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帶隊伍影響力讀後感

帶隊伍影響力讀後感(一)

領導力就像美,它難以定義,但當你看到時,你就知道。

—沃倫·班尼斯

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當領導的追求和抱負。而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領導者,能夠在團隊中樹立威信,能夠凝聚周圍的人,帶領團隊出色的的完成任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這需要有卓越的領導力。領導力不是虛無飄渺的,它是各種力量的一種合力,這些力量包括:影響力、規劃力、行動力、讀人力、交際力、包容力、溝通力、凝聚力、信念力,正是它們涵蓋了領導力的方方面面。其實,不僅在工作中,在生活和學習中擁有這些能力,也可以使人更具人格魅力,更能從容的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享受人生中的樂趣。譚小芳女士的《帶隊伍》這本書正是論述了如何提升、修煉自己的領導力,而譚小芳女士本人也是一名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和演講家。自己讀完《帶隊伍》這本書,確實體會到了一些東西。

一、讓員工從內心尊重你

那麼如何才能贏得員工的尊重呢作為領導者或管理者要區分職權與權威,用專長征服員工,對員工信任,要以身作則。我收穫最多的是讓我明白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以員工為本的方法。在具體的企業文化管理中,要認識到規章制度的推行需要對其運行狀況進行跟蹤,要不斷地發現一線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修正過於死板和規定脫離實際的細節,還要及時解決在生產過程中員工提出的合理工作要求,並及時努力去解決。對於積極工作的員工,對其優異的表現要有讚賞和獎勵,讓工作突出的員工及時得到肯定,讓其感受到努力工作後的認可和優越感,並推動其帶動周圍的職工效仿優秀的行為。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不加吝嗇的對別人的優異表現給予表揚和肯定。還有就是要克服「完美主義」,對於他人的缺點,要擁有寬廣的胸懷,包容他人的海量。這是對別人的成全,更是對自己的成全。如此,必定會贏得員工的信任和尊重。

二、態度決定高度

書中提到「領導者將積極地態度視為珍寶,為每個積極地行為負責。這些積極地態度決定了他們的成功」,這句話我感觸頗深。態度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人的一生中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境遇,這就要求每個人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永保積極向上的態度。在順境中,善於自省,客觀的評估自己,避免因盲目樂觀而高估自己;在逆境中,鼓足勇氣,充分自信,用更加主動的態度來改變自己的劣勢;在處理事情時,要懷著同情心和容納百川的胸襟,待人處世要將心比心,為他人留下空間和餘地,主動反省自己,勇於承擔責任。我想到了一位老前輩,他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簡歷。他剛進單位時只有國中文化,通過自身的奮鬥和努力拿到了本科文憑,最終在自己的事業道路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當時,他送給我們年輕人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那就是「創造等待」,這正是他年輕時積極進取,對自己負責,刻苦努力的真實寫照。在漫長而又短暫的人生中,所有人都免不了面對進取和頹廢抉擇,向前邁一步就會有成功的希望,如果忍不住誘惑,那將走向頹廢,而一個人的將來也只在一念之間,兩種命運只在一步之遙。

三、千里之行,始於規劃,成於執行

任何成功,都不是輕輕鬆鬆獲得的,都需要去踏踏實實地付諸實踐。而對於一個領導者,更重要的是要有針對性的去確定發展目標,並客觀分析當前現狀條件,權衡各方面因素,有效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然後制定出具體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對於遠大的目標,要根據現實進行分割,並制定出相應實施方案,克服一切困難,加以執行。而這些都對領導者的規劃力和執行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為帶隊人,要為人先,以身作則,為團隊起到模範作用。並要和下屬保持一定的溝通,去虛心傾聽不同的聲音,去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最大程度的去凝聚身邊的人。這樣,才能激發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整個團隊表現出強大的行動力和和生產力。

