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致教師》讀後感

  「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詩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只有匠人的手腕而沒有詩人的妙悟,固不能創作;只有詩人的妙悟而沒有匠人的手腕,其創作亦難盡善盡美。妙悟來自性靈,手腕則可得於模仿。……」這是朱光潛先生對藝術家的一段精妙論述。其實,這同樣適用於教師,一個教師若沒有詩心,便難以萌發美好的教育理想;若沒有匠心,美好的教育理想多半流於空想。惟其實現兩者的完美融合,才能實現教育的盡善盡美。

  《致教師》這本書,書名很吸引人,內容都是解答一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案例針對性的加以剖析、深究。書中教師的問題、疑惑、故事等都是我們教師身邊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發生的,讀了之後,收穫很大。

  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如果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那麼教師最需要關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關注、不惹人憐愛的孩子。」

  作為老師的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聰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特別是品行不好的那些問題學生,往往是讓人喜歡不起來。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著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散布陽光到別人心裡,先得自己心裡有陽光。」什麼樣的教師是陽光教師呢?我想,那些充滿青春活力、充滿情趣、擁有屬於自己的教育和教育思想的有智慧有品位的教師就是陽光教師。

  讀了《致教師》,我感受到教師具有自信、樂觀、堅強的心理素質有時比健康的身體素質更能影響學生的成長。試想,一名自卑、怯懦的教師又怎能培育出自信、堅強的學生呢?因此,作為老師,首先必須是一個自信、樂觀、堅強的人。遇到困難不退縮,知難而上,要有朱鎔基「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一往無前,義無返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敢闖地雷陣的精神,敢為人先,勇於創新。這樣才不致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湮沒。我曾經看到一則報導《獨臂教師的「完美」人生》,文中報導了甘肅省榆中縣銀山初級中學校長曹銀治的感人事跡。39歲的他不僅勸說過很多輟學、厭學的學生重新回到課堂,更在因意外車禍失去右臂的情況下,用左手拿起粉筆,繼續在講台上執教。為了提高教學水平,他用五年時間完成了自學考試本科學業。他還受到中國殘聯和教育部的多次表彰獎勵,被收入甘肅省自考辦編輯的《寒梅百姿報春譜》一書中。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散兵鎮董山國小教師邵軍是一名代課教師,為了讓山裡的孩子有書讀,十年如一日紮根在偏僻大山深處的國小里;他是一名殘疾人,為了讓山裡的孩子能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忘我工作默默地培養著一批批學生。筆者所在家鄉也有這樣一名獨臂教師。他,47歲,已從教30個春秋;他,是一個殘疾人,卻身殘志堅;他,用一隻完好的左手和一顆淳樸的真心,書寫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他就是同事稱道、村民愛戴、學生敬重的「獨臂園丁」——四川省鹽亭縣金安鄉青鳳村國小教師向奉凱。在中國像曹老師、邵老師、向老師這樣的身殘志堅的老師也許還很多,他們用殘缺之軀譜寫著自己的完美人生,也譜寫出了一篇篇壯麗的教育詩篇。他們是比我們這些擁有健康體魄的教師更陽光的的陽光教師。

  面對難教難管的學生,我們教師往往是抱怨,發牢騷,比如有的學生上課時做一些無關的事情。我們往往容易對這群學生失去信心,產生厭惡情緒。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保證。

  如何改善師生關係呢? 教師要主動、熱情地與學生交往,把自己置於學生之中,經常和學生交流思想、共同參加文體活動,諸如跳舞、唱歌、郊遊、野餐、球賽等,積極同學生們一起進行課外活動。

  教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而且要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生有高興之事,教師要為他們高興;學生有苦惱之事,教師要熱情地幫助解決。教師對所有學生都要一視同仁,給以同樣的尊重,要保護每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論是好生還是差生。教師一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那麼師生關係立刻就會緊張起來。同時被傷害了自尊心的學生對學習也往往採取破罐破摔、自暴自棄的態度。

  當學生遇到挫折、心灰意冷時,陽光老師的臉是慈祥的,話語諄諄,如太陽般溫暖心房。學生成績不理想時,不離不棄;學生成績優秀時,亦喜亦嚴。老師是太陽,陽光明媚,孕育幼苗茁壯成長。

  面對灰心喪氣的家長,面對學校的升學率論,我們要正確看待職業神聖感和實際社會地位,我們何不用自己寬廣的胸懷、豐盛的愛心感動學生,給學生陽光。只要我們有好心情就能欣賞好風光,有好心情就能創造好風景。所以讓我們的內心存一縷陽光,釋放出光和熱,照亮我們教育事業的和諧之旅。

  紀伯倫曾有過一段經典描述:「從你的心中抽絲織成布帛,仿佛你的愛者要來穿此衣裳;熱情地蓋造房屋,仿佛你的愛者要住在其中;溫存地播種,歡樂地收刈,仿佛你的愛者要來吃這產物;用你自己靈魂的氣息,來充滿你所製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都在你上頭看視著。」

  師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樣熱愛自己做的事,並追求完美,將自己的理解和美學價值賦予其中,自成境界。雖難以臻於至善,但那份無限趨近至善的感覺會讓自己感到欣慰和自足。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