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四年級小學生讀後感

四年級小學生讀後感(一)

今天上課,我們學了一篇課文,名字叫《登山》。這篇課文很有意義,讓我沒有白學。

這篇課文講了一個關於列寧登山的事,列寧想去看日出,但是出發晚了點兒。波蘭革命者巴果茨基知道有一條通往山頂的近路,但是很陡。列寧要走這條小路,由巴果茨基帶路,他走過了最危險的地方,回頭看看列寧,差點兒使他掉進深淵。終於走過了最危險的地方,到達了山頂。看過日出,巴果茨基提議不走來時的羊腸小道了,可是列寧要走小路,巴果茨基不知道為什麼,列寧說等走過以後再告訴他。於是,這次由列寧在前面走,順利的走了過去。到最後列寧說的一句話讓我終生難忘。如果好奇的你想知道我就告訴你,列寧說得是「我們不應該讓害怕把自己壓倒,得每時每刻、隨時隨地鍛鍊自己的意志。」這句話也讓我反思起自己,我是不是也有恐懼的事情呢?我當然有,可最不能讓我接受的一件事-----上課不敢回答問題,我怎麼也克服不了。有些題我是會的,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舉不起手。在今年,我決定克服這一點,我一定要上課時積極些。我還有很多害怕的事情,比如說我怕小狗,不敢摸;害怕小蟲子等等。

你看,短短一篇課文讓我懂得了那麼多,也讓我受益非淺。

四年級小學生讀後感(二)

聽大人說起,唐代是「花季」,是詩的盛世,誕生了許多偉大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等。我還是最喜歡李白,因為很小的時候學會背誦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白的靜夜思。

詩的前兩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述了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像是撒了一地的秋霜。詩的後兩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的是作者仰頭望著天上的明月,低頭思念自己的故鄉。整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戀和當時的孤獨、寂寞之情。

李白用直白的語言描述出明靜秋夜的意境,不追求想像的新疑奇特,以清新樸素的筆風,抒寫了豐富深沉的內容。情是情,境是境,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味,朗朗上口。難怪有人稱它「妙絕古今」。毛澤東爺爺也讚嘆李白的詩:「文采奇異,有脫俗之氣」。網上有人評論,一年之中回想起來,最美的是去露營和度假的日子,唐詩就是短暫露營中抒發最真實的情感。我喜歡唐詩,喜歡我的啟蒙唐詩——靜夜思。

四年級小學生讀後感(三)

今天我預習了第9課——《自然之道》。

這個故事講的是,「我」和同伴們以及一個生物學家嚮導,去哈巴拉哥島的海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事情。「我們」救了一隻幼龜,卻害了其他小幼龜被吃掉。事後,「我們」後悔不聽嚮導的話。

幼龜天生弱小,經不起食肉鳥的攻擊。而「我們」卻要「加害」於它們。故事中的「我們」真是愚蠢莫及,不知道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不知道也就算了,還不聽嚮導的勸告,

「我們」雖然只做錯了一件事,可對幼龜()的傷害是如此之大,它們本來可以安全步入大海的,可遭受了食肉鳥的突然來襲,它們不可能受得起這種傷害的!

或許,這樣的思想還會造成甚至我們永遠都無法彌補的過失。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