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一)

自從我讀了《昆蟲記》中「蟬和螞蟻」這個故事後,我才知道了真正的勤勞者。

拉封丹的這個寓言家喻戶曉:整整一夏天,蟬不做一點事,只終日站在樹梢上歌唱,而螞蟻則忙於儲藏食物。冬天來了,當螞蟻把儲備的受潮食物放在太陽下曬時,一隻飢餓的蟬前來乞討,結果他遭遇了難堪的待遇。

螞蟻驕傲地問:「你夏天為何不收集一點兒食物呢?」蟬回答:「夏天我要歌唱,太忙了。」

「哈哈,你夏天唱歌嗎?」螞蟻毫不客氣地回答,「好啊,那你冬天可以跳舞了!」

最終,這只可憐的蟬餓死了。

可是,在這本書的作者——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看來,這一切都是造謠。其實,蟬才是真正的生產者。本來我也不信,可看了以後,便對螞蟻有了一種看法。因為這是法布爾親身觀察的經歷。

蟬的嘴如同微型鑽孔器,一面歌唱,一面貪婪吮吸著樹里的汗液。就這樣,它蚊絲不動,聚精會神,沉浸在歌唱和瓊漿之中。

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會和其它昆蟲前來搶奪漿汗,蟬被不罷休的螞蟻趕走,昆蟲們趁機痛飲。可是失去了水泵,便很快幹了,它們又去折磨第二隻,第三隻蟬……螞蟻真是一個強盜!

蟬卻是個聾子。只要避開它的六隻眼睛,哪怕在它旁邊放幾十枝爆竹,它也無動於衷。有句俗語用它身上較合適:「像聾子那樣大喊大叫。」

書是可以治癒笨的。你看,不看書,哪知螞蟻是強盜,哪知蟬是生產者,是聾子?這故事使我知道:螞蟻是強盜,表現勤勞的人不一定是一個真正的勤勞者。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二)

七月時節,當我們這裡的其他昆蟲為口渴所苦,失望地在已經枯萎的花上跑來跑去尋找飲料時,蟬則依然很舒服,絲毫不覺得痛苦。因為此時的它正用它藏在胸部的嘴——一個精巧且尖利如錐子的吸管,刺入飲之不竭的樹幹開懷暢飲。通常,它坐在樹的枝頭不停地唱歌,唱到口乾舌燥時就鑽通柔滑的樹皮,因為裡面有的是汁液,它只要將吸管插進鑽通的孔里,就可飲個飽了。

如果此時稍微等一下下,我們也許就可以看到它所遭受到的意外煩擾了。因為每當蟬開懷暢飲之時,鄰近很多口渴的昆蟲,也立刻發現了蟬的井裡流出的漿汁,並跑去舔食。這些昆蟲大都是黃蜂、蒼蠅、蛆蛻、玫瑰蟲等,而這其中最多的就屬螞蟻了。

「搶食大軍」中身材小的傢伙想要到達這個井邊,就鋌而走險偷偷從蟬的身底爬過,而主人卻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讓它們過去。身強體壯的昆蟲搶到一口就趕緊跑開,躲到鄰近的枝頭。不過當它再轉頭回來時,膽子比從前大了許多,忽然就成了強盜,還毫不講理地想把蟬從井邊趕走。

最壞的罪犯就要算螞蟻了。我曾經見到它們緊咬蟬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最後爬上它的後背,甚至有一次一個更為兇悍的強盜,竟然當著我的面,抓住蟬的吸管,妄圖把它拉掉。

最後,痲煩越來越多,我們的歌唱家對此實在無可奈何,只好不得已拋開自己所鑽的井,可憐地悄然逃走了。於是螞蟻的目的達到了,終於占有了這個井。不過這個井幹得也很快,因此漿汁立刻就被吃光了。於是這個強盜就再找機會去搶劫別的井,以試圖得到第二次痛飲的機會。

你看,真正的事實,難道不是與那個寓言相反嗎?螞蟻才是不折不扣的強盜,而辛勤勞苦的生產者卻是蟬呢!

昆蟲記蟬和蟻讀後感(三)

《昆蟲記》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也是一部科學百科。

《昆蟲記》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昆蟲,介紹了它們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後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痲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餵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麼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法布爾對昆蟲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他的《昆蟲記》也讓我在讀時仿佛自己就是一隻在旁觀的昆蟲。每一隻昆蟲都有人一樣的情感。如:「已經慌了神的蝗蟲,完全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策』這一招忘到腦後去了。」

在讀《昆蟲記》時,我甚至能想像昆蟲在活動的畫面,眼前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神秘的大自然。蟬再歌唱,蟋蟀再管理家務,蜘蛛再捕獲食物……神秘的自然中也有這麼有趣的事物,我對大自然的敬意油然而生,它也有心細的一面。

法布爾再探索大自然的過程中一定遇到很大的困難,但是再大的困難也沒有擋住他探索的道路,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浸溢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爾精神。在《昆蟲記》的引導下,我要繼續探索神奇的昆蟲世界。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