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周作人:不倒翁

不倒翁是很好的一種玩具,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不很發達。這物事在唐朝就有,用作勸酒的東西,名為「酒鬍子」,大約是做為胡人的樣子,唐朝是諸民族混合的時代,所以或者很滑稽的表現也說不定。三十三年前曾在北京古董店看到一個陶俑,有北朝的一個胡奴像,坐在地上彈琵琶,同生人一樣大小。這是一個例子,可見在六朝以後,胡人是家庭中常見的。這酒鬍子有多麼大,現在不知道了,也不知道怎樣用法,我們只從元微之的詩里,可以約略曉得罷了:「遣悶多憑酒,公心只仰胡,挺心惟直指,無意獨欺愚。」這辦法傳到宋朝,《墨莊漫錄》記之曰:「飲席刻木為人而銳其下,置之盤中左右欹側,僛僛然如舞狀,力盡乃倒,視其傳籌所至,酹之以杯,謂之勸酒胡。」這勸酒胡是終於跌倒的--不過一時不容易倒--所以與後來的做法不盡相同,但於跌倒之前要利用它的重心,左右欹側,這又同後來是相近的了。做成「不倒翁」以後,輩分是長了,可是似乎代表圓滑取巧的作用,它不給人以好印象,到後來與兒童也漸益疏遠了。名稱改為「扳不倒」,方言叫做「勃弗倒」,勃字寫作正反兩個「或」字在一起,難寫得很,也很難有鉛字,所以從略。

不倒翁在日本的時運要好得多了。當初名叫「起來的小和尚」,就很好玩。在日本狂言裡便已說及,「狂言」系是一種小喜劇,盛行於十二三世紀,與中國南宋相當。後來通稱「達摩」,因畫作粗眉大眼,身穿緋衣,兜住了兩腳,正是「畫壁九年」的光景。這位達摩大師來至中國,建立禪宗,在思想史上確有重大關係,但與一般民眾和婦孺,卻沒有什麼情分。在日本,一說及達摩,真是人人皆知,草木蟲魚都有以他為名的,有形似的達摩船,女人有達摩髻,從背上脫去外套叫做「剝達摩」。眼睛光溜溜的達摩,又是兒童多麼熱愛的玩具呀!達摩的「趺跏而坐」的坐法,特別也與日本相近,要換別的東西上去很容易,這又使「達摩」變化成多樣的模型。從達摩一變而成「女達摩」,這仿佛是從「女菩薩」化出來的,又從女達摩一變而化作兒童,便是很順當的事情了。名稱雖是「達摩」,男的女的都可以有,隨後變成兒童,就是這個緣故。日本東北地方寒冷,冬天多用草囤安放小孩,形式略同「貓狗窩」相似,小孩坐在裡邊,很是溫暖;嘗見鶴岡地方製作這一種「不倒翁」,下半部是土製的,上半部小孩的臉同衣服,系用洋娃娃的材料製成。這倒很有一種地方色彩。

不倒翁本來是上好的發明,就只是沒有充分的利用,中國人隨後「垂腳而坐」的風氣,也不大好用它。但是,這總值得考慮,怎樣來重新使用這個發明,豐富我們玩具的遺產;問題只須離開成人,不再從左右搖擺去著想,只當他作小孩子看待,一定會()得看出新的美來的吧。

(1957年7月發表,選白《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