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哲理

我要有多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1

《奇葩說4》播出結束後,有人總結了蔡康永說過的金句:

他說愛情:

一個好的愛情,要有一個深刻的結尾;一個好的人生,要有一個像樣的結束。

我們常常不夠愛自己,常常是透過愛我們的人,才能發現自己有多麼好,我們最後是依賴了那個人,才讓我們相信了自己值得被愛。

他說成長:

長大就是一個掃興的過程。

上進心卡住的時候,你要轉彎。我們力爭上遊,是為了爭奪更多的選擇權。

他說人際交往:

我對痲煩的定義很簡單,就是你要拿捏你跟那個人的人際關係,超越那個人際關係,你就給別人添痲煩。

人情是你痲煩了人家,你懂得還人家,那才叫人情。

我們文明人絕對不會談根究底,我們一聽就同意了。

他說人生:

我衡量幸福有一個簡單的標準,是不是有能力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說不。

人生當中有什麼重要的抉擇和事情時,我通常只問自己說:你最後想不想把這句話這件事刻在你的墓碑上。

某些讓人難以釋懷的事情,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淡了,但這不是「原諒」,這是「算了」。

2

蔡康永會說話,眾所周知。

有人形容蔡康永講話,有「名士」風範,具有蜜汁溫暖的優雅氣息。

他的說話方式,如綿綿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溫婉、謙和、得體,吸引著你,也打動著你,具有溫和卻堅定的力量。

蔡康永曾經說過:推己及人,是最普通的同理心。

有了這份堅持在心中,他的說話方式,溫潤如玉,睿智但不尖刻,詼諧又不落俗套,知輕重識大體,給別人留情面,也給自己留餘地。

多年的閱歷與學識積累,讓他對人生、對人性都有著深刻的見解,因此,對於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看得透徹,想得明白。

「聽說有人在電視裡面找深度。我好詫異,電視很方便,但也很膚淺,它就是陪你打發時間的東西,」對於螢屏上的主持人身份,他有著清醒而深刻的思考。

有了這份放鬆與豁達,《康熙來了》在他的主持和帶動下,才能以最輕鬆愉快的呈現形式,陪伴觀眾12年。很多人的壓抑,都在這一檔嬉笑怒罵、頗不正經的娛樂節目中,得到了釋放,甚至療愈。

當年,蔡康永停錄正當紅的《康熙》時,引起很多人費解。

但是他心如明鏡,想得很清楚:這個播了多年的節目,上升空間有限,觀眾們有些倦怠,收視率也在下降。

「與其最後悲涼地被觀眾拋棄,不如自己先體面地告別,」他說。

懂的適時退出,是對自己的尊重,也留給了所有人最大的體面。

這就是蔡康永的人生哲學。他懂得取捨,才能在人生一些重要節點上,適時轉身,將自己切換到更合適的跑道上。

告別了《康熙》,他開始《奇葩說》的錄製,作為其中辯論資歷最悠久的主嘉賓,他時而出口成章,時而倒戈反擊,玩得恣意開心,完美擔當了亦師亦友的人生導師角色。

他說,

「辯手的任務,不是替自己說話,而是替那些想說話但卻說不出口的人說話。」

因此,他知道怎樣說話,觀眾才會聽,他也知道怎樣玩,大家都開心。

有時,他一本正經講道理,有時,他又風趣幽默講笑話,無論以何種形式呈現,他的言語,總是能恰如其分,戳到你的心裡。

3

他的童年:原生家庭給你的,會用才是真本事。

蔡康永的成長曆程,是獨特的,也是幸福的。

1962年,他出生於台灣,祖父是上海自來水公司老闆,父親蔡天鐸是著名律師,吳宇森電影《太平輪》中的那艘沉沒巨輪,就是他們家的。

所以,蔡康永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他出生時,父親已經51歲,老來得子,因此將他視作掌上寶,悉心栽培。

蔡康永曾經回憶起小時候的生活,雖然因為沉船事故,家中一度受到影響,但父親能幹又有魄力,快速轉換人生跑道,當上了律師,並功成名就。

他的家中,訪客川流不息,飯局與牌局是生活日常,因此小時候的蔡康永,過得是豪門生活,受的是貴族教育。

他6歲開始學唱京劇,11歲登台獻唱《四郎探母》,劇照登上主流報紙頭版,並製作成錄影帶播出。

從幼稚園到高中,他都是在台北知名私立學校度過,同學們也都是清一色非富即貴。

而蔡康永也不負眾望,學習成績遙遙領先的同時,也身兼多職,還是學校里獲獎無數的寫作、演講和辯論高手。

有人夸蔡康永見多識廣,思維開闊而縝密,縱觀他的成長曆程,你不難發現,他的積累,非一朝一夕,少年時代業已開始。

大學畢業後,在父親的計畫里,蔡康永應該子承父業,去做律師,但蔡康永沒有走父親為他鋪好的路,他決定去美國留學,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節奏。

