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現代化的陷阱讀後感

現代化的陷阱讀後感(一)

讀了寶爹的《現代化的陷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讓我了解了很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何清漣的觀點很明確,就是總結和檢討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主要做的一件事——國有企業改革。這本書被禁可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何清漣本人移民國外也可以理解。

那時候大學畢業生的大致的想法是,外企比國企好,國企和國內私企哪個好不確定。因為國企那時困難,包括二汽這樣的大企業也困難的不行,發不出工資,工人大批下崗,但在崗的人畢竟還是在大樹下,餓不死;私企的話幹活累,也有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的風險,所以也一般般。那時的外企很吃香的,畢竟規模比國內私企大,拿的錢也比國企多。

但是還沒到十年,風向就變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首選是央企、然後是國企,而且是削減了腦袋要進央企國企,再有一個是公務員,再不濟也要進事業單位,外企和私企排在很後面。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上個九十年代國企玩不轉,然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改完了還是玩不轉,和老外合資,也未見得好到哪裡去。於是,你不是效率低下,競爭力差麼,那麼我就讓你壟斷,沒有競爭,看還活得下去不。任何行業,一旦資源和市場被壟斷,傻子也能賺錢。要麼一家獨大,要麼多家聯合壟斷,是一回事。《反壟斷法》出台也就是放屁聽個響而已。

一句話,國有企業改革總體來看是不成功的,但用壟斷的方法來彌補就不能稱其為不成功而應該是失敗了。國企靠壟斷沒死,國家的財產看似保住了(其實也未必,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自不用提),但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喪失了,國家出台新三十六條,向民營企業放開幾乎所有的壟斷領域,但沒人敢做,為什麼,前幾年有人做了,效益好了,結果被強制要求與虧損國企合併,換句話說,是被虧損國企強制收購。於是今年再出政策,言之鑿鑿,也沒人相信。整個經濟活力沒有了,國家會出問題的。

突然覺得這就是回到了計畫經濟時代。鄧爺爺92年當機立斷撥亂反正,才沒使舊勢力重新抬頭。現在,是舊勢力在復辟麼?是在防和平演變麼?不是的話,為什麼不搞市場經濟呢?郎鹹平說,搞市場經濟的前提是要建立法治社會,政府才能退出市場,那為什麼不建立法治社會?因為法治社會的建立有賴於政治體制改革,而這個又有巨大困難。所以,追根溯源,問題在這裡。

如果像何清漣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寫的這樣的書的境遇沒有得到扭轉,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無論什麼改革,即便不是作秀,也是徒勞的。

現代化的陷阱讀後感(二)

讀了寶爹的《現代化的陷阱》,給我的印象很深,也讓我了解了很多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事。何清漣的觀點很明確,就是總結和檢討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主要做的一件事——國有企業改革。這本書被禁可以理解。在這種情況下,何清漣本人移民-國外也可以理解。

我剛上大學那會兒,也就不到十年前,那時候大學畢業生的大致的想法是,外企比國企好,國企和國內私企哪個好不確定。因為國企那時困難,包括二汽這樣的大企業也困難的不行,發不出工資,工人大批下崗,但在崗的人畢竟還是在大樹下,餓不死;私企的話幹活累,也有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的風險,所以也一般般。那時的外企很吃香的,畢竟規模比國內私企大,拿的錢也比國企多。

但是還沒到十年,風向就變了。現在的大學畢業生首選是央企、然後是國企,而且是削減了腦袋要進央企國企,再有一個是公務員,再不濟也要進事業單位,外企和私企排在很後面。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上個九十年代國企玩不轉,然後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改完了還是玩不轉,和老外合資,也未見得好到哪裡去。於是,你不是效率低下,競爭力差麼,那麼我就讓你壟斷,沒有競爭,看還活得下去不。任何行業,一旦資源和市場被壟斷,傻子也能賺錢。要麼一家獨大,要麼多家聯合壟斷,是一回事。《反壟斷法》出台也就是放屁聽個響而已。

