才來完成績效,而只能依靠有一技之長的普通人。只有「讓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組織,才是好的組織。

  (2)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僅要發揮下屬的長處,更要學會管理上級,發揮上級的長處。上級也是同我們一樣的管理者,也有優缺點,作為下屬不能一味抱怨上級做的不夠的地方,更要盡力協助上級發揮所長。充分利用上級的長處,也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比如上級如果擅長溝通,就可以多拉著他去見自己的重要客戶。

  (3)最後,管理者還應該充分了解自己,發揮自己所長。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擅長的事,而是順應自己的天賦秉性,去做最讓自己感興趣、做起來最得心應手的事情。

  5

  要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應該如何做有效的決策?

  德魯克說,有效的管理者並不做太多的決策,而是只做少數重要的決策。而對決策者來說,最費時的不是決策本身,而是決策的推行。如果一個管理者天天忙於做決策,而沒有去執行決策,那恰恰說明他是一個無效的人。

  (1)一旦確有必要做決策,管理者必須果斷採取行動,做出正確決策,切記只做一半或者折中。德魯克特彆強調,做決策時不要總想著折中。他在為美國通用汽車做管理諮詢時,通用的董事長兼總裁斯隆告訴他這樣一句話,他覺得斯隆這句話可以作為每一位管理者決策時的座右銘

  「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將你認為正確的部分寫下來。你不必顧慮我們的反應,也不必擔心我們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為了使你的建議容易為我們所接受而折中考慮。你必須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我們才能『正確的折中』」。

  (2)除了上面的慎重決策、果斷行動,一個有效的決策者還必須對經常性事件確立原則性解決方案。這是指對於重複性發生的問題,不能滿足於臨時性解決方案,而要從更高層面去尋求解決方案,建立一套原則性的規章制度。

  需要強調的是,除了這種顯而易見的經常性事件,還有一些不太顯著的經常性事件。比如公司併購、自然災害等等,對於一家公司來說,雖然都是偶然性事件,管理者也必須著眼於更高層面,結合業態常識,確立原則性解決方案,這樣才不會陷入天天做決策的狀態。

  (3)決策者還應該注意一點:決策時備選方案不能只有一個,而要在兩個以上的相互衝突的方案中進行判斷。只有當兩個方案各有優劣,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判斷時,才能有效決策。實際上,有經驗的管理者,如果所有人都對某個方案一致支持,反而不會馬上採取這個方案,而是會故意激發出反面意見,充分考慮正反兩面的意見後再做決策。

  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這樣一本書,他讓我們站在企業管理的另一個層面,重新認識「卓有成效」和「管理者」。他並不僅僅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更重要的是,他讓我們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並且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和操作方法。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