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品格教育智慧讀後感

品格教育智慧讀後感(一)

讀到《教育的智慧》這本書,收穫真是不少,素質教育已成為當今中國教育的主流。身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盞明燈,使我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認識,並對以後的教學工作充滿了熱情與信心。特別是書中有一些精典的語句,影響著我:

「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 。林教授認為,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因為不論是人類還是動物,都疼愛自己的孩子,母雞為愛護小雞而奮起,狗為護幼崽而狂吠,這些都是一種本能的反應;父愛和母愛雖然比動物對幼崽之愛要豐富和廣闊得多,但就其本質來看,也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上的本能性行為。然而對學生之師愛卻出自教師的職責,這種愛在性質上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且沒有血緣關係的愛;在原則上是一種嚴慈相濟是愛;這種愛是神聖的愛,是一種促使學生成才的真情。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是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能長期地堅持這種性質和功能的師愛,我們的教育質量和水平就必定能不斷邁上新的台階。

「我的學生一定會進步、會成才。」這是我們作教師必須堅持的一種信念。如果一個教師認為:「一個班級的學生中總是有好有壞,教師不可能把每一個學生都教育成好學生。」那他就很可能慢慢放棄對班上學習不好的學生的教育。我們不能武斷定論:「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因為這種判斷是與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們應該把整個心靈獻給學生並堅持一視同仁,將神聖的師愛均勻地撒向每一個學生,以感染他們、改變他們、教育他們、造就他們。

「發展學生的智力與能力,應該從培養思維品質入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親職教育的重點必須放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上」……這些內容給了我很多啟示,了解學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的同時靈活的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著想,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我們常常說,教育需要智慧。何謂智慧如果說教育的智慧之源來自於可教的信念,那麼,教師智慧的表現則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學去影響學生。魯迅先生因為藤野先生公正無私的精神和崇高寬廣的胸懷而對先生非常敬仰。魯迅每每念及總有說不盡的感激。只有讓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持久不息的學習熱情,教育者的指揮之源才能被表現的淋漓盡致,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師才是完美無缺的。

智慧的特徵是什麼智慧的特徵是喜悅,歡樂,幸福。充滿智慧的人總是快樂和幸福的。喜悅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教師和學生有一種幸福生活,這主要表現在對知識教育和知識化生存的超越上。

教育的智慧實際上是教師的智慧,教師的智慧又表現為一種人生的境界。作為教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持續精進才能領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諦,才能了達到靈魂工程師高遠而曠達的人生境界。

霍姆林斯基說:「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養,才幹只有靠才幹去培養。」可見學生的智慧是靠老師去開啟的,這就要求老師首先要成為一名智者。那麼世界上所有的老師就一定都是智者了麼?我看不見得,至少我覺得自己就不是一個智者,只是一個比學生「多半桶水」的學習者。在我看來,智慧人人都有,當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後天決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對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斷的探索、深思,但是閉門搞研究終究是不會有所突破的。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書中的這些精典話語總在我腦海中迴蕩,我也想把這些話讀給我的朋友們。

品格教育智慧讀後感(二)

今天下午我和媽媽一起讀了「品格教育」周刊,裡面主要講的是學雷鋒,塑品格的故事。有很多故事內容讓我深受感動,使我增長了見識,得到了教育。

對我自己而言,()以後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要向山村的孩子一樣不怕吃苦,面對困難要勇敢。不能只接受別人的讚美和表揚,如果做錯了事情,要敢於接受批評,要主動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平時要理解爸爸媽媽的辛苦 ,幫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尊重老師,關心和幫助成績差的同學,不能嘲笑他們。

總之讀了「品格教育」周刊後,我知道了要寬容對待身邊的人,要有責任感,要講誠信,要孝敬長輩,學會感恩,要有「雷鋒精神」幫助應該幫助的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