1986年,24歲的蔡康永,去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念電影系。

在美國,是他獨立生活的開始,他從有人伺候左右的富家少爺,變成需要自己煮泡麵吃的孤單學生。

「我來美國前,家人曾經跟我說過煮麵要先燒水,但我真的開始自己煮了以後,才發現,煮麵的水是要沸騰後,才可以下面入鍋的,」他曾經在節目中回憶過自己的留學囧事,也揭示了他的少年時代,過得是如何錦衣玉食,無憂無慮。

但很快,蔡康永就學會了獨立,適應了新生活,留學生涯也開始過得有滋有味。

他在《LA流浪記》中寫道:

「我遇見跟我很不一樣的人,我有時被輕視,有時被重視;有時被耍,有時耍人;有時狡猾,有時天真。」

一個人的成長,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首先你要敢於踏出第一步,走出自己的舒適區,將自己置於挑戰的環境中,才會有所收穫,才是真正的成長。

留學生涯結束後,蔡康永學有所成,回到台灣,開始了電視電影編劇的新身份。

他愛看書閱讀,思維敏銳,擅長將所思所想寫成文字,淵博的學識和獨特品味,很快就引起了電視人的注意,他開始受邀主持節目。

從《真情指數》、《兩代電力公司》、《康熙來了》,他一步步穩紮穩打,直到加入《奇葩說》,充分發揮特長,將好好說話這件事,做得爐火純青。

現在依然有人喜歡拿蔡康永的家庭背景,來討論他今天的成就。

但「富二代」這個身份,不是他一個人獨有;從小衣食無憂的家庭環境,也非他一人獨享。

重要的是,那些從小就有幸拿著金湯匙的人,如果沒有學會好好使用它,最後擺在飯桌上的,不一定都是山珍海味,也可能會是殘羹冷炙。

所以,無論你是誰,拼完了背景,最後還是要論實力。

4

他的友情:我懂你的不容易,所以珍惜你。

前段時間,蔡康永導演的電影《「吃吃」的愛》上映。

有康熙死忠粉感嘆:帶給我最多歡笑的兩個人,拍了一部電影。

不幸的是,這部電影票房和口碑都沒有想像中那麼亮眼。有人評價是康熙二人在藉助節目餘溫,販賣情懷。

但我卻在其中,看到了另一種深情。

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蔡康永在停掉《康熙》後,送給小S的禮物,而且是量身定製。

女主從一個小諧星開始,一路在娛樂圈打拚,正是小S從無厘頭的牙套妹開始,一路廝殺至綜藝一姐的星路歷程寫照。

他在很久之前,就答應過小S,要為她寫一個劇本,女主就是她本人。

記者曾經問蔡康永:因為太愛小S,犧牲了更多的追求,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表現機會,這樣做值得嗎?

他答道:這當然值得,因為我對人生的定義,是你在別人的人生里,留下過什麼樣的痕跡。

他是小S在深夜醉酒後,能夠打電話吐槽甚至放聲大哭的人。

當年,小S與前男友分手,蔡康永也與他劃清了界限,他用行動,陪她一起,將人生中的某個人,當做過客,慢慢忘記。

有段時間,小S被爆遭遇家暴,她否認後,媒體不死心,去找蔡康永求證。蔡康永堅定地告訴記者:

任何真的認識小S的人,都會把她當寶貝,我從不懷疑這件事。

美劇《六人行》的主題歌《I Will be There for You》裡,唱到:

No one could ever know me, no one could ever see me

沒有人可以了解我,沒有人可以看透我

Seems you're the only one who knows what it's like to be me

似乎只有你知道我該是什麼樣的人

Someone to face the day with, make it through all the rest with

你是那個和我一起面對明天,一起堅持到底

Someone I'll always laugh with

一起縱情歡笑的人。

這也是對朋友的定義:無論你過得好不好,我會一直在這裡,無條件支持你。

這樣一種愛,深情動人,叫做蔡康永愛小S,無關情慾,卻不離不棄。

5

他的人生態度:任何標籤都比不過做自己。

除了會說話,蔡康永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耀眼的成績。迄今為止他已版了20多部作品,而且,他還是出色的設計師、配音演員、以及導演。

同時,他還有一個最為引人注目的身份—公開出櫃的同性戀者。

蔡康永是娛樂圈為數不多,能夠頂住巨大壓力,敢於公開自己身份的人。

他的那本《那些男孩教我的事》中,編號60號的男孩,就是在寫他的同性愛人。他在書中大膽表白,將自己的濃情蜜意昭告天下人。

去年,在《奇葩說》節目中,蔡康永再次就同性戀身份,開腔直言:

「我唯一能夠做到的事,就是向爸爸媽媽證明我們不是妖怪,我們可以很好地活在世界上。」

不同的人,對於他的發言,可以有不同解讀。

有人說他炒作,有人說他裝腔作勢。但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他敢於開口說真話的勇氣,應該得到認可。

人生很多事,都沒有明確的對與錯的定義,而每個人,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更沒有非黑即白的既定標準。

蔡康永成熟練達的人生態度,為山九仞,非一日之功。

這就是蔡康永,自己的路,自己選擇,腳下的水泡,自己磨過,方才記憶深刻。

如今的他,看起來遊刃有餘,毫不費力,但其實,他一直都在努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