當然,培養優秀的領導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而是一個漫長的系統的修煉過程,這就需要我們要做到「聖人不常有,耐心需長存」,平時更要有針對性的去培養自己諸如影響力、,溝通力、行動力等這些領導力的構成維度。自己通過讀這本書,確實了解到了很多關於管理帶隊方面的理論方法和工具,相信這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提升。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有不妥的地方望大家批評指正。

帶隊伍影響力讀後感(二)

《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人,羅伯特。B.西奧迪尼,分別講述了行銷人員常用的一些技巧和陷阱,包括:1影響的武器,2互惠,3承諾和一致,4 社會認同,5喜好,6權威,7短缺,8立即生效的影響力。其中有許多東西是我們平日裡經常可以看到的,還有一些是我們雖然見過,但是迷惑不解的,我想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它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在經濟方面它的實用性。

影響是一種行為,而「影響力」則是一種去影響他人行為方式的能力。每個人在各自的生活環境中,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而過往的經驗,也早已在腦中形成屬於自己思維構架的「圖示」,這些經驗都會不自覺的去抵禦外來影響,想要改變,談何容易也許,《影響力》的魅力恰恰在於從生活中的細微之處透析宏偉哲理,反向推之,驗證哲理的例子又俯手皆是,也許你正經歷著,也許剛剛經歷過,每每看到《影響力》書中得出的結果,不禁恍然大悟:「喔,原來如此」,「喔,我說怎麼會這樣呢」,等閱盡所有文字,最後,才信了。

不過現在我的觀念轉變了,我看到了像看不見的手一樣悄無聲息的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的一種規律,只是我一直沒有看到而已。這種規律來自與我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環境,以及人們共有的觀念和生活經驗。現代社會太複雜了,接受到的信息也太龐雜,要想自由自在的活下去真的不太容易。有時看似我們是自由的作出抉擇,其實早已身不由己,善於利用這種規律的人輕鬆的掌握他人的動向,透過人們內心的負債感或是文化上的觀念給人們以壓力,迫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需要進行活動。從這個方面來看,要想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判斷力,或者說不被人欺騙,實在是有些困難,因為有時就算知道被騙,人們仍然踏進圈套,僅僅是因為希望遵守承諾,被人尊重,或是為了償還一點點小小的人情,文化的習慣要求我們這麼做,於是我們這麼做了,可是卻被騙了,但是沒有辦法,我們必須這麼做,否則就將面臨自我巨大的心理壓力。

當我將這本書中描述的情形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做比較時,事情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原來是這樣的!以前看過講存在主義的,說人生來就是不自由的,當時我不太明白,現在我也許有些明白了。人總是自以為自由的做著自己的選擇,決定自己的人生,其實早有了潛在的規律,操縱著一切,人的意志只是嚴格的執行著它的決定而已,人並不擁有絕對的自由。突然想起這個道理國中的政治課就講過了,不過當時只是談到了人不能因為自由而隨心所欲的做事,必須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那時這實在是說教氣味太濃厚的一句話,也就沒有在意。現在想想也就那麼回事,生活就是如此。

而對於我來說,從書中受益的不僅僅是知道了「喜好、互惠、社會認同、權威、承諾和一致、短缺」這六條原則是怎樣在生活中一次次的把我們捉弄。更重要的是,我需要重新審視我的工作模式,思考怎樣運用這六種「武器」更好的服務於工作,既能「皆大歡喜」也能提高效率。作為市場行銷人員,我們時刻在「影響」 和「被影響」中輪流角色,怎樣做能將「效果最大化,成本最小化」,怎樣做能讓權威的嘴幫我們說話,怎樣做能讓我們的產品獲得最多的「社會認同」,怎樣做能讓我們在「互惠」的同時成為這個過程中最大的贏家巧妙的開啟「火雞媽媽」身體裡的磁帶,能給我們帶來額外的關懷;「將欲取之,必固與之」的「互惠原則」 告訴我:給予以後的索取更能幫助我們順利的拿到想要的資料,打造其他公司不具備的競爭能力,為客戶的維護和資源的互換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子甚多,舉不甚舉,只怕是說多了,簡單的事情就變得細碎而煩瑣。只要稍加留心,你就會發現很多的道理和銷售技巧。

