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海上鋼琴家讀後感

海上鋼琴家讀後感(一)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捨,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是這艘船,這裡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可以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擇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可以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可以駕馭這種「有限」,在這裡,他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複雜的街道,星羅棋布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可以選擇,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擇他可以選擇,可以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是他不選擇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仿佛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起。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發布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一定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仿佛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繫在了一起。音樂,船,他,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悲劇。

然而這真的是悲劇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峰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著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愛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裡,這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像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這裡,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這裡。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許算不得是一幕悲劇。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擇,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擇,但是,我想說,無論是誰,作出怎樣的選擇,無論在我們看來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是他的選擇。這個選擇一定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可以作的事情,不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一句,Good 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海上鋼琴家讀後感(二)

回家三部曲中最喜歡的就是海上鋼琴師了。

第一次看的時候很震撼,說實話還沒細想就被電影感染了,再看時候,是浪漫到骨子裡的憂傷。喜歡這個故事,雖然只是一個虛幻的傳奇,像是用膠片記錄下的夢境,在意的,是夢的感覺和夢醒後的失落。

終其一生,1900沒有碰觸過陸地的感覺,他是海的兒子,陸地對於他,不是家園,記得片中的一句台詞,所謂的爵士樂之父輕蔑地稱1900為「屁股下坐著大海才能彈奏鋼琴的人」,但是個人認為,這句話,極盡嘉獎。大海是造物的奇蹟,一直固執的相信,面對大海,能感受到這世間所有的傳奇壯麗,海的平靜,海的咆哮,海的低語,海的色彩…… 1900是否就是在那些個枕著濤聲入眠的夜裡,聽到了海的歌聲,體會了音樂的神奇,他的彈奏,是浩瀚大海的歌唱。

1900的足跡在維吉尼亞號上,長、寬、深,不過一條船的距離,但是,隨著維吉尼亞號在海上航行,1900遍訪海的角落,他從來不曾離開大海。想起呂克貝松的碧海藍天,同樣是一個燦爛微笑的長不大的孩子,一個鍾愛著大海的深情的男人。一個是站在懸梯上眺望陸地的盡頭,一個是站在峭壁上凝望海洋的無垠,兩個離不開海的男人,最終都與海洋相守。這兩部影片讓我思索,什麼是自由。大家都知道的一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對於1900來說,無限的陸地不是自由,愛情也給不了他自由,他的自由,在於鋼琴上88個鍵的彈奏。 1900說「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並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走過跳板,前面有無數的鍵盤。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麼奏得出音樂?那是上帝的鋼琴,我彈奏不來。」 聽1900說這番話時候,想起一副對聯,「天作棋盤星作子,誰人可下;地為琵琶路為弦,那個可彈。」自由不取決於你有多大的房子,而是你是否是房子的主人。

看完這部電影,有一些悵然若失的感覺,如同1900所說 "只是街道,已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 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鏡,茫茫無際,思前想後,那樣的日子怎麼過?" 這世間有太多的選擇,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或許有時候在有限中更容易體會生活的真諦,專心的做一件事,聆聽內心的聲音。

上帝把1900送來這人間,幾十年的光陰,他安閒地享受也讓旁人享受音樂的美好,只是,他終究不屬於這個世界,聲光伴我飛,他和維吉尼亞號一起回到音樂響起的地方。

最喜歡的一個片段是大海動盪的那個晚上,當1900彈著鋼琴在大廳里徜徉,大海是他和鋼琴的搖籃,如孩童般經歷最純真的音樂夢境。

海上鋼琴家讀後感(三)

今天把《海上鋼琴師》看完了,剛開始聽到《海上鋼琴師》的名稱和看完簡介後,我以為這是一部如《鐵達尼號》般以悽美愛情故事為主線的電影。看完後才知道並不是這樣的,雖然裡面有一些愛情元素,但那並不是主要元素,主角的音樂才是這部電影的主旋律。()這部電影把主角打造得非常神秘,他的出生,他的鋼琴技巧等等,都顯得非常神秘,都是無跡可尋的。主角擁有一對憂鬱的眼神,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一雙如夢幻般的雙手。他有著對人性的敏銳洞悉,總能一眼看出一個人背後的故事,這使他可以在船上的一小片地方通過船客觀看世界上的每一個地方。他總是帶著一絲若有若無的微笑,這微笑是在嘲笑世人的虛偽嗎?還是洞悉世俗的一切的自信呢?他彈鋼琴時就像有四隻手,如夢幻般,使人難以忘懷。他的一生都在船上,從沒下過船,即使是要炸船也沒下過船。他能夠在有限的琴鍵,彈奏出無窮無盡的樂章。卻不能在陸地上如無限的琴鍵中彈奏一首曲子。他在面對陸地的道路上時,對前途充滿迷惘,只有在船上,才能找到他的最終歸宿。他,生於船上,長於船上,死於船上。他在船上開始,最後也在船上結束。最終,他選擇與船共同走向滅亡,這是他自己選擇的一條路,這也是他找到的一個歸宿。我如同他面對陸地時,對人生的前途充滿了迷惘,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那麼,我的歸宿又在哪裡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