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關於紅色經典的讀後感

關於紅色經典的讀後感(一)

讀完《牛虻》之後,深深被牛虻和他的同志們的那種為爭取一個統一的義大利而忘我鬥爭的革命精神所震撼,這需要一個多麼堅定的信仰才能支撐他們走下去啊!牛虻從一個充滿幻想的多愁善感的少年,在遭遇教會的背叛和最親近的人的傷害後,逐漸成長為一個不屈不撓的革命者。這其中的故事是感人至深並令人深思的。在《鋼鐵是怎樣練成的》一書裡的主人公保爾看來,他崇拜嚮往於牛虻那種勇敢的精神,每當他在那種底層社會中忙碌的疲憊不堪時,他就會想起牛虻的精神,想到終有一天會實現自我理想,並會看到希望。

或許很多人認為牛虻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勇敢是當時形勢所逼,但我認為,更多的是因為他對革命的堅定的信仰,對於萌發的種子,春天就是它的信仰。一個堅定的信仰,給人們一個堅定不屈的希望,給人們一個能攀高峰的希望。在遭受諸多災難與背叛之後,牛虻對革命信仰愈發堅定,甚至甘願為革命奉獻自己的生命。然而,在我國,從被迫打開國門到新中國成立,也不乏這樣的偉大人物。他們不為錢,不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為胸中的主義和心中的信仰,因為這一堅定信仰,他們的精神有所寄託,並相信革命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面對困難時,不曾退縮。萬里長征正是這一體現。當紅軍戰士告別井岡山根據地,他們心中遙望的是信仰。長征途中遇見的艱難險阻是我們這一代人無法想像的,但是面對死亡的威脅時,革命者對信仰的嚮往與膜拜何曾有過絲毫的動搖。正如鄧小平所說:「有一種力量,能夠超越生死,這就是信仰。」牛虻說過:「但我必須跟隨我所看到的光明,走我自己的路。」是的,只要用心發現,總能看到那片光明,並且只要足夠堅定,就能追隨那片光明一直走下去。

牛虻曾是教會的堅定信奉者,但是當他接觸了義大利人,看到了自己懺悔神父的間諜行徑,認清了教會和反對當局狼狽為奸,鎮壓革命的殘酷現實之後,他大徹大悟,走上了與他們進行義無反顧的道路。牛虻認為誓言沒有什麼用,誓言約束不了人,如果你對某一件事情有了某種體會,那就會約束你。或許這是他對自己當時年少時在教會的一些誓言的嘲諷。可是,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很多誓詞,我們還沒體會,甚至還沒有理解,便說出口,最終只能成為空口大話。然而,縱觀歷史,許多革命先烈的誓詞是震撼人心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夏明翰的「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吧!生活在革命時代,也參與過許多革命活動,對於革命,他深有體會,最終,他把生命奉獻給了革命。「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一段我們在入黨前要進行宣誓的誓詞,但對於誓詞的內容我們能理解多少,又能體會多少呢?這值得我們深思……

牛虻是一個書中的人物,但我們應該把這種牛虻精神具體化到生活中來。

關於紅色經典的讀後感(二)

帶著敬意,帶著欽佩,我提筆寫下了這篇文章。她的意志,她的英勇,無不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她就是江姐——一位擁有鋼鐵般意志、英勇無畏精神的中共地下黨員。

小說發生在1948-1949年解放戰爭臨近尾聲,蔣介石集團反動統治最黑暗日子的山城重慶。

小說主人公江姐是一位傑出的共產黨員,她對黨忠貞,對敵戰爭頑強不屈,在危急關頭,從容鎮靜,對革命同志意往情深,當她正滿懷憧憬的想像出未來的生活時,卻發現自己的丈夫——華溶山縱隊政委,彭松濤被敵人殺害,人頭被高掛在城頭,見到縱隊司令員「雙槍老太婆」後,她強烈悲痛,堅決要求到丈夫生前戰鬥的地方去。由於叛徒的出賣,江姐不幸被捕,被關押在渣洞裡,在獄中,她受盡折磨,兇殘的敵人把竹籤釘進了她的食指,面對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是竹做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為了不暴露越獄計畫,保護同志們,江姐毅然走向刑場,就義前,她從容地向同志們告別,莊嚴的實踐了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一人物是無產階級真善美的化身。

