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項鍊讀後感1500字

項鍊讀後感1500字(一)

《項鍊》這篇文章出於《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它是由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撰寫的。作者出生於諾曼第地區濱海地區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因為從小受到富有母親浪漫氣質的母親的影響,使他無法忍受貴族學校的氣氛,轉致一所公立學校讀書。莫泊桑的文章都充滿了悲觀色彩,這與他的健康狀況和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關係。

本文講述的是羅塞瓦德夫人虛榮心十足,她為了在一次宴會上出風頭,特意從女友那裡借來一根金剛石項鍊。當她戴著項鍊在宴會上出現的時候,引起了全場人的讚嘆與奉承,她的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不幸的是,在回家的路上,這條項鍊丟失了。為了賠償這價值三萬六千法郎的金項鍊,她負了重債。之後,她事整整十年節衣縮食才還清了債務,而此時她已美貌盡失,非常落魄。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時對方告訴她丟失的項鍊是假的。羅塞瓦德夫人通過「打腫臉充胖子」的方式來顯示自我,面子觀念的驅動,使她吃盡了苦頭。

「喔,可憐的羅瓦塞爾夫婦!命運真會捉弄人。」那是我看完文章後的第一感覺。當再次回味起那篇文章時,我不禁回想:如果他們不為了虛榮,會耗費如此大的代價嗎?虛榮心,一個可怕但無形的惡魔,會使坦誠的人走向虛偽。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虛假的榮譽是一個轉瞬即破的肥皂泡,我們不應該追求這種並不屬於自已的虛假的東西;而要腳踏實地地去乾一番事業,通過奮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榮譽來。

項鍊讀後感1500字(二)

世界短篇小說經典文庫分為三本書,一共有六十四篇短篇小說。在第一本書中,讓我比較記憶深刻的是享譽世界的著名作家莫泊桑的著作——《項鍊》,故事情節不算複雜,連貫簡單,但讀來頗有趣味。

馬蒂爾德是一位面容姣好、楚楚動人的女人,她愛慕虛榮,但是家庭很普通,所以她無奈地嫁給了一個小科員。她是個看打扮的美麗女子,對於如此樸素簡單的生活,她極為不滿。她的要求太高,喜歡攀比,致使她十分痛苦。一天,她的丈夫羅瓦塞爾先生帶回來一封晚會邀請函,滿心歡喜地讓妻子去參加。可是,她卻因為沒有禮服而遲遲不答應,丈夫只好將他準備用來買槍的錢給妻子買禮服。然而,馬蒂爾德又開始為沒有珠寶首飾而發愁了,在丈夫的建議下,她去找好友借了一串珠寶以參加晚會。高貴的馬蒂爾德去參加宴會,許多人都向她殷勤獻媚,請她跳舞,她成為了焦點,她的虛榮心終於可以滿足了。回到家後,不幸的事發生了,那串精緻珍貴的寶石項鍊丟了!漫長的尋找之後,焦急悲傷到達了極點。他們只好去商店再買一條,天價的首飾讓他們徹底窮透了,他們找朋友借錢、自己還錢,十年的還債歷程,讓曾經嫵媚的馬蒂爾德變得醜陋而又粗魯。當她自豪地將項鍊還給她的好友時,那位夫人驚訝地告訴她,那條項鍊是假的,只值八十分之一的錢!

因為馬蒂爾德不敢告訴好友項鍊丟了,所以自己在默默地掙錢買一條一樣的項鍊還給她。可惜馬蒂爾德丟失的是廉價的假項鍊,如果她早些通知那位朋友,她也就不用花時間和精力來拚命還債了。每個人都虛榮,可是過分的虛榮心非常可怕,期望越高摔得越慘。虛榮就像一個無底洞,無論得到的再多再多,內心還是不滿足。如果自己永遠那麼虛偽的話,一個小小的錯誤會讓一個人的人生翻轉,也許真實一些、自然一些、容易滿足一些,會讓自己的生活更加有光彩。虛榮的人是喜歡別人的阿諛奉承,嚮往華麗的生活,不能接受反駁和意見,對於比自己好的人,嫉妒占滿了整個心。假如自己不能將可怕的虛假的榮譽感放到最小的話,這個人便是痛苦的。這樣,辛苦的生活會改造一個美麗的人,壓力、災難、痲煩一切都會讓一個人變得黯然無光。清新自在地活在世上的人就是美麗的,如果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思想,那你永遠都是幸福的!