一句話,國有企業改革總體來看是不成功的,但用壟斷的方法來彌補就不能稱其為不成功而應該是失敗了。國企靠壟斷沒死,國家的財產看似保住了(其實也未必,國有資產流失嚴重自不用提),但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力喪失了,國家出台新三十六條,向民營企業放開幾乎所有的壟斷領域,但沒人敢做,為什麼,前幾年有人做了,效益好了,結果被強制要求與虧損國企合併,換句話說,是被虧損國企強制收購。於是今年再出政策,言之鑿鑿,也沒人相信。整個經濟活力沒有了,國家會出問題的。

突然覺得這就是回到了計畫經濟時代。鄧爺爺92年當機立斷撥亂反正,才沒使舊勢力重新抬頭。現在,是舊勢力在復辟麼?是在防和平演變麼?不是的話,為什麼不搞市場經濟呢?郎鹹平說,搞市場經濟的前提是要建立法治社會,政府才能退出市場,那為什麼不建立法治社會?因為法治社會的建立有賴於政治體制改革,而這個又有巨大困難。所以,追根溯源,問題在這裡。

如果像何清漣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人寫的這樣的書的境遇沒有得到扭轉,至少從一個側面反映,無論什麼改革,即便不是作秀,也是徒勞的。

現代化的陷阱讀後感(三)

經濟學家何清漣女士的名篇《現代化的陷阱》出版八年了。而在很多文章中都經常引用她的其中的論述,八年的時間,卻依然與目前中國政治經濟生活中的迷像具有極強的對照性。

《現代化的陷阱》開篇即指出:「有關轉軌問題的分析家們嚴重低估了非經濟約束因素對於改革的影響。在改革進入『深水區』以後,所有被小心翼翼繞開的問題,最後都形成了一種滯後效應,累積成今日無法避開的社會矛盾。」當今溫總理提出要構建和諧社會的社會背景下,是否能看出這種滯後效應的另一種意義上的政治反射呢?如果這種滯後所帶來的破壞僅僅是經濟上的,或許還有補救的可能,可是一旦破壞深入到人心,「哀莫大於心死」。經濟學上有「劣幣驅逐良幣」,而這一邏輯演繹到社會和政治中去,其結果很可怕!只要劣幣與良幣等值(甚至是劣幣比良幣還要堅挺),就會群起仿效於我們這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當前市場經濟的倫理比較脆弱,隨著「如何清理計畫體制留下的遺產問題」用「解放思想」徹底大破。文章從四個方面:「資源的管理配置問題、國有資產的處理問題、重建工作保障問題與收入分配的激勵問題」作為切入點,指出這些問題是因市場化改革帶來的,卻是市場化改革不徹底,權力干預市場所導致的。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問題來看,恰恰是權力最容易插手的市場領域,從而在根本上打破了整個市場的運作規則,整個市場的法治和人倫基礎也被大規模破壞。人心浮動,沒有了信念,人就象立於沙灘,無根無據,我認為現階段引導人們走入內心寧靜遠比增幾點GDP來得重要。

書中從學理上分析:「後發展國家經濟的發展,利()益的衝突,階層的分化,價值觀的轉變以及民眾參與改革的期望,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遠遠超過了這些國家政治體制的承受力,導致社會發生嚴重紊亂」。所謂這種「政治體制承受力」,是原有的意識形態以及掌控這一意識形態的食利階層最不願觸及的政治禁區。經濟學是「文化」而非「自然」的科學,歸屬於社會性而非技術性的範疇,市場同時也是一個合理社會的經典模型,「想要影響實際政策選擇的經濟學家最終必須是讓普通人信服」。經濟的發展必須要有一種人文精神作為支柱和動力,這種人文精神對經濟的發展具有規範和推動的作用。如果喪失了人文精神的支撐,財富的追求欲望就必定會淪喪為純利慾的衝動,就會導致人們動物性的膨脹、人性的混滅、社會秩序的混亂和財富的浪費。

「發展並非只從商品開始,它是從人民以及他們的教育、組織與紀律開始。任何國家只要具有高度教育、組織與紀律,不管遭到怎樣的破壞,都能創造出經濟奇蹟來。」何清漣女士這樣認為。我想大破必須大立。當代中國已在「深水區」改革的今天,同時注重民眾的素質教育,建立符合中華民族德行信仰,樹立民族自豪感已經迫在眉捷!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