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作文大全

國中作文:路

  人有在大環境下使自己保持不同的能力嗎?

  我看到作家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看到魯迅筆下因為讀過幾天書,滿嘴「之乎者也」,穿長衫卻站著喝酒的孔乙己;看到莫泊桑筆下因為害怕花錢養自己的弟弟,而不認親人的菲利普夫婦;看到歐亨利筆下希望改寫自己命運的蘇比。他們與其他人不同(或自認為與其他人不同),是因為家家各有本難念的經,人們的悲歡各不相通。然而他們又與其他人相同,他們有著相同的痳木,自私自利,人性的劣根在他們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與其他人一樣,只是所有獨一無二的一樣的人中的一個。我們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以現在較為開化的道德觀來看,反感這些人的行為;但是不代表我們不具有這樣的劣根,只不過沒有時代激發我們的劣根罷了,我們用規則約束自己,用道德壓抑人的本性。很有一部分人是理解他們的做法的,我或許也理解,明知道是非黑白,然而把自己放在情境之中,自己與他們何異呢?既然自己不能保證自己的不同,又如何要求別人超凡脫俗呢?

  人非聖賢,事態嚴峻的時候不免要為自己考慮,況且不是面臨生死攸關的大事,沒有義務為別人想著什麼。就算是生死關頭,不也有曲線救國一說嗎?洪流中,你的溺亡激不起大的波瀾。拿自私和「不損人利己」的底線確保生存,有什麼好說的呢?魯迅寫孔乙己,絕不僅僅用來唾棄孔乙己,還寫穿長衫的穿短衫的、櫃檯前的櫃檯後的人;莫泊桑寫菲利普夫婦,絕不僅僅用來唾棄他們,他還寫千千萬萬嫌貧愛富的人;歐亨利寫流浪漢蘇比,絕不是唾棄蘇比,他還寫了對各種案件熟視無睹的警察,和袖手旁觀的人。但我實在不能忘記,這些人不但是可恨的,也是可悲憫的啊。

  我不由得問,人真的有在大環境下使自己保持不同的能力嗎?排斥異己,幾乎算是人類的本性了。在一個好的環境裡,人們鄙視惡人;在一個所有人都渾渾噩噩度日的環境下,人們反而會認為善者是自視清高,這個善者也終究做不成善者。人非聖賢,若每個人都懂得道德和規矩,不同流合污,那黑暗的環境是哪裡來的呢?不過若每個人都不思進取,那進步如何能有呢?因此我理解未開化的思想和未進化的人,我同時拒絕未開化的思想,唾棄未進化的人。也許尚找不到一個合理的目標,因為我們都是進化的中間者,我們之所謂希望不過是人類的下一秒比現在要好。既然人沒有涅而不緇的能力,那麼為什麼我們不徹底改變這個環境呢?換一個角度:將自己置身於某個環境當中,發現自己也無法做到更好,那是因為自己還不夠好,不等於不該做得更好。我實在不能忘記,這些人是可悲憫的,但同時是可恨的。

  明對錯,卻不循對錯走,這算什麼呢?明知不善,對明知是不善者報以寬容,這算什麼呢?我可是時刻理解他們的做法啊!我不對人有過多的憎惡與否,但我實在不能認同他們的做法啊!

  這樣來看,眾作者筆下的人都應是悲觀的了(在此反駁歐陽的觀點)。丟失項鍊的馬蒂爾德,放棄了自己公主一般的夢,使自己變作一個操勞的婦人,粗糙了雙手,衰老了面容,還不能說是悲觀嗎?她心中原本的那個夢,早就死掉了,她對生活以不抱以任何什麼幻想。她已聚焦在手頭的活兒上,和最最的悲觀,只差一走了之一步了。我想她到底也不相信自己能還上那些錢,還債只是小小的意外,這早就對她沒有什麼區別了,還上債,她也只剩手上的活兒和殘破得她自己覺得惋惜、好笑的夢了。

  悲觀不等於逃避。悲觀和樂觀的差距,在我看來在於對未來有沒有好的期許,並且是否相信有實現的可能。得過且過不是大多數人對生活失望的人的狀態嗎?希望者,確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應抵制的不是悲觀,是痳木。我不知道未來將是怎樣的,但我願意好好地過,盡力地做,哪怕最後一無所獲,這是一種極大的悲觀,但是我為自己那近乎於沒有的願望去拼了,我知道自己在走哪種路,這難道是不好的嗎?應抵制的不是悲觀,是痳木,是不知道自己在走或要走那條路,只知道走下去的哪種人。我在走一條不明確方向,不會粉飾太平,且永不會被黑暗吞沒的路。

  我在走我的路。一條盡力不隨隨波逐流,憐憫同時痛恨痳木者,追求改變的路。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