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中國史綱要讀後感

中國史綱要讀後感(一)

看了《中國近代史綱要》這本書讓我感觸頗多。

這是一本以中國「鴉片戰爭」為起點到以「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末端的中國近代發展歷史。清代末期的腐朽統治,「鴉片戰爭」讓中國進入了「雙半」社會。由於「小農」的階級性並沒有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農民運動」,最終都已失敗告終。洋務派的本階級利益,維新派的自身弱點與局限性根本不可能拯救中國。而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的舊民主主義也隨之結束。以「新文化運動」作為鋪墊,「五四」運動成為了開啟新民主主義的一把金鑰匙,讓「雙半」的社會看到了一絲光明,「反帝反封」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播撒了革命的種子。第一二次國共合作的成功與失敗、十年內戰,是由於國民黨的貪婪與野心作祟、浪費國家人力、物力、財力而發生的不必要的戰爭。民族資產階級的搖擺不定讓我們看到了要以共產黨為領導,工農聯盟為基礎來奪取國家的領土與主權的獨立自主。「八七會議」糾正了「大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到土地革命興起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動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土地革命的序幕,開展「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等著名論斷,鼓舞了氣勢。由於博古、王明等人犯了「左傾」錯誤,採取「直面攻擊」「機會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遵義會議」解決了在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並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展了「萬里紅軍長征」,挽救了黨的實力。

接下來的毛澤東領導時期讓我折服,抗日戰爭全過程、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土地革命,無時無刻讓我看到了他犀利的眼光、審時度勢、先見性與戰略性。他能夠在危機關頭作出決定性的正確判斷,能夠在讓士氣低落的戰士看到勝利的曙光,能夠顧及人民的利益,注重民生,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挺身情願走進蔣介石的圈套里,他可以「熊掌與魚兼得」、看清國民黨本質、制定周密計畫,他可以看清國際國內環境、看出世界發展主流、抓住機遇。建國後,過渡時期總路線、社會主義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工業化和社會主義同時並舉,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大躍進」 「文革十年」,毛澤東儘管有錯誤,但是「人無完人」,「熟能無過」?年紀的上升也會使決定產生錯誤思想。每個人都有思想,作為領導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走上民主富強的道路,他是為國家而急、為國家經濟發展而急、為社會進步而急、為深陷貧困的廣大人民民眾而急。他有被中國人民稱頌的資格與權利!

鄧小平的第二代的領導提出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戰略意義-改革開放與「一國兩制」制度,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為第三代的領導提出了「三個代表」 ,以胡錦濤為第四代的領導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這樣會主義和諧社會」。

中國史綱要讀後感(二)

從史前時代至近代時期,《中國史綱要》以一萬五千左右的篇幅重踏一遍歷史的印跡,主要講述化石等證明下史前人類的進化及原始文明的淵源,和從傳說中的夏與商起,西周、春秋與戰國、秦漢、三國兩晉、隋唐、五代十國、宋、遼、金、元、明、清的各朝代興衰與變遷及近代中國的變革。

「夏禹傳子,是『天下為家』的開始,從此以後,『大人世及以為禮』,就是說父子、兄弟相傳便成為制度了。」

自夏朝開始,古代的氏族制被國家所代替了,這種巨大的社會變革,在夏啟時就初步實習了,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一個重大的歷史變革,它是家庭、私有制、階級和階級剝削已經存在的標誌。夏禹是夏王朝的創立者。夏王朝在其如旭日東升時,它的奠基人夏禹是以一個明君的形象登上歷史的舞台的。夏禹是一個具有洞察入微的智慧的偉大首領。他第一個劃定了中國的行政區域的人,他將中國分為了九個州,從書上提供的地圖來看,劃分得像一塊邊角微微破損的龜甲。雖然他在位只有八年而已,但是他卻為後人留下了一個很有警示意義的故事。一天,夏禹喝了一罈子進貢的美酒,昏醉了許久。醒來後,對旁人說:「酒太好了,正因為如此,後世一定會有人為了它家破國亡。」一個人能夠在酒精的沉醉後,十分清醒地認識到酒的負面影響,並為後人作出了這樣一個預言,可見夏禹這個人的理智和沉穩。可惜的是,這個預言卻在他的後代桀帝身上得到了印證,家破國亡的後果也便無可避免。一個酒字代表的迷醉和誘惑,就這樣把一個存在了四百四十年的王朝推下了歷史的舞台。

「《漢書 食貨志》也說:『禹平洪水,定九州,制土田,各因所生』……農業是商代的主要生產部門。商四境之內,分布著許多的農田。商王在祈年時既希望『中商受年』,也希望『東土』、『西土』、『南土』、『北土』都能獲得好收成……為了強化地主階級的統治,秦朝又推行嚴刑峻法以鎮壓農民。」

夏朝到商朝的變革,秦朝到漢朝的演變,()都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必然性。作者對於整個社會體系的見解:國家的統一提供穩定的政治環境—合理的制度保障—生產力發展—帶動發展其他產業—維護社會的穩定,每一項都是一個環,相輔相成而相互制約,經濟在作者分析每一個的時候,也很注重對經濟層面的分析。因此當暴君出現,享受太多而壓榨式的掠奪,分的不平等時,就會有反抗,帶來滅亡。對於生產力低下的農業,農業萬分重要,而土地是最大的爭奪點,但農民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因而無數次的農民起義都沒有結果。

「東西兩洋歷史上只有少數帝國,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和稍後的蒙古帝國帖木兒帝國,可以跟中國這種馬行一百零五日的情況相比。但他們都已被時間抹滅,只中國迄今巍峨獨存。」中國的歷史綿延不絕,延續至今,讀了這本書,讓我學了一遍近於完整的歷史進化和社會發展的進程,我覺得讀一遍並不能將它讀懂讀通,但我們可以多多聯繫實例,多方面思考問題,就會有新的啟迪。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