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魯迅讀後感500字

魯迅讀後感500字(一)《狂人日記

「吃人的人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即使我被吃了,可依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今天,我又品味著這令人深思的話語。

此文通篇讀來,總覺些許怪,是除語言外說不出的怪。若非語文老師言:「狂人,即瘋子」,現今我仍予狂人以諸多奇怪可笑之解釋。全文從一個瘋子的角度下筆,自是不同尋常,其實文中之我並非狂人,乃他人灌此名予我以便「吃」我。通篇「吃人」,似原始,如童話,更具虛幻之感。所述之世,若到處充滿假、惡、醜,無絲毫真、善、美。「我」兄欲「吃我」,見當世親人間之殘忍無情。然「我」勸兄之言語,竟非出於狂人之口,確是一有先見、良知、正義感之人言之。「我」之遭遇、思想,正是先生之遭遇、思想,故先生定欲藉此文以告世人。

看終句,「沒吃過人的孩子們,或有,救救孩子。」孩子之心靈純潔美好,沒被世俗所污,故先生寄一切希望於孩子,此乃對未來之美好嚮往。

若先生在,觀今之社會,千年陋習雖未根除,少不同那時之失望痛心。今非非人間,先生定竭力善之。先生之精神,乃國之精神,若不被後世繼承發揚,奈何?先生雖已去,但諸多事吾輩亦可做,雖不及先生,實可做。先生為國獻之甚多,吾輩竭力還先生一「風清氣正國貌新」又如何?此舉更為國矣!

魯迅之前,無一魯迅,希望魯迅之後,無數魯迅!

魯迅讀後感500字(二)《孔乙己

孔乙己是一個考不上科舉的窮苦書生,通過作者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寫出了孔乙己與別人不同的身份,是個讀書人,而且非常貧窮,沒錢去坐著喝。這一外形的整體描寫,集中而簡練的概括了人物的特殊身份,預示了悲劇的必然性。

《孔乙己》中有好幾次寫到孔乙己的「臉色」,這些「臉色」的描寫,對於刻畫人物性格特徵,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突出小說的主題思想,都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次 是「青白臉色,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這半句話突出了孔乙己的生活狀況不佳,甚至連溫飽都不能解決。第二次寫「臉色」是在有人揭發孔乙己偷了書的時候:「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這一動作企圖維護讀書人的面子另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內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慣偷,而只是不得已爾為之。第三次寫孔乙己的「臉色」是在有人問他「你怎麼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的時候: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的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這」灰色「臉色的描寫,表現了孔乙己因撈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戳到內心隱痛時那種失望、頹唐的悲涼心理,顯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舉制度毒害所產生的頭腦僵化、迂腐不堪的習性。覺得只有撈到一個秀才才能算是一個讀書人。殊不知他讀的四書五經在當時的社會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了。

魯迅讀後感500字(三)《吶喊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自然是魯迅的《吶喊》。

從前讀魯迅先生的作品,總覺得晦澀難懂,可如今再看,卻不由得發現:魯迅先生早在90多年前就已經道出了一直延續到現在的國民劣根性。雖然他後期不再寫那些意味深長的小說,而打起了筆仗,讓人覺得尤為偏激,人總會有夢,但醒來後卻大半都忘了,但是,魯迅卻不以為可惜,他常常會回憶起那些事,可魯迅常常也回憶著寂寞的時光,他又苦於不能全忘卻,所以,魯迅把它編成了《吶喊》。但他早期的《吶喊》、《彷徨》等小說集實為中國現今仍然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吶喊》這本書包含了許多對於當時社會的諷刺,批評,例如:狂人日記,藥,白光等;還包含了對於當今的人們的看法,例如:孔乙己,阿Q正傳,兔和貓等;不但如此,魯迅還寫了許多關於自己童年時的回憶,例如:故鄉,端午節,社戲等;最後,還有一些魯迅記載的故事,例如:明天,一件小事,鴨的喜劇等。總之,當你看了《吶喊》這本書,自己就好像看到了當時社會的殘酷,悲悽,幽默,有趣,就好像看到了給孩子們吃茴香豆的孔乙己,好像看到了從前的有趣社戲,又好像看到了日益繁忙的鹹亨酒店……

故事從華小栓得了癆病開始,他的父親華老栓為了治好小栓的病,和別人交易買下了一個人血饅頭。這個人血饅頭就是用革命烈士夏瑜的鮮血浸染的。愚昧的華老栓夫婦以為用人血饅頭當藥,就可以治好當時幾乎要人命的癆病,最後自然無法阻止華小栓病情的惡化。因為巧合,小栓的墓與夏瑜的墓僅隔了一條小路,華大媽與夏四奶奶狹路相逢。可更令人痛心的是,夏四奶奶居然連來上墳都要偷偷摸摸,「羞愧」,「躊躇」,國民的愚昧無知可見一斑。結尾「只見那烏鴉張開兩翅,一挫身,直向著遠處的天空,箭也似的飛去了。」是無盡的淒涼與悲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