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名著讀後感1500

名著讀後感1500(一)

《水滸傳》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的只有兩個字:忠,義。

忠,即是對自己的祖國,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盡心竭力,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這就是忠;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後,對高俅之子的凌辱,寧死不屈,最終上吊自殺,這也是忠。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個「忠」字,但是,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一個「義」字。

一個「義」字,包括了太多的內容,《水滸傳》中一百零八位好漢為兄弟、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給人讓座幾乎誰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於危難之中卻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是一命換一命的決心。

義,可以解釋為正義,一個具有強烈的正義感的人,就是一個精神高尚的人,古往今來有多少英雄好漢,捨生取義,難道是他們不怕死嗎?他們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一個沒有正義感的人,是不會理解這些的,因為他的正義感已被痳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已經被凍結,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了。

我還清楚地記得《水滸傳》英雄中有一個黑大漢,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常為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甚至搞出人命案,但他卻能夠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喪盡天良的傢伙們聞風喪膽,在現實生活中,雖然沒有這樣驚心動魄的大事發生,但「義」字卻滲透著我們的生活,對朋友講義氣,是小義;對素不相識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種正義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大義。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大義的民族,當日本侵華,多少義氣凜然的革命烈士,用他們的滿腔熱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天蒸蒸日上的祖國;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這些都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

一個人,可以不相信神,卻不可以不相信「神聖」,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讓我們相信這一份「神聖」,用自己的雙手去維護這一份「神聖」。

名著讀後感1500(二)

它就是《誰動了我的乳酪》。這本書講述了兩個小矮人和一對小老鼠尋找乳酪的小故事。在故事中,作者虛構了四個角色: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分別代表著我們的不同方面,即複雜的一面(小矮人)和簡單的一面(小老鼠)。乳酪的意義則很廣,它可以代表著是一種物質的享受,或者是意味著健康、休閒的生活,或者是給我們帶來的榮譽,等等。兩個小矮人和這兩隻小老鼠分別以不同的方式在一座迷宮裡尋找夢中的乳酪。有一天,它們都在迷宮的一個角落裡找到了它們自己想要的乳酪。那裡各樣的乳酪堆積如山,它們痛快的飽吃了一頓。此後,每天都來到這個乳酪站,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日復一日,終於有一天,它們都發現,所有的乳酪不翼而飛,精彩的故事從此而展開……

其實,小老鼠嗅嗅一早就嗅出了乳酪的變質,那個乳酪站不見了乳酪,兩隻小老鼠並不感到驚訝,對它們來說,問題和答案一樣簡單:乳酪站的情況發生了變化,所以它們也應該隨之而變化,採取行動去尋找新的乳酪。

生活中,人的思維往往受限於各種所謂的閱歷、情感等控制,當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要經過一番思想鬥爭,過多的思前顧後,因害怕困難而變得膽怯、畏縮,就這樣反覆深思熟慮的過程里,錯過了好的時機,失去了許多發展的機會和機遇。當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要像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一樣,以靈敏的嗅覺和觸覺去發現其中大大小小的變故,進而迅速調整自己的步伐,適應新的環境。人不能改變大環境時,就要積極去適應新環境。這時候如果思想固執,不懂得改變,就一定會被淘汰。

兩個小矮人唧唧和哼哼在失去乳酪的一段時間內常常憤慨「到底是誰動了我的乳酪」,難於接受突然的變故,怨天尤人,怒氣衝天。每日往返於原來的乳酪站,期望等待乳酪回來。後來,其中的一個小矮人唧唧在幾經思想鬥爭後,終於明白——正是恐懼讓自己裹足不前,事情發生了改變,就再也變不回原來的樣子了。這就是生活,日子在往前走,就要隨之而改變。

人一旦醒悟,意識到自己並非是沒有能力、其實是腦子裡有諸多因素在制約著自己的行為才望而怯步時,就能夠調整好心態,改變前進的思路,學會捨棄一些陳舊的東西,吸取教訓,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去迎接新的東西。人是有著複雜思維的高級動物,有時候要把繁雜的事情簡單化來處理,不能有過多的情感和包袱,有時候也要去深思事情的原委,分析事物的本質,不能被表面的量變所蒙蔽,這兩種方式並不矛盾,它在唯物辨證法上是對立而統一的。每一種環境和事件,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分析如何處理和解決問題。我們不該像小矮人哼哼那樣,因懼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外部環境不是個人所能夠左右的),應該學唧唧一樣,認識到其實變化也可以使事情變得更好,要及時的調整自己去適應新的變化,這樣才能在變化的年代找到我們正確的道路,才能找到屬於你的乳酪,才能獲得成功

誠如一名人所說——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胡同中搜尋,但只要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就會向我們打開……

名著讀後感1500(三)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著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裡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為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著看著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才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裡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為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為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文西」「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為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為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為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為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薄書一本,細讀一遍,終生無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