帶隊伍影響力讀後感(三)

《影響力》被某位我不曾聽說過的著名行銷專家推薦為從事行銷、銷售工作的人必讀的五本書之首,讀完之後,確實有一種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感覺。原來,很多時候我們不是被別人算計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維局限或者是來自社會的強大影響力操作而做出了違背內心真實想法的決定。

一直對心理學和社會學感興趣,這本書用一種簡單平實的語言和生動又有說明力的故事或者實驗向我們證明了這些被我們所忽略的或者壓根兒沒意識到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著多麼巨大的影響力。

順從原理---機械反應與固定思維模式:當我們請別人幫忙時,如果能夠講出一個理由,那我們得到別人幫助的可能性就更大。

對比原理---經常看嘔吐劇的人總是覺得生活中的人長得都難看。當你買下一大件昂貴的東西時,總覺得原本比較貴的配件顯得不那麼貴了,有時候衝動消費就是這樣產生的。

互惠---給別人一點好處,別人也會幫你。社會中的人大多在仁義道德、正人君子的束縛中會不知不覺的做些自己原本不想做的事。互惠是一把雙刃劍,被好心的人用了是福祉,被心黑的人利用則會讓很多人成為冤大頭。我向來屬於被人騙了還不覺察的那種人,只有用吃虧是福這種阿q精神來平衡自己了。這個原理可以很好的運用於買東西跟人砍價的情況,尤其是金五星那種漫天亂要價的地方。先使勁兒砍,再適當讓步,買東西的人一定算不過賣東西的,但至少不會損失太多。()

承諾和一致原理---一旦我們做出了某個決定,或選擇了某種立場,就會面對來自個人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和社會認同原理一樣,我們常常會由此做一些違背自己意願的事情。這個原理讓我最為之一驚,回想過去和現在的一些選擇,我明白了命運的推手其實是自己不理性的大腦和有限的閱歷和知識。高中老師曾說應該改命運為運命,但多少人又有如此的能力和資源呢一旦我們在內心不堅定的情況下選擇了某種東西,就會形成一套自我的支持系統,每個人都免不了有社會稱許性,於是總是執著的要自己相信,我的選擇是對的,哪怕我自己也不確定。真正可怕的可能不是外部的壓力,而是來自自我內心的支持系統,自己欺騙自己的人是最無可救藥的。看完這一章之後,我開始懷疑自己的很多選擇和想法了,不知道這是一種收穫還是一種干擾,總之,認清內心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社會認同原理的兩個前提:不確定性和相似性。對自己的不自信或是對情況的不了解總是讓我們盲從那些和自己有著相似稟賦、處境或經歷的人。其實,大多數人也是都處在一種沒有安全感的狀態之中,隨著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五花八門的信息和誘惑充斥著我們的雙眼。而這些信息抑或是選擇在我們的內心裡不停的盤旋,從一開始,也許我們所聞所見就讓一切變得混亂而不夠明朗,所以除非我們在龐雜的信息中保持一顆純粹的心或是清醒而足夠理性的頭腦,否則我們的判斷要麼是社會認同效應的產物,要麼就是一個荒謬的決定。但是沒辦法,有時候,聽不見自己的心聲時,最好的選擇就是盲從。只是,希望在我們某一刻猛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我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去挽回。

作者在最後闡述避免受社會認同影響的兩種方法:環顧左右之後,別急著往前衝,向前看;抬頭跑。這讓我想起了不知道出自誰的一句話:在埋頭苦幹的同時,別忘了抬頭看看方向是否是正確的,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我相信很多時候,從眾是人們所避免不了的情況,但偶爾,在決定自己命運的選擇面前,一定要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