每篇小說都有自己的色彩,從字裡行間流露出美好的意願,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一篇充滿哲理的小說,那就看自己能不能從中讀出些什麼了!

項鍊讀後感1500字(三)

看過《項鍊》的人大多都會把矛頭直接指向那個美麗嬌媚,但卻出身不佳的女子的愚蠢,然後再自認為理智且正直地辛辣地指出小資產階級貪圖享樂,愛慕虛榮的種種人性的弱點。整篇小說作者都在調刺著主人公:瑪蒂爾德的愛慕虛榮。

沒有人能強行壓制一個人對美,對富貴,對安逸生活的本能追求,對瑪蒂爾德也是一樣。她美麗動人,本不應該是城市平民的一員,但卻受命運的捉弄降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裡,在幻想有一個有錢的公子愛她,娶她的夢破滅後,她又嫁給一個同等地位的小職員,象其他中產階級婦女一樣,經營起了自己的的家庭。但事實上,在瑪蒂爾德成為路瓦載夫人後,她的人生之路仍按生活的邏輯自然向前延伸。

小說的開頭描寫夫人的心理活動:對自己的生活極為不滿,夢想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過高貴、風雅的生活。這種理想顯然並不高尚。她確實虛榮,但趨樂避苦是人的本性,誰不想過錦衣玉食的日子呢?誰又願意忍受貧困與醜陋呢?瑪蒂爾德「美麗」、「丰韻」、「嬌媚」,正是因為「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於是她心裡就憑添了幾許的不平與怨恨。年輕的她因為不能過上奢華的生活而整天鬱鬱寡歡。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與「痛苦」,她找到了一個出口——「夢想」。由於當時法國現實中,人們瘋狂地崇拜金錢,拜金主義無情地衝擊著人們的心靈,生活和婚姻。於是,瑪蒂爾德不願面對現實,而把理想寄托在夢境中,此時,可憐的瑪蒂爾德已完全被虛榮心俘虜了,但是她卻從來不想掩飾自己的渴望與痛苦,所以她並不虛偽。這種虛榮的真實感情表達可能讓我們感到不自在,忍不住地批評幾句。但是對於過不上自己滿意生活的瑪蒂爾德來說,她並沒有用自己虛偽的一面得到奢華的生活,她只是想想而已。她恪受著做人的基本道理,維護著自己的尊嚴。生活中有很多的無奈,特別是對於她這種沒權沒錢的小婦人來說,()特別是在丟失項鍊之後,欠下一大筆債款,在這種種和打擊面前,她終於丟掉幻想,面對現實,用自己艱辛和誠實的勞動生活下去。

項鍊丟失後,青春美貌和人格尊嚴這兩個法碼擺在人生的天平上,逼她作出選擇。她決定放棄青春,選擇尊嚴。人生最重要的時刻說是懂得放棄,放棄也是一種美。那麼對她來說那極細小的一件事是「敗壞」她,還是成全她呢? 最初瑪蒂爾德被強烈的可怕的虛榮心所俘虜,後來,她義無反顧地作出令人驚訝的決定。最後,當她再遇自己依然年輕美貌的朋友,當她得知假項鍊的事實後,她的臉上露出燦爛的天真的笑容。這笑是她自信和驕傲的表現。

小說發人深省之處是讓我們目睹了污濁,虛假,拜金的社會中的一顆金子般的心,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瑪蒂爾德是不幸的,她不幸在於不能盼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而白白地增加煩惱,同時她是幸運的人,殘酷的現實讓她清醒,生活不只是雲裡霧裡的幻想,更多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的走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