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勵志文章

做到這三點,堅持就不難了

  文/羅文益

  我們都知道堅持是一件好事,很多事情看起來很難,只要肯堅持,時間長產生的變化甚至會嚇到你。

  但我們也知道堅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越年輕就越沉不住氣。

  那究竟怎么才能做到堅持呢?隨便說三個點,給大家參考。

  以前看有些記者寫成功者的經歷,有個套路,就是說那個人身上似乎帶著一股盲目的“傻勁兒”,只想著往前沖,啥也不怕,最後就“事竟成”了。

  搞得我好一陣都在思考怎么把自己“變傻”“變鈍”,但一直沒找到竅門——很多時候我自己就已經在抱怨自己太笨了,哪還能繼續變笨啊!

  後來想清楚了,我才發現,那種堅持根本不是“傻”,而是一種樂觀,非常純粹的樂觀,樂觀到覺得事情絕對會成的那種樣子。

  這種樂觀可能完全就是一種天性,心理學角度來講,就是小時候不缺愛,親職教育到位,性格里天然就帶著無來由的高興,什麼東西都阻攔不了。你要在他身邊你都會被感染到。

  當然,這不是誰都能攤上的好事兒,中國的上一代家長一般都不怎么會教育,生存壓力又大,我認識的大部分人,最常見的表情就是一臉苦相。

  但這也不是沒辦法。還有一種樂觀,是這個人性格雖然不那么開朗,但是在具體的事情上,卻能做到因地制宜的樂觀。

  怎么做到的呢?

  據我的觀察,是這些人做事的時候,可以做到足夠的“專業化”,把事情切分成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和自己無法控制的部分。

  然後,他們只關心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不能控制的事情,就算失敗了,最後也不會埋怨自己。

  比如說,上大學的時候,他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專業會不會很難找工作,而是選擇把大學的成績刷得好看;提前就請教前輩面試的經驗,在別人還在傷春悲秋迷茫不已的大四開學期,就東奔西跑得去積累面試經驗了。

  面試失敗了,喔,運氣不好而已。接著來。

  你別小看這種價值觀,持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其實是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找到了一個完美的契合點,最後擁有了一種奇特的情緒:“理性的樂觀”。

  對他們來說,自己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沒有失敗,都有意義。

  ——都是自己做到了該做的,然後經歷了必要的、自己無法控制的風險,而已。

  所以,他們根本不會被命運,以及“可能的失敗”打擊到!

  最好的堅持,就是做這件事,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最好的習慣,則是你不用帶腦子,在基本無意識的情況下,就能順勢啟動,然後,一切就像車輪子一樣,自己轉動了起來。

  拿我自己來說,我每天下午都要在橢圓機上跑會兒步,一開始的時候,總是不能堅持,只能靠“肉體驅動精神”,強制自己的軀體挪到跑步機上,然後盯著計時器不斷暗示自己真棒。

  這種啟動非常有效果,基本上就讓我堅持了下來,雖然每次都在自我對抗,有點煎熬。

  後來我發現,如果我正在想別的事情,那么,無論是走上橢圓機,還是跑出一個來回,都變得非常容易,時間仿佛過得很快,有時候跑多了都沒察覺!

  因此,如果想要堅持地做一件事,就要儘可能地,去除大腦的影響,或者說,不帶腦子地去做。

  在《習慣的力量》這本書里,作者對養成習慣的一個建議是:把很多需要堅持的事情,都做成一個自動系統。

  比如刷牙,比如打掃衛生,比如鍛鍊……你只要一點刻意的訓練,就能把它變成一個身體自動化系統,只用很小的一部分意識來參與。

  從這個觀點出發,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想想: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哪些部分,可以簡化成一個標準的自動化系統?或者說,可以做成一個非常確定的流程?

  其實,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做成固定的項目,只要動很少的腦子就能讓它運行起來……

  而如果簡化成功,在做的時候,大腦的介入就會減少,消耗的意志力也會減少,也就不難堅持了。

  一味地堅持,會快速損耗一個人的意志力,就像一開始就跑得比較快的人,最後往往也很難跑得遠。

  在《巔峰表現》這本書里,作者提到的一個關於堅持的觀點是:不僅要會埋頭做事,還要學會休息——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是:節奏感。

  比如說,在網上比較火的一種工作方法——“番茄工作法”,工作半小時,休息5分鐘,就是節奏感。

  當然,這種節奏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比如說我,我有時候工作2小時,休息10分鐘;有時候工作40分鐘,休息10分鐘。

  那要怎么休息呢?研究表明,打開手機或者電腦,瀏覽點新聞看看短視頻,這種辦法根本得不到休息,大腦還是在運作。

  真正的休息,是起身走一走,看看窗外的風景;或者,跟身邊的同事或者朋友打打趣,聊聊天。

  休息完了重新進入工作,你會發現,大腦就像被刷新過一次!呼吸的空氣都變清新了!

  這個節奏感,就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每一天,每一種不同的工作,甚至看的每一本不同的書,都有著完全不同的差別。

  按照你的節奏來工作,你的工作才能變成“可持續發展”。

  總而言之,心態樂觀,這是大戰略;“不帶腦子”、節奏感,這是戰術性武器。

  戰略加戰術,沒有搞不定的事兒。

  最後,咱們都還年輕,年輕人最大的困境,就是總要和自己這個年齡固有的缺陷交戰,而且是非常痛苦地交戰。其實就我所見,不少人熬到了三十多歲,很多以前只能幻想的東西,最後都慢慢得到了;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逐漸清楚了。

  短短几年見差距:那些不怎么熬得住、沒堅持下來的,最後是竹籃打水,兩手空空。

  自己就是自己最大的貴人,祝願各位朋友都能堅持到看見希望的那一天!

  甚至,我們可以把做這些事情,當成是一次大腦放鬆的機會!

  來源:羅文益(ID:wenyidehua)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