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方法總比困難多讀後感

方法總比困難多讀後感(一)

《對方法總比困難多》一書,通過對本書的閱讀,讓我深有感觸,受益匪淺,主要體會 如下。

一、困難面前,信心更顯重要。

發展和成長的道路總是荊棘滿步,困難重重,只有接受挫折的洗禮,經受困難的考驗,在盡嘗失敗的苦果之後,最終才能品嘗成功的甘甜,這是任何事情發展的一般規律。

大到我們的國家的發展亦是如此,我們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每一個中國人分享到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我們作為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參與者,我們深知這個發展的過程絕非坦途一條,我們國家和人民為此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並經受了多次發展所帶來的陣痛的考驗,目前我們國家雖然經濟總量上排名靠前,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占有量依然很小,我們經濟發展仍然存在較大的結構性問題,我們也為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付出了較大的代價,我們的環境不斷惡化,我們消耗了大量的自然和礦產資源等等,但是在全球經濟危機的情況下,縱觀全球中國依然具有較大的發展優勢,而且目前我們國家正在加緊「十二五」階段的發展規劃,對於未來的發展我們依然充滿信心。

再到我們的企業,西變公司作為一個具有52年發展歷史的大型國有企業,為我們國家的電力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也成為了幾代西變人幸福生活的福祉,但是她的發展歷程也是歷盡風雨,經受著來自市場的嚴峻挑戰,經受著來自國內外同行的激烈競爭,尤其是現在經濟危機的持續影響,給我們生產經營製造了很大的痲煩,但是我們看到危機當前我們並沒有退縮,而是積極行動起來用實際行動來抵禦危機,我們通過技術創新、節能降耗、提高質量、提升管理水平等手段有效的應對了經濟危機的影響,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所以我們對於企業發展我們充滿信心。

再小到我們每一青年,我們也有很多成長的煩惱,升學、就業、工作、感情等等,尤其是工作以後,面對一個全新的工作生活環境 ,要實現由學生到勞動者的角色轉變,有些人就會表現出一定的不適應,無法適應生活環境 的改變,無法處理較為複雜的人際關係,無法化解工作中的壓力等等,再加之隨之而來的感情、婚姻等問題,讓大家都覺得生活似乎有太多困難需要克服,有太多障礙需要跨越,所以變的很消沉或者很憤青,所有這些其實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碰到的問題,正是因為有這些經歷我們才會擺脫稚氣走向成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所以青年要充滿信心,正視困難,勇敢面對,不要讓困難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而成為砥礪你勇氣的磨刀石。

二、要打破常規,勇於創新。

8月份在黨校學習時跟部分中央企業的團乾座談,我有這樣的體

會,那就是中國的多數企業都有被人扼住咽喉的痛苦,不論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重要原材料 ,我們總有一些要依靠引進或者進口,這就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不夠,這將是影響中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最大掣肘。國資委原主任李榮融也曾說過,一個企業要成為百年老店,就必須有50年的技術儲備,可見創新對於企業發展的總要性。

企業發展如此個人生活也不例外, 在工作或生活中,我們常常能體會 到做一件事情如果方法對了,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缺少方法或者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所以在開始任何事情以前,我們不要急於動手,而是應該認真分析一下,選擇一個適宜的方法。而且我們很多人在幹事情的時候,總愛墨守陳規,總想著別人都這樣做我這樣做肯定也不會錯,而不是想如果按新的方法做可能效率會更高,結果會更好,所以千萬不要因怕錯誤而抹殺了你創造的智慧。

青年是人生最美好的時段,也是極具創造力的時期,現在網際網路上的全新的網路詞語讓人應接不暇,比如杯具、秒殺、蟻族、圍脖等,這些辭彙的出現就是青年創造力的一種體現,因為這些辭彙往往很形象,很詼諧,同時具有很強指代性和豐富的內涵,很適合網路流傳。這說明青年有很強的感知生活的能力,同時也有很強的改變生活的欲望,會有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各種創新活動中去。

