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李白傳讀後感

李白傳讀後感(一)

帶著對李白的景仰之情,我輕輕翻開了《李白傳》這本書。

雖說對李白十分景仰,但對他的了解卻甚少。只聞其才氣和名氣,卻不曾細緻了解他的生平經歷。我翻開本書,看到了作者安旗於1983 年7 月寫的「初版前言」中的一句話,「最發人深省的是:為什麼他失敗了而又成功了?」由此讓我更想要深入地了解一下李白的一生。

李白出生於盛唐時期,但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卻在遊歷中度過,足跡遍及大半箇中國。

開元初年,趙蕤來訪李白的父親,交談間聽得隔壁有琅琅書聲,便問:「這是何人?是你的兒子嗎?今年多大了?」李客:「正是我那孽根禍胎。快滿十五了。」客人又問:「從這書聲聽來,這孩子不是很好學嗎?」李客:「好學倒是好學,而且已經寫作了幾百首詩文。他五歲發蒙識字,十歲讀完了《詩》、《書》,以後便再不肯在儒家經典上好好下功夫,只愛雜學旁搜。《楚辭》、《莊子》,他百讀不厭,可是對舉業卻一竅不通。」從這幾句對話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個聰明好學,從小就飽讀詩書的李白,也看到了一個從小就有獨立思想,極富個性的李白。這些可都是我少年都不曾擁有的啊!倒是,我從小也和李白很相像,就是愛「神說」。十二歲上,爸爸教他讀了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他就看見了千里以外的雲夢大澤,那裡的山是什麼樣,水是什麼樣,土地是什麼樣,出產的東西是什麼樣,說得活靈活現。當他漫步江邊,又常常從粼粼波光中看見:「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離騷》中上天入地的幻想,《莊子》中翱翔宇宙的神話,更使他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如此看來,愛神說的我也有作詩的天份,只是空有萬千的想像卻無法用豐富、精準的語言來轉化成詩文。與之相比,我從小就讀書太少,讀得經典名著更是少之又少。這樣,即使我和李白一樣有天賦,結果也是天壤之別了。由此,讓我又一次深深感受到:一個人後天的學習遠遠比先天的聰明更重要的多。

李白讀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在他離開梓州郪縣長平山的那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大鵬。我們從書中的這些話里,不難看出李白的雄心壯志,還有那份掩飾不住的自信

若說李白能成為詩仙只是因為他從小飽讀詩書,還有豐富的想像力,我覺得並不全面。其實他作詩的靈感大多都來自他四處遊歷的過程中。他每到一處不光是為了欣訪勝跡,更是為了拜訪得道高僧、隱士、地方官吏和社會名流……他為聽漁歌還特地找了一家清雅的酒樓,聽兩個歌女為他唱曲。聽著聽著,他會覺得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曲子就是歌女自己心裡的歌;聽著聽著,李白會情不自禁地為之地擊節讚賞不已,並將其中一首歌詞反覆詠喔;更會感嘆「民間竟有如此優美的天籟!如此動人的絕妙好詞!這一支支曲子都是渾金璞玉啊!……」李白加倍給了歌女賞錢,臨走時,她們再三道謝,李白卻說:「該我謝你們哩!」兩人大惑不解。李白又說:「我給你們的是銅錢,你們給我的是黃金。」是啊,李白在遊歷中不斷地蒐集「黃金」,也是他最終能成為詩仙的重要原因啊!

其實,讀《李白傳》一書,不僅僅讓我了解了李白遊歷的一生,幾經波折的一生,才華盡現的一生……也讓我明白了詩仙是怎樣煉成的。另外,這本書讓我讚嘆不已的還有作者安旗的語言功力,此書以李白遊歷的過程一一道來,而作者所述李白遊歷景觀之詞無一重複,而且一詞一句都妙不可言,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極度貧乏;所記李白拜訪的名人,形容才華橫溢之詞也總是讓人倍感絕佳且新鮮,簡直就是詞庫大全啊!

說實話,讀完《李白傳》後,我依然覺得自己只是觸到了一點皮毛,對李白的一生我還是無法細緻而確切地道來,對文中的佳詞妙句也沒能記住多少。我想這本書,還要再讀,三讀,四讀……也許才能真正獲得其精華,理解其內涵。

李白傳讀後感(二)

李白的詩歌充滿熱烈的人生之戀。他的詩往往於曠放中洋溢著童真般的情趣,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袖長管催欲輕舉,漢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生活如同馥郁的濃酒使詩人心醉,這當然不是說生活中沒有悲哀和痛苦,但詩人的樂觀精神足以使他超越和戰勝憂患意識,所謂「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且醉習家池,莫看墮淚碑」(《襄陽曲》之四),就是他曠達心態的寫照。

他永不安於寂寞和孤獨,如《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只有充溢著生命活力的詩人才能發出如此的奇思妙想。他有一首《短歌行》,詩中構想道:「吾欲攬六龍,回車掛扶桑。北斗酌美酒,勸龍各一觴。富貴非所願,為人駐頹光。」這裡沒有嗟老嘆卑的哀惋,卻用「勸酒」的天真想像表達了對人生的無限依戀之情。這些詩篇以其純真的情趣,感召著被庸俗的生活所淹沒了的美好的人性,並因此而獲得永久的魅力。

李白傳讀後感(三)

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傾向的個性,還使他能更深入地開掘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情美。這裡有對和平生活的嚮往之情,如《子夜吳歌》其三: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有對勞動生活的讚美之情,如《秋浦歌》十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所有這些詩篇,都無不是以理想的光輪使日常生活題材煥發出詩意的丰采。

李白實在是中國詩人中的遊俠。這位偉大的漂泊者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於是,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氣;他神遊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賓士的駿馬。在詩里,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於極端。()

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髮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像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