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詩的八堂課》讀後感

  讀詩對而立之年的我而言已稍顯遙遠。硬要追溯的話,腦海中浮現的也是少年時光里抱著課本朗誦的那句「床前明月光」了。因此,最近在打開《詩的八堂課》這本書之前,我暗自忖思:多年沒有接觸詩歌的我,是否能夠讀懂這本解詩的書呢?

  然而翻開這本裝幀簡單的小書,開篇一句話就打消了我的顧慮:「此開講第一回也,卻說到賭博和下棋上頭來了。詩跟賭博有什麼關係?又跟下棋有什麼關係?」詩和賭博和下棋還有聯繫?帶著疑惑和不解,我讀起浙江大學教授江弱水的文字,不經意間步入了塵封已久的詩的沃土。

  江弱水教授給我們講詩,可謂另闢蹊徑。他把看上去非常艱難的詩寫作,直接分為兩類:「賭博」和「下棋」。「賭徒」寫詩,不是詩人在用語言表達自己,而是語言在通過詩人表達自身,兔起鶻落,語言便會蜂擁到詩人的身上尋找出口,就像高呼著「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李白。而棋手寫詩,則是將每一個字細細地掂量琢磨,反覆嘗試和刪減,就像「新詩改罷自長吟」「晚節漸於詩律細」的杜甫。這種新穎的比喻使我眼前一亮。

  江弱水教授講詩時,還善於引經據典,因此書中對於作詩與品詩的理論便完全不顯得空洞無味,反而在大量例子配合下顯得特別生動而令人信服。記得他講「詩的滋味」,講解「詩」如何呼應勾連著我們的過去時,先用《說文解字》詳解漢字古意,再引當代法國思想大師布迪厄的《區隔:品味判斷的社會批判》書中的權威聲音來解釋,再加上自己的分析,可謂深入淺出。在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和魯迅的《戛劍生雜記》中,都有關於 「味道與記憶關係」的文字,作者列舉,勾起讀者的聯想,然後以龔自珍的文字與羅蘭·巴特的敘述作講解,為這一「味道與記憶關係」的話題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作者在書中,讓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輪番上陣,卻絲毫沒有給人「掉書袋」的堆積陳腐之感,只是讓人在他廣博的知識面前表示欽嘆。即便不是出於專門研究詩的目的去讀這本書,也能收穫許多詩的創作和鑑賞知識。如果是為了學習詩歌寫作與鑑賞去讀這本書,一定也能從中領略到專業知識,並且享受到專業書籍中缺失的那一份生動之美。這也許便是這本書的成功之處。

  江弱水教授講詩,不分古詩、新詩和外國詩,把各種類詩放在一起講,這種奇妙的雜糅使這本書具有極大的延展性,能讓人產生聯想,能把詩融會貫通起來。我讀此書,明白了陸機的《文賦》如何與艾略特的作品有相通之處,也明白了現代詩人張棗的詩句是如何與千百年前王安石的名句存在一脈相承的美學傳統。讀這本小書,我仿佛置身江弱水教授的課堂,與周圍的同學一同聆聽八節別開生面的詩歌創作和欣賞課,得到了知性和感性的雙重滿足。

  從前,我覺得欣賞一首詩需要高深莫測的學問,而創作一首詩更是有常人無法企及的難度。但是讀畢《詩的八堂課》,我意識到詩的精髓在哪裡,詩正是存在於生活之中,正如本書的章節所寫的那樣,存在於「博弈、滋味、聲文、鄉愁、玄思……」之中。在這本書的帶領下,我想我已經可以向曾經遙不可及的詩的國度,邁出了小而堅實的一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