所以在今後我們要不斷激發青年的創新潛能,發揮青年的創新優勢,鼓勵他們為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為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而大膽創新。

三、成功貴在堅持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成功需要堅持,這是幾乎是每個人都知道普遍真理,可是生活中成功的人卻總是少數的一部分人,因為在現實環境中要堅持,實在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現在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是一切成功的基礎。堅持鍛鍊、健康飲食,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因為惰性放棄了必要的體育鍛鍊,因為任性而大肆吸菸、飲酒,這些都將為危險你健康的重大隱患,可是面對美食的誘惑和我們的任性,堅持卻變的相當困難。

學習是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可是我們很多人都認為學習只是學生階段的事情,工作以後學習就只能量力而行,只能有時間、有興趣時偶爾為之。讀書是毛澤東同志堅持一生的習慣,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社會建設時期,他始終堅持讀書而且筆耕不輟,他去世以後人們從他的臥室整理出藏書4萬餘冊,而且涉獵甚廣,通貫古今。我們都在讚嘆偉人的文韜武略,敬仰他的揮斥方遒,其實這一切都源於他堅持閱讀的好習慣。

工作中也是這樣,比如安全生產,我們不厭其煩的強調安全無小事,要求大家佩戴安全防護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進行安全生產。可是總有些人,總覺得偶爾不戴安全帽不要緊,偶爾違反操作規程投個懶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所以出現了安全隱患,釀成了安全事故,給個人、家庭和工廠造成巨大的損失。還有優秀的產品質量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突擊出來的,它是我們堅持每個環節精工細作的結果,是我們多年堅持質量改進的效果。

總之,成功的過程中總伴隨這樣那樣的困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堅定信心,勇敢面對,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付出不懈的努力,這樣你一定會獲得成功,品嘗勝利喜悅。

方法總比困難多讀後感(二)

《方法總比困難多》是一本供企業員工培訓的核心讀本,本書的附標題是:造就主動和創新的智慧型型卓越員工;此書就象它綠色的主色調封面與封底一樣,書中的內容和所提供的思路無不顯現出它給人以生命的綠色,正是這樣一個創新的時代,它會給你以無限的思路與生機。這對於我們做好今天的教育教學不無啟示,真有所謂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感。

本書伊始記述了松下公司的一段著名的標語是:如果你有智慧,請你貢獻智慧;如果你沒有智慧,請你貢獻汗水;如果你兩樣都不貢獻,請你離開公司。不難看出:敬業是任何單位所需要的,敬業精神能夠開啟智慧,同時贏得自我的成功,最終能夠為社會創造財富。我們常將自己的職業比作一隻飯碗,它是我們生存的根本,是我們事業的依託,將我們所服務的場所——學校比作一口大鍋,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平台,我們每個人才能在它上面施展才華,找到實現個人價值的空間,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感悟之一。我們經常看到一則這樣員工激勵標語: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大概就是每個企業的文化與精神,是他們發展與壯大的根本吧!

書中的大量實例又使我想起大家都知道的「推銷員到廟裡賣梳子」的故事。第一個推銷員到廟裡一看,都是光頭的和尚誰也用不著梳頭,只好無功而返;第二個推銷員到廟裡對和尚們說,用梳子刮頭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健腦益智,對研習佛法可收強記博覽之效,於是他賣掉了十幾把梳子;第三個推銷員到了廟裡,對主持說,善男信女們磕頭之後頭髮都亂了,如果每個香案上都擺上幾把梳子,讓他們磕頭之後能夠梳理好頭髮,既體現了和尚的關心,又使善男信女們不會蓬頭垢面,以免對佛不敬,豈不善哉?於是他賣掉了上百把梳子;不同的思維與處理方法決定了不同的結果。我的感悟之二是:大凡有大成就者都有勤于思考的習慣,可以說,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都是思考的結果。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學生,不免會陷入各種困境,我會牢記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方法的!

