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在哈金森工廠讀後感

今天真是累到一定程度,做著令人煩躁和令人吐血的作業,突然興致勃勃地有種想讀語文書的感覺,於是便陰差陽錯地讀到選修9中鄧榕為她老爸鄧小平寫的《在哈金森工廠》。讀後,深思,良久,感悟,無語。

可能這篇文章是節選吧,我完全不懂這篇文章究竟想表達些什麼給我們呢?

主題不明確,內容不豐富,整篇文章都在概括一些華僑在工廠里的生活,如果只是表達鄧小平爺爺為何走上馬克思主義道路,那之前的都是什麼?為它作鋪墊?我看來都是廢話。如果說這是我讀得不夠仔細,沒有反覆研究,那我想說:「為什麼人與人的差別可以那麼大?」

讀完這篇語無倫次的文章後,我第一反應就是看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只見是鼎鼎大名鄧小平的女兒——鄧榕,這時我就恍然大悟了,原來是鄧爺爺女兒寫的文章,怪不得寫得那麼爛也可以登上語文書。試想如果我老爸是毛澤東,那我寫的文章一定也可以登上語文書,原因十分地簡單——我老爸是毛澤東。

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認真體會文章其中的思想和韻味?那我想說:「為什麼我們考試時寫的文章你們不體會我們文章中的思想與韻味呢?」面對著我們考生的試卷,你們老師批改的速度都不會超過一分鐘,要求不能寫太過深奧,要開門見山,這一定程度上已經讓我們的文章下降了不止一個檔次,如果說名人寫的文章或有身份的人寫什麼都是好的話,那這是對高富帥這一代的尊敬,還是我們考生的藐視?

咱們考生,十年寒窗,日月苦讀,就是為了一個好的分數,好的夢想,但是這樣的改卷制度無情地扼殺了我們的創新,禁制了我們的思想,寫出的文章也無往日的情感,文章的感情也變得虛構,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文學獎一直輪不到我們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寫文章要寄予感情,古代文人寫文章為什麼能寫得那麼好,是因為他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寫作,而是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只有內心受到感觸時才會寫出最深入靈魂的創作,懂嗎?

所以許多看似美好的東西背後都是充滿社會的腐朽。,趨炎附勢,貪求功名利祿,大同社會,還差得遠呢。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