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新聞周刊讀後感

新聞周刊讀後感(一)

剛才看了《新聞周刊》,是講貴族羅甸的孩子們,用上了食堂,住進了宿舍。這些孩子們,此前需要自帶柴火和米麵,下課後自己生火作飯,而住宿則是學校周邊的民房,甚至地下室。現在國家每年補助每名小學生675元,上學期間每天午餐和晚餐由學校免費提供,標準是1.75元/頓。因為經費有限,孩子們多數不吃早餐,更是與牛奶和雞蛋無緣。一個孩子說食堂吃得好,在家裡一年多才能吃上一頓肉。

學校食堂是3位好心人捐助的,共花費60萬元。每當看到貧困山區人民過著艱苦的生活,我就覺得自己生活得太奢侈,也為沒能幫上他們而慚愧。這些年來,一年忙著往上走,往前跑,而沒有看到那些普通人的生活和貧困山區的人們。現在不是說:「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嗎?我們應該多看看普通百姓的生活,看看那些辛苦生活的人們,特別是吃不上早餐的「祖國的未來」。

1999年,在學校老師的帶領下到天津薊縣山區下鄉,看到那些孩子家裡的貧困狀況,拿出了身上僅有的50元錢,留給了那家孩子。臨走前,他們熱情挽留,大家吃了農家飯,但豐盛程度讓我們內疚。我們是來學習的,是來盡一份力的,不想給他們添痲煩,但老鄉家又是燒雞,又是燉魚,那是我上大學後吃到的最好的一頓農家飯。

我是一個容易感動的人,也是一個容易義氣用事的人,如果回到國內,到了貧困地區,我想我會感動,會捐款的。

新聞周刊讀後感(二)

這次看完,感覺這個節目銜接性很強,與上周聯繫緊密。視線追著歐巴馬轉了一圈,一方面展現了中美的友好和美好前景,另一方面也分析了中美的隱性問題,讓我們看到中國這世紀頭十年快速的發展,也得到了歐巴馬的讚譽,高興之餘留給我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

說說節目吧!節目中安排完美國就說台灣,最後關注中國內陸,整體框架明確。以後做節目也應該學習這些。內容上涉及到了中美關係,環境問題,高科技等等····是節目有看點。關注的侯耀華有頭沒尾,我感覺應該再多點東西。最令人揪心的還數後邊的報導了,都屬於社會的弱勢群體,那些小孩的悲慘難道沒有貧窮的誘因嗎?這些都讓我不僅僅是在看節目了,想到更多的是問題。中國的社保,中國的制度。我們家鄉在三年前就發生了類似事件,家中三人都死了,全村的玻璃都震碎了,《新聞周刊》不僅是做節目,留給觀眾感動,讓有能力的人去幫助別人。其中對兒童,特別是對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報導,讓我們知道

關愛小年齡孩子對他們一生的影響。

做新聞人就要做一個有良心的新聞人,還有一點節目前邊有高度,後邊是百姓間的事故生活而已,可以滿足不同的客群,採編報導的內容幾個方面都要具備,這才可以讓觀眾喜歡。

新聞周刊讀後感(三)

《新聞周刊》本周人物小雯的遇害,引發了人們的思考。用二十萬元尋找女孩小雯,小雯本來是去奶奶家吃喜宴,可沒想到吃過飯後,小雯被人拐跑了,等抓到兇手時小雯以被殺害。我想社會應該意識到發生在農村的刑事案件應嗯給予一些措施加以整治。

昆明的明通國小前段時間發生嚴重的踩踏事件,導致明通國小短暫的關閉。這幾天明通國小複課,取消了午休,學生放學分時間段進行,避免再次發生踩踏事件。

雲南這一年來,()到目前為己經發生了幾次地震,而且一次比一次強,都在六級以上。雲南的景谷,在是十。一黃金周的最後一天晚上,也就是十月七日的晚上,發生了6.6級的地震。所幸的是人員傷亡並不大,只有一人死亡,324人受傷。各地人民都在對雲南的地震頻發而產生疑惑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個地區的地震如此頻繁呢?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知道,這絕對有人為因素和一些自然因素導致而成的。可我們對如何減少地震的來襲卻一點主意也沒有。

地震對我們來說沒有一點點的好處,它能使人家破人亡,讓我們過不上平靜、安穩的生活,整天的提心弔膽。所以我們要對房子的建築用心,即使不能保證地震時它完全不倒,但也不要讓它完全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