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貴族之家讀後感

貴族之家讀後感(一)

《貴族之家》是屠格涅夫最偉大的代表作之一,小說以現實主義的筆觸生動地顯示了貴族莊園的衰敗和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消亡,通過對拉夫列茨基與麗莎的愛情悲劇的描寫,為俄羅斯貴族階級的沒落唱了一曲輓歌。

貴族青年拉夫列茨基迷戀上莫斯科退伍少將的女兒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並迅速結了婚。結婚後他們夫婦定居於巴黎,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喜歡社交,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也由於父親的關係,她很快就成了交際場上的新聞人物。而且有了傳言,對於妻子的傳聞,拉夫列茨基接受不了這樣的精神折磨,無奈之下憤然離開妻子,離開家鄉。

後來回國過後認識了自己的遠親卡里金娜的女兒麗莎,經過交往逐漸產生了愛慕之情。有一天,報紙上報導了妻子的死訊,對於這件事,他冷靜地考慮後,又一次產生了追求幸福的願望。認識了麗莎他很是高興,他一頭扎進了愛河裡不能自拔,就在他興奮、幸福的時候,就在他與麗莎托定終身的時候,愛神給了她另一種宣判。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出現了,原來報紙上的那則死訊則是訛傳,欺騙了拉夫列茨基,聽到這個訊息他簡直不敢相信,他認為生活對他這麼不公,命運老是與他開玩笑。他困惑、懊惱、猶豫、無奈,苦澀,不詳。然而對於他的妻子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來說,她的態度則是那樣的虔誠,那樣的祈求與崇敬,她早就抱定一個決心,無論拉夫列茨基怎樣的刻薄,怎樣的冷淡,怎樣的不理,她都不在乎。如此看來,她是個精明有心計的女人,是個能屈能伸的女人,是個自己認準的事不在乎別人說什麼的女人。比如她為了又一次回到自己的丈夫身邊,她知道丈夫拉夫列茨基的態度,她知道直接與丈夫拉夫列茨基見面會讓自己尷尬無奈,甚至束手無策,精明的她先找到拉夫列茨基姑媽瑪麗婭·德米特里耶芙娜·卡里金娜,讓她做自己絕好的下台階。她懂得女人的心裡,她知道女人與男人最典型的區別就是虛榮心強,那份愛面子的心理是與生帶來的,儘管後天的生活磨損錘鍊,那堅硬的外殼包裹的虛榮是不會消減的,反而隨著生活的磨練會與日俱增。

她決定去見拉夫列茨基的姑媽,這個有心計的女人,精心打扮,精心準備。見了拉夫列茨基的姑媽,她禮貌地用動人的語言用滿口俄語說,「姑媽,我沒有想到你那麼寬宏大量地對我,你像天使一樣仁慈。」說完握住姑媽的手,阿諛地將她湊到緋紅沾滿的唇上。幾句家常與姑媽套的很近了,姑媽已陶醉在瓦爾瓦拉·巴普洛芙娜的熱情中,姑媽巧妙地安排夫妻倆見面,夫妻談話中,妻子的柔情,坦蕩,不計較,能忍耐,承擔了所有的過錯,丈夫以貴族化的氣節守著自己的虛榮,向能言善辯的妻子妥協。維護了表面的婚姻,實際的情感早已蕩然無存。

可憐的麗莎小姐也墮進了愛河不能自拔,她認為,自己的愛情像風一樣飄走了,她想把自己封閉起來,完全封閉起來,她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進修道院!進修道院了卻殘生,她做到了。拉夫列茨基出走在莫斯科住了一冬。第二年春季得到訊息,在俄羅斯一個遙遠的邊區,麗莎在一家修道院落髮出家了。悲慘的結局,曲折的經歷,使得兩人的愛情,亦真異幻,都成了命運的犧牲品。

讀罷全文,深感屠格涅夫的小說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善於捕捉生活的細節,情感的純真,以溫情脈脈的筆調書寫了男女主人公的悲劇命運,他刻畫的人物深刻、細膩、簡潔,注重揭示人物的精神生活,人物的情緒與大自然的變化協調一致,在優美柔和的氣氛中帶有感傷的情調。不愧為描寫愛情的藝術大師。

貴族之家讀後感(二)

這幾天看完了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拉夫列茨基的感情生活是不幸的,青年時期的他分辨不清感情的真偽,更別提他幼年的教育方式,在對待異性問題上他仍然是個孩子。華爾華拉·巴弗洛夫娜的社交技巧實在厲害,用她的嫵媚,她的花言巧語,她的音樂才能等等手腕使一個又一個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這個涉世不深,對異性剛產生興趣的他不幸的成為華爾華拉的的第一個犧牲品。

對於拉夫列茨基和麗莎的感情,文中並沒有直白的詳細的描述他們的內心活動。我想拉夫列茨基喜歡麗莎也許是因為麗莎的安靜,端莊,對待感情的認真嚴肅。這與華爾華拉完全是兩個類型,華爾華拉的生性輕浮,狡詐,文中的話是「沉著而又狡詐,可愛而又可憎」可以說是天使與魔鬼的化身。但是他們倆的感情有悖於道德,有悖於社會規範,這種感情還沒來得及發展就已經被現實的「義務」粉碎了。就像拉夫列茨基自己說的:「是的:終生幸福的可能性,我已經看在眼前,幾乎已經捉到手裡了——可是,它卻忽然消逝了;正和輪盤賭一樣——只要輪子在稍稍轉過一點,一個窮光蛋也許馬上就可以變成富豪啦。」是什麼摧毀了他們之間的愛情?麗莎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時,想到的是贖罪,是理應受到懲罰。這是一個心地純潔的女孩,這與她幼時的教育也有關,對待上帝她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她不願傷害別人寧願犧牲自己。

