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一)

《最苦與最樂》的作者是梁啓超。他是戊戌變法的領袖之一,也是近代中國著名的大學者。《最苦與最樂》是他的一篇演講詞,所談論的中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責任」。所謂最苦與最樂,無不和「責任」二字聯繫在一起。這種別開生面的苦樂觀,在作者的筆下,不僅闡發得今人令人由衷的信服,而且令人肅然起敬。

這篇文章從最苦與最樂的角度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言近而旨遠,既傳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又賦予其嶄新的現代意識。特別是「盡得大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責任就得小快樂」、「快樂之權,操之在己。」這些認識超越了古人「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與民同樂」之類的苦樂觀,將承擔社會責任,完成社會責任作為一件最大的樂事來談,反映了作者積極進取的人生觀。

梁啓超之所以要把人們的「苦樂觀」與責任聯繫起來,就是要強調我們所肩負的責任,要我們把這種責任放到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我們才能念念不忘我們的責任,才能真正盡到我們的責任,這種積極進取,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觀即使在今天仍有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在我們青年學生的心目中,家長有撫養自己的責任,老師有教育自己的責任,他們都應該盡心盡責地關愛自己,唯獨自己卻無須對長輩,對集體,對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意思的淡薄,在在青少年中可以說是相當普遍的。所以,青少年感受不到未盡責任的痛苦、盡了責任的快樂。因為他們認為自己肩上沒有任何責任。所以,青少年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樹立責任意識,學習這篇課文就有十分必要。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二)

讀了這篇課文,讓我受益匪淺。

痛苦與快樂,是人類永恆的話題。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論述。這篇課文從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除兩三歲的孩子外,人人都有責任。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為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本課的作者是梁啓超,他的著作有《飲冰室合集》。作者在課文里寫道:「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的確是這樣。誰也無法預測你的未來會是怎樣,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梁啓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須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如果有一天須做的事沒有做完,一日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麼到夜深人靜時便是你應付的苦痛日子。其實,我認為在人的一生中並沒有苦日子。貧、老、病、死,乃人生難免的事,但這些絕對算不上「最苦」。人生中最苦的是就是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那是,你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會體會到人們常說的「苦」。實際上,這所謂的「苦」是你自己找來的。正如作者所說的:「處處盡責任,便處處快樂;時時盡責任,便時時快樂。」其實,快樂就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做了應該做的事,盡了應盡的責任,你就會擁有屬於你的快樂。著快樂也是對你辛苦勞作的最好的回報。

每日,我們為學習、為工作、為生活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事情想我們湧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的艱辛,但是我們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完成眼前的任務。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無情的套在我們的身上——責任。

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儘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該承擔的我們都必須承擔。讓我們承擔起肩上的責任,做一個堅強的勇者。

最苦與最樂讀後感(三)

讀了《最苦與最樂》,我的感想很多很多。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梁啓超,文章從什麼是最苦,什麼是最樂來談論人生的責任。本文思想深刻嚴密、格調高雅、語言凝重,談到了人人都要有責任。

我認為:責任是誠信的表現。失去了責任也就失去了一切。它論證了一個讓我受益匪淺的道理:未盡責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人生最苦的事,莫過於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是啊,誰也無法預測未來是苦還是樂,是喜還是憂。只能如作者所說:「自然是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一個人在世間活一天,便有一天需做的事,一天須盡的責任。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盡了責任,你會感到很光榮;而未盡責任,你就應該感到慚愧。

就像我身為班長,我就應該儘自己的責任來管理好整個班級,使班級進步。雖然有些同學說我愛管閒事、經常打小報告,但我會說:「這是我的責任。」盡了責任,我感到很快樂。

每日,我們為學習、為生活、為工作而不斷奔波,成千上萬的瑣碎事情就像浪一樣朝我們湧來,讓我們應接不暇。雖然如此艱辛、如此辛苦,但我們還是會任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好每項工作,因為有一個沉重的鎖鏈套在我們身上,那就是責任。

責任是我們身上不可缺少的東西。讓我們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