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燈下漫筆讀後感

燈下漫筆讀後感(一)

「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魯迅

每當在檯燈下面看著魯迅先生的這段文字,總是激起滿腔的情緒。失落的時候,讀《燈下漫筆》,總是給人振奮的精神,一種靈魂的救贖。九四年海南出版社出版的這本《燈下漫筆》已經被翻得有些陳舊,不管什麼時候,總舍不了魯迅先生的這本書。

魯迅先生是浙江紹興人,出生於封建的破落家庭,青年時期受進化論思想的影響最終走上了文藝的道路,志在改變國民精神。這也是《燈下漫筆》時刻表達的內涵,衝破桎梏,給予心靈的淨化。

他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不是無病呻吟,是對那個動盪的社會的一種反抗、一種吶喊。那個動盪的那月,生與死僅限一線之間,生還是死只有一步,在這白色恐怖的日子裡,苟活尚已不易,何況高喊民族大義之熱血之輩。

用鮮血和靈魂寫出的東西就是震撼人心,平日裡生活中的瑣事都在他的筆下有著不可抗拒的諷刺味道,對於那些卑躬屈膝、無倫、無德、無義等充滿了不屑與驚醒,這也是他投身於文藝的主要原因吧,努力去改變國民精神,一種精神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強大與否。雖然說,先生「從諷刺到幽默」裡面說到,「諷刺家,是危險的。」但是,我個人覺得他對有些事情的說法,其實也是帶有一種諷刺味道的,然而他可能只是把他歸咎於一種吶喊吧。

不管何時,他的文章都很有大刀闊斧砍荊棘的味道,因為有些根性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所以不管那時還是現在的社會,都有其可讀性質。

我不知道我的這本書的排版是不是有什麼意思,因為開篇第一章映入眼帘的就是「希望」,當然這兩個字很給力,精神的寄託。

但是「我的心分外地寂寞。」又讓人回歸荒涼。「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愛憎沒有了,哀樂沒有了,顏色和聲音也沒有了,哪裡有這樣的地方呢,只能說某些東西已經死去,痳木了神經。剩下的也許就只有希望了。他聽到的「希望」之歌,觸動了他的心。

「希望是甚麼?是娼妓;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你的青春——她就棄掉你。」

他願用自己的來肉薄這空虛中的暗夜,他不願對這暗夜止步。看到青年們很平安,他覺得暗夜並沒有暗下。

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絕望之為虛妄,正與希望相同!」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都仍是需要魯迅的年代,精神的力量,思想的交鋒碰撞出震耳欲聾的聲音。

燈下漫筆讀後感(二)

讀先生的《燈下漫筆》,以至於眼中噙淚。偉人並不只與時代相關,其見識往往超越時代,而至有不朽的意義。那時「漫筆」所表達的含義,於今何嘗不是!

使愚氓和土匪做了主人,並不能使他們變得文明和仁善,而成了遍天下的土匪和愚氓。所謂顛倒乾坤、改天換地,不過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愚弄孩子而已。

先生說中國的歷史只有兩種時代,「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一種循環,也就是『先儒』之所謂『一治一亂』;」「而創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在的青年的使命! 」今天怎樣了呢?這第三樣的時代仍未見創造出來,眼見的仍然是專橫跋扈奢靡腐化的統治階級和沉默的順從的國民。並且國民的遭遇在許多方面比起以往的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

而先生死後,又有誰洞悉古今,為人民、為公正的思想而仗義呢?為改變國民千古的劣根性或者說奴性而鞠躬盡瘁呢?時代懷念先生,時代需要先生這樣的人出現。世上是沒有神的,人們信仰的只是思想。有誰又會建立崇高而正確的思想使人信仰呢?或許建立崇高而正確的思想並不為使人信仰,而是照亮人們心靈,作為人類精神的營養,使人不惑而已。而這建立的責任,便在有文化和修養的、不浮躁和急功近利的、冷靜淡定的、有先生一樣氣概格局和骨頭的新的作家的身上。

一個民族的文化,可以形成一個民族的氣質。願那些可以不朽的的國學的精粹以及先生所提倡的國民性,可以成為中華民族的氣質。

燈下漫筆讀後感(三)

這篇《燈下漫筆》感觸頗多以前我寫讀後感不過將文章中精彩部分抄一遍然後略加點評實在既不深刻也沒有發自內心很難起到什麼效果我想我從魯迅這樣偉大文人文章中吸取經驗

在寫作方面給我其實主要有兩點:一、從淺顯平常社會生活入手引出深刻論題這很難學習不僅需要像魯迅 那樣堅定政治立場同時應該在平時多觀察多思考這樣才能從現象中見本質才能發現重大問題文中僅從鈔票折價兌成現銀一事聯想到「中國人極易變成奴隸且變了以後還萬分喜歡」也許我們要達到魯迅那樣高水平很不易還要多練筆多想;二、寫說理文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據體現在文中為第八自然段作者將闡述具體化舉出一系列歷史事件闡述中國百姓在不同時代連「想做奴隸都不可得」使文章極富說服力能達到這點需要有淵博知識和雄厚文化底蘊這就要注意平時知識積累就好像我們大腦一個水桶如果只滿足於一知半解就只半桶水在桶里晃來晃去很不穩當若你不停地汲取知識從那源泉之處水桶水會滿而外溢所以我們不該抱怨知道很多隻難以利用那只能說明積累還少面不夠廣才沒有融會貫通

在思想上這篇文章也給我很大啟迪亦有兩點:一、魯迅 .憎分明依然給我很深印象批判封建統治者不把百姓當人看甚至牛馬不如語言有力感情真摯而同時又表現出對人民、悲慘處境同情卻不全然同情也對被封建專制和蒙昧主意統治造成奴性心理表示不滿對人民那種痳木、不言反抗心理也有一定批判:即使有人出來也只「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只讓百姓「安穩地做奴隸」抑或有作亂人物也不過「『為聖天。驅除云爾』」從中我們應向魯迅先生學習坦誠地表達真實情感與見解不應過於矜持、虛偽甚至痳木而應正直、勇敢地直面紛繁世界坦然地表達自己觀點;二、本文一篇典型反封建專制提倡民主共和文章從文中我們可以看到封建社會對人民壓迫不僅物質上還有精神上奴役讓我們看到封建社會落後同時感到社會主義優越性懂得應該珍惜如今良好社會環境。()

另外就關於應該讓人民做主才能使統治牢固啟發了我在做什麼事時都讓主體充分發揮作用才可事半功倍在人際交往中你與其人交往其人主體應該多從人角度考慮問題就能相處融洽在推銷員推銷商品時顧客主體應站在們角度上而不急於買出商品這樣才利於推銷

就這樣一篇好文章才能不過時才能引發這麼多啟示不僅能給人以寫作上啟發社會生活方面思考並能給人以無限精神力量與快樂《燈下漫筆》就這樣一篇美文值得反覆品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