書中還通過大量的實例盡顯了思維對於員工面對困難尋求方法的作用,談盡了思維的魅力。那麼怎樣才能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呢?作者給出的十條建議不無道理,無異它也是我們開發學生智力,培養思維素質,搞好教學工作的指南。讓我們一起共勉如下:

1.使你的思想明晰。就是要保持良好的成功心態。

2.警覺訓練。讓自己的「思維雷達」的潛能不斷工作。

3.培養你的理解能力,讓自己做一些新的組合遊戲。

4.「餵飽」你的思想,讓你的各種器官一直有東西輸入。

5.培養好奇心,發展想像能力。

6.組織、實施你的思想。

7.要有開放的心,絕不視任何主意為無用。

8.客觀是實踐,從而容納與你不同的意見。

9.訓練你的思想來為你工作。

10.獲得常識,真正的智慧是學發致用。

我始終還在想另一個問題:為什麼這本書能夠如此吸引我呢?它為什麼能夠成為企業員工的讀本?原來是本書中的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它從我們熟悉的生活出發,發現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它使道理與方法蘊含於其中,從我們的最近發展區去挖掘生活,說明道理,這是它的精妙所在!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難道我們的教育未曾在這方面有什麼缺失嗎?不少學生為什麼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如此的畏懼而失去興趣呢?因此除去客觀的原因,如果我們都能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展開我們的教學,這樣才能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從而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方法總比困難多讀後感(三)

這是一本寫給「員工」們的書,書中著重介紹了職場處事的技巧,提出了「不找藉口找方法,方法總比問題多」的先進理念,這對於像我這樣的職場新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最直接,最有效的的指導,是總總處事技巧的根本。書中以豐富的實例,按不同的側重點分別闡述了作為一名合格員工所必須的素質,指出了一些初入職場的青年所常見的不良習慣和做法,這些內容恰到好處的為我現在的生活指明了方向,定好了規矩。

書中有一段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最大的一家化妝品公司接到了一份投訴,說他們的一些肥皂盒是空的,裡面並沒有肥皂。為此,公司委派一名工程師來解決生產「空盒子」的問題。很快,這個工程師設計了一個配備高解析度監視器的X光設備,它需要兩個人來監控通過生產線的肥皂盒,以保證其中沒有空盒。這套方案查出了不少空盒,但還是無法保證沒有遺漏,而且費時費力。

於此同時,一家小型化妝品公司也遇到了同樣的難題,可是,該公司的一名普通雇員卻輕鬆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讓公司買了一個大功率的工業風扇擺在生產線旁,讓裝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風扇前通過,如果盒子是空的,就會被風吹倒。這個方法既方便,又可行,獲得了很大的成功。()

同樣的問題,不同的人給出了不同的解決方法,工程師的方法專業性和技術性都很高,而普通雇員的方法簡單之極,甚至有些簡陋,然而,從解決問題的效果來說,顯然簡單的方法獲得了更好的效果。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看似很複雜的難題時,不妨在明確目的的前提下,問問自己有沒有更簡單,更有效的解決方法,養成這種思考習慣後,你就會發現,直搗核心反而能將所有的問題迎刃而解。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愚蠢的人,總會將簡單的問題弄複雜;智慧的人,總能使複雜的問題變簡單!這句話,對於我們這些有著相對豐富的理論基礎,卻缺乏實際經驗的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來說,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此外,書中還著重提出了「少向外界要條件,多向自己要智慧」,「少一點阻力,多一點助力」等優秀的理念,並分別配以豐富切實的例子,從理性和感性雙重角度幫助我了解了對待工作所應該持有的態度,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作為職場新人的培訓教材,教會了我很多道理,讓我從初入新環境的迷茫中走了出來。「方法總比問題多」,我一定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勤動腦,多吃苦,爭取做一名能同時貢獻智慧和汗水的好員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