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村莊的印章》有感

  一抹秋陽撒向十月的人間,驀然回首寒露已悄然而至。不自覺感嘆歲月總是那麼悄無聲息。和徐老師認識將近三年。聞聽老師出書我喜出望外。

  在期待中手捧這本《村莊的印章》它是那麼的平凡。無論從裝幀到印刷可以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可是當你翻開扉頁,打量序言與目錄,從「泥土的記憶」到「庭院的苔痕」,你會不自覺的嗅到一陣陣純樸的鄉土氣息,和返璞歸真的田園之情。正如那陌上清風徐徐而來。

  不知多少次我都是按耐住自己的內心之情,打算讀完文章再去寫感受,猶記得國小的第一篇讀後感還是老師逼迫所寫。可是今天讀到「蒸年饃」時,徐老師的文筆不知挑動了我內心深處哪根繃緊的弦,我再也按耐不住自己的感受了,不由得拾筆寫下自己的內心之感。

  鄉村一個見證了我們多少代人成長的地方。鄉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有多少人已漸漸淡忘了那個承載了幾代人記憶的地方。就像今天我們想吃豆腐,上超市隨手一塊就買回了家,可是我們吃到的僅僅只是豆腐。而曾經想吃豆腐得等到逢年過節去豆腐坊做了吃。從挑豆子、泡豆子、磨豆子、燒豆漿到點豆腐等這一系列的工序中,不單單是自力更生的體現,更是農人一種喜悅的詮釋。當香軟的豆腐吃到口中時,我們咀嚼的不止是豆腐的味道,更是一種生活的味道。

  裊裊炊煙是鄉村的寫照,更是母親對遠方遊子的深深呼喚。隨著徐老師的筆觸我們從分豆腐一路走來,領略飼養室里的時代歡笑;石碾子旁的命令鈴聲;天井匯聚雨水的艱苦歲月……隨著時光的流逝,這些早已塵封在了記憶深處,正是這一篇篇散發著苔蘚氣息的文章,將那沉睡的記憶喚醒。

  蒸年饃是一份期許,是一份神往,更是一份回味無窮,徐老師的「蒸年饃」讓我不由得回到了20年前。那個時候最盼過年,在老家過年可以穿新洋洋,有糖包吃……

  還記得小時候蒸年饃時,作為女孩子也許是天性,總愛去動面玩,這時母親總要呵斥我,而我也悄悄地趁大人不注意時,偷點面跑出去和小夥伴們捏小鳥玩。因為這事母親不但打了我,還讓我站在牆角背了一下午的《憫農》。如今愛惜糧食的習慣也是從那時養成。

  內心的感受隨著筆尖踴躍於紙上,一字字一句句,在時光流逝與歲月輪迴中,除了烙在骨子裡家的方向以外,我們終究什麼都沒有留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