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人生哲理

這3個思維陷阱,正在慢慢磨滅你的理智

長久以來,我習慣於相信「前車之鑑,後事之師」這樣的道理來進行對事物的決策、判斷,即使經驗似乎並不是每次都有用。後來,我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一段話:

人們在做出複雜決策時會不自覺地採用例行程式,而這些例行程式,極容易讓我們陷入無影無形、不易察覺的思維陷阱。

它們深深地隱藏在我們的思維過程中,以致我們無法識別,有的甚至已掉進了陷阱還不自知。

我才知道,原來我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了思維陷阱,做了許多不必、不該做的事。於是我開始嘗試避開這3種思維陷阱,學會更理智的思考。

1、為什麼你總是一條路走到黑?

有一次我去影院看電影,沒想到踩中雷區,越看越覺得無趣。但又捨不得離開,畢竟已經快看了一半了,而且還花了錢,還是忍忍看完吧…

結果我真的坐到了最後,然而一結束放映我就記不起這部電影的片段了,感覺跟沒看到一樣。因為放棄不了已經付出的票款和時間,讓我硬生生地又浪費了一段時間。

小姐姐A在銀行上了半年多的班,業績壓力、應酬等讓她感到愈發不適應,一度想要辭職,但她還是難以放下這份工作,理由是:

我已經花了這麼多時間去考、去應聘,難道要我白白浪費掉這些嗎?

不管是我的電影票和時間,還是小姐姐曾經為這份工作付出的努力,都是已經支付的成本,已經沒有可能拿回來的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

我們常常對沉沒成本念念不忘,使得我們在明知決策錯誤的情況下仍繼續錯下去,總是抱著一線希望能挽回損失和顏面,結果越陷越深,影響我們作出不恰當的決定。

很多事情都有充分的理由讓我們繼續堅持下去,但如果只是因為捨不得已經付出的成本而決定繼續做某件事,這就不是一個好理由了。

你已經付出了什麼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及你對未來的評估。理性一點,就像巴菲特說的:

當你發現自己陷入洞中的時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再挖了。

2、民眾的眼睛就真的雪亮嗎?

「他們都是這樣說的。」

我們經常會在一些談論里聽到這樣的話。在面對一件自己未知的事情時人們常常會聽信絕大多數人都認同的言論。

然而,有句老話叫「眾口鑠金,三人成虎」,只要說的人越多,就算是謊言,到最後也會讓人信以為真,然後真相就漸漸地被淹沒了…

我把它稱為「消極的從眾效應」,因為它僅代表在自己並沒有確切了解事實真相的情況下,僅根據大多數人的言論而下定義的行為、表達方式;而不是可以互相激勵情緒,有利於建立良好的社會氛圍並使個體達到心理平衡的從眾。

一味地盲目從眾,會扼殺自己的創造力和積極性。

我們能做的,就是減少盲從行為,運用自己的理性判斷是非,堅持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通過思考後的觀點,讓自己的觀點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別讓觀點的理由總是「他們都是這麼說的」。

3、你看到的只是你想要看到的

為什麼古代皇帝身邊甜言蜜語的臣子嬪妃更受寵?為什麼忠言會逆耳?

你有沒有發現,面對選擇然後詢問他人意見時,我們常常會不自覺地尋找支持自己直覺和觀點的信息,而迴避同我們直覺和觀點相牴觸的信息。

這就是尋找有利證據的思維陷阱,所以不合口味的良藥常是苦口,不合心意的忠言總是逆耳。

在潛意識中,我們傾向於先決定想要什麼,至於為什麼,往往會推到以後再去搞清楚。並且,與不喜歡的東西相比,喜歡的東西更容易吸引我們。自然而然的,我們就會被那些支持潛意識偏好的信息所吸引。

但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選擇潛意識裡想要做的事情,只不過你應該先確定:那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的嗎?

於是真正的問題就出來了:

你是真的在蒐集信息以便做出明智的決策,還只是在尋找有利證據支持你想做的事情?

你必須坦然承認自己的動機。

避開尋求有利證據的陷阱,我們可以自己提出一些反對意見,開放地進行思考:選擇其他方案最強有力的理由是什麼?第二有力的理由是什麼?第三有力的理由又是什麼?

徵求別人意見的時候,不要提那些可能引出有利證據的導向性問題。並且,我們不能光聽朋友的看法。

之所以不能光聽朋友的看法,是因為兩個人能成為朋友,那麼兩人的價值觀、興趣愛好、思維角度和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自然而然地,盲區也通常相似。

你看不見的,他也很可能看不見。朋友的意見,通常只是強化了你自己的立場和意見而已。

這三個思維陷阱其實並沒有什麼高深奧秘之處,而是常人易犯的淺顯錯誤。因此在下結論時,不要急著行動和發表,退後一步,仔細想一下這三個問題:

我忽略了相反證據嗎?

我盲從了內心的聲音嗎?

我對別人動機的推測有證據嗎?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我們如果能在思考時也能自省一下這三個簡單的問題,就可以避免一些思維陷阱,做出更理智的決策。

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方天空一樣,思維陷阱,也會讓你固步自封,找不到出口。

跳出這三個思維陷阱,不再渾渾噩噩、渾水摸魚,讓自己的每一步都能條理清晰,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得更豁然開朗。(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