對於幸福的追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但我相信每個人都自己的無奈,傷心。 「八年過去了。春天又來了:天上燦爛著光輝的幸福,人間滿披著微笑的春光;在春光的愛撫之下,萬象又開始開花,戀愛,而且歌唱了。」八年後,物是人非,拉夫列茨基看著那條他和麗莎坐過的長椅,記憶依然清晰,「那充溢了他的靈魂的奇妙的感覺幾不同於甜蜜,也不同於辛酸,而是對於已逝的青春的深沉的傷悼,對於曾經沉醉過得幸福的淡遠的悵惘。」而麗莎在修道院裡進行著她的贖罪,但我想這也許對她是最好的解脫,沒有眼淚,沒有話語,依然是心的交流。 對於年邁者,回憶是最大的樂趣,歷經滄桑撩開歲月的面紗,那段感情掀起的波瀾應該也逐漸淡去,但是人生就是如此,經歷了,愉悅了,痛苦了,生命最終歸於平淡。

貴族之家讀後感(三)

最近看完了屠格涅夫的一篇小說《貴族之家》,有是描寫一對男女從相識到相戀後因為某些原因選擇分開的故事。很簡單,這又是一個悲劇。

讀到最後,我強忍著淚水滑落,淚還是不經意的落掉了。拉夫列斯基的本劇在於他是單槍匹馬的,沒有凝聚為力量,他不懂得準確合理的處理自己與妻兒與麗莎的關係。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他心軟了,他們沒有徹底跟前妻一刀兩斷,他的猶豫,他的懦弱埋葬了他與麗莎的唯美愛情。他有愛的勇氣,卻沒有追求相符的膽量,他不停的折騰自己,不停地進行心理鬥爭,卻拿不出勇氣去面對一切,給妻子一個了結,給麗莎一個承諾,給他一個堅實的是肩膀,讓麗莎在承受未解壓力的同時。感到跟他在一起,又不放棄。他充分認識自己雖然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所以不得已而取退卻之路麗莎的悲劇在於少女對美,對愛情的純潔的期望和期盼,得不到,遺憾便是一生,妻子的悲劇是她一手炮製的,她的不忠她的虛榮都把丈夫推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方,然而最後她回頭了,她卻得不到一輩子的幸福同時也斷送了拉夫列刺激和麗莎之間所有的可能。愛情敗給了麗莎的性格,敗給了拉夫列茨基,敗給了當時的社會,敗給了貴族,敗給了19世紀的俄國。

我不想說他們不懂愛情,至少可以說不尊重愛情,什麼又能叫愛情呢?真的是一個令人很苦惱的問題。多少人為他而心力交萃,可卻很少有人能夠明白真正所謂的愛,能夠擁有完美的幸福。小說中誰有得到了完美的愛情呢?誰有是得到愛情的眷顧呢,也許他們都不都秦城吧,又或許使他們都太文成吧,所以上天給了他們太多太多,失去的也就會越來越多,他們對愛失去了理智,變得盲目起來,以至於後來沒有得到真正的愛,真正的幸福,只有在凡世中活承受愛所帶來的痛苦,惋惜,或是在享受著浮華所謂的愛。有人為愛而盲目,有人為愛而回味。每個人都躲在愛情的城堡里,或縱慾,或沉思。

小說的結局,或許是文章最大的悲劇,沒有交代,看他們的何去何從將成為巨大的疑問潛藏在心底被無數次叩問。是無路可走還是殊途同歸?在最後的最後,也許,已經並不重要了。一切都很明了了,《貴族之家》鮮明,形象的描繪了俄國貴族的興亡史。像一首輓歌收留了當時的所有無奈和悲愴。

屠格涅夫用詩一樣的語言譜寫盪氣迴腸的愛情,通讀全書,看不到人物內心變化的描寫也沒有大段大段人物西鄉的描述,他不用自己的潛意識迷惑讀者,也不用自己的過多情感給自己刻畫的主人公套上枷鎖,他只是用細緻的刻畫,精妙的語言,給讀者重做的空間去想像,讓每個場景都是那麼逼真。每個場景都如蒙太奇般停格,瀰漫著農藝的詩情畫意,扶著精緻的筆調,只有他才能把文字運用的如此美妙。當然,這只是他偉大的一個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他站在了時代的前列,洞察當時阻礙俄國社會發展的社會矛盾,善於捕捉時代跳動的脈搏,及時的加以藝術再現,以其博大的胸懷,同情農民,抨擊地主(曾一度因此被俄國政府逮捕和軟禁)。那個社會環境仿佛在很遠的過去,而愛的難堪還在心裡。當第二天明媚的日出在現實,但願僅存在的那份感動仍在心中。沒有結果的結局,該是最好的,也是屠格涅夫給我們留下的想想空白,仿佛國話里的留白,意猶未盡卻意味深長。()

當愛情擺在我們面前時,請珍惜它。不要想現實,不要想別人怎麼想,愛情是兩個人的事,跟別人,跟現實沒有多大關係,能有用愛就是幸福的。你不會知道在生命的下一秒,你能遇見誰,你也不會知道在生命的下一刻,米漿錯過誰。由於命運的安排或者偶然的巧合,你會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遇見某個讓你心儀的對象。你努力爭取一下,也許幸福就在你眼前。如果你此時猶豫不決,那或許兩個人又將繼續是一輩子的錯過。不要讓彼此永遠沒有焦點的地平線。

還是把握機會吧,在幸福到來之時,努力抓住他,別讓遺憾在你年老後回憶往事時長掛在嘴邊。

請不要失去後才懂得珍惜!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