淚水在熱辣的臉龐上滑落我的心顫抖了。耳邊,似乎響起了隆隆的槍聲,和那莊嚴的口號。面對著犧牲,江姐沒有激動、恐懼與悲戚,而是從容地梳頭、更衣,並鼓舞安慰戰友——一定要為共產主義理想堅持到底。江姐在死亡面前所表現出的大義凜然與不屈的氣節令人盪氣迴腸,我想也許,這就是「視死如歸」的真正含義吧。在這,我不禁思考,江姐,一個柔弱的女子,是怎樣的勇氣支撐著她的意志,那是一種怎樣的精神使得她對黨如此忠誠。

而現在,生活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忘了本,忘了那些為抗日戰爭,為解放戰爭灑過汗,流過血,甚至獻出了生命的先輩。很多人都在這個花花世界迷失了著我與方向。他們忘記了,忘記了對黨該忠誠,忘記了為人民而服務。多少人假公濟私,動用公款來滿足私人的貪慾,多少人又濫用職權的做著危害一方的事!

從毒奶粉,到地溝油,瘦肉精,再到今天的染色饅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人被利益所牽制,使他們缺失了城信,道德也已經開始嚴重的滑坡。

什麼是紅岩精神?紅岩精神是革命烈士對共產主義信念執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革命先烈堅持的真理,社會的人生偉大實踐,是革命先輩為國家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同時也是改革開放發展建設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

絕大部分人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早已忘記了紅岩精神,忘記了對黨對國家對人民負責。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染紅了我們的五星國旗,在我們享用現代文明的時候,怎能忘記和平的生活源於血染的歷史;怎能忘記曾經發生過的戰爭;怎能忘記曾為此付出了生命和鮮血的先烈們;怎能忘記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的莊嚴意義。我們沒有資格忘記這些歷史,先輩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和平而幸福的生活,現在他們都已沒入歷史的長河中,那剩下的,就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將先輩們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續下去,讓我們的國旗在我們的國土上更加驕傲地飄揚!讓紅岩精神在我們的心中永存。

關於紅色經典的讀後感(三)

前不久,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捨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臨危不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且不說這些,單從封面上的那句話:「用鮮血染紅我們的旗幟」,年輕的心就此沸騰了,想重新回到那理想與信仰占領一切的年代。

在《紅岩》這篇文章中,另我最佩服的是江雪琴,因為她十分堅強,在她得知丈夫死的訊息後,他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沮喪,傷心,二十舍小家為大家,將這種悲痛化為一種動力,為共產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她在監獄中的生活跟不是人能想像的到的。當敵人用拷問她時,她也不透露黨的一絲秘密。當敵人用竹籤扎她手指時,江姐堅定不移的說:「嚴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籤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在江姐臨死時,她也讓大家不要哭。再說說「小蘿蔔頭」,他從小就與母親生活在監獄中,吃的都是發霉的米飯,八九歲時身高也只有正常人五六歲的身高,就這樣他成了一個頭大身子小的孩子,所以人家才叫他小蘿蔔頭,雖然生活如此艱苦,但他十分懂事——每次開飯時,「小蘿蔔頭」總是讓媽媽吃。他還常常蒐集一些破布條、破襪子留給媽媽做鞋用。從五歲起,他就學著自己縫補破衣服了。我們真應該多向他們學習,真實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紅岩精神就像一面鮮紅的旗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為理想和信念奮鬥不息。有多少共產黨員為扞衛黨的尊嚴,為今天的國泰明安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而現在的我們呢?在課堂上,雖然讀著一篇篇關於戰爭的課文,可每個人都生怕這種事在自己身上發生。紅岩精神難道就在這二十一世紀失傳了嗎?

《紅岩》中的烈士們是一個奇特的英雄群體和文化群體,他們幾乎人人會寫詩。在那毛骨悚然的人間地獄裡,他們拿起筆做刀槍,刺向黑暗的社會和兇殘的敵人。「失敗膏黃土,成功濟蒼生」,「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願以我血獻后土,換得神州永太平」,那一首首鐵窗下()的心歌無不表現了烈士們視死如歸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前不久是黨九十周年紀念日,九十年前,中國共產黨誕生在小小的紅船中,九十年後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已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那些在戰場中犧牲的戰士我們會銘記在心,沒有他們,也就沒有我沒今天的美好生活。

作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牢記此時此刻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