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詩詞名句

蘇軾: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作者:蘇軾

原文

照日深紅暖見魚,連村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瞧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採桑姑。

賞析

公元1078年(元豐元年)徐州發生嚴重春旱,作者作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後,又往石潭謝雨,沿途經過農村。這組《浣溪沙》詞即記途中觀感,共五首。這是第一首,寫傍晚之景和老幼聚觀太守的情形。

首句寫到潭魚。西沉的太陽,格外紅而大,也染紅了潭水。由於剛下過雨,潭水增多,大約也湧進了不少河魚,它們似乎貪戀著夕照的溫暖,紛紛游到水面。魚之婉然若現,也寫出了潭水的清澈。與大旱時水濁無魚應成一番對照。從石潭四望,村復一村,佳木蘢蔥,只聽得棲鴉的啼噪,而不見其影。不易見的潭魚見了,易見的昏鴉反不見了,寫出了農村得雨後風光為之一新,也流露出作者喜悅的心情。

三句轉筆寫人。兒童黃髮,老人白首,故稱「黃童白叟」,這是聚觀謝雨的人群中的一部分。「睢盱」二字俱從「目」,張目仰視貌,兼有喜悅之義。《易經·豫卦》「盱豫」,《疏》:「盱謂睢盱。睢盱者,喜悅之貌。」這裡還暗用韓愈《元和聖德詩》「黃童白叟,踴躍歡呀」句意。從童叟之樂見出眾人之樂,也寄寓了作者「樂人之樂」的情懷。

接著,下片寫謝雨的盛會,打破了林潭的寂靜。常到潭邊飲水的「麋鹿」突然逢人,驚恐地逃避了。而喜慶的鼓聲卻招來了頑皮的「猿猱」。「雖未慣」與「不須呼」相映成趣,兩種情態,各各逼真。頗有助於表現和平熙樂的氣氛。山村的老人純樸木訥,初見知州不免有幾分「未慣」,孩童則活潑好動,聽到祭神儀式開始的鼓聲,則爭先恐後,若類皮猿之「不歡呼」。他們回家必得要興奮地追說一天的見聞,說給那些未能目睹盛況的「採桑姑」們了。「歸來說與採桑姑」,這節外生枝一筆,妙趣橫生。

詞寫到日、村、潭、樹等自然景物,魚、鳥、猿、鹿等各類動物,黃童、白叟、採桑姑等各色人物及其活動,織成一幅有聲有色的畫圖。()上片連用「深紅」、「綠暗」、「黃」、「白」等色彩字,交錯使用,畫面生動悅目。下片則賦而兼比。全詞雖未鋪寫謝雨,但無往而非喜雨、謝雨的情事。這正表現出作手取捨經營的匠心。前五句是實寫,末一句是虛寫,虛實相生,詞意玩味不盡。

這首詞帶有鮮明的鄉土色彩,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風格自然清新,情調健康樸實。詞人所描寫的雖然只是農村仲夏風貌的一些側面,但筆觸始終圍繞著農事和農民生活等,尤其是痲蠶麥豆等直接關係到農民生活的農作物,從中可見詞人選擇和提取題材的不凡功力。這對於開拓詞境有積極的影響。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