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國中生童年讀後感

國中生童年讀後感(一)

童年,人人都有童年,我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但他的童年卻保嘗人世間的辛酸,通過一個漸漸成熟的孩子的眼 光去描寫他周圍的世界,雖然他對自己總是謙遜地不肯多著筆墨,但卻給我一個倔強,富有同情心和不斷追求的阿廖沙形象。《童年》裡的這些故事在住者優莢的文筆下,個個都顯得深刻細膩,引人入勝,像一顆顆珍珠,而全書則有如著這些珍珠組成的一串項鍊。

在這本書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第一個當然是小阿廖沙了,當看到他的外祖父第1次打他時,他極力反抗,我不由得心升同情,恨不得上去幫他一把,讓他免遭皮肉之苦。當看到他交到了知心朋友的那種快樂勁,不由得羨慕起他來,唉,我多麼希望能交到知心朋友呀。當看到小阿廖沙沒有書卻渴望讀書時,我被他那種我所不具有的精神所感動。當看到他所讀書所遭受的屈辱,而落淚。小阿廖沙對小市民惡習的痛恨,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深深感染了我,也讓我更加珍惜現在我所擁有的一切。

第二個人物則是小阿廖沙的知新朋友,"好事兒",從他的語言中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活,樂觀,積極向上得人,把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看作是一件好事,你就不會抱怨生活了。

從"好事兒"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 .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了挫折,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也許會變成一件好事,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讀完了《童年》,我似乎長大了許多,書中每一個人物的身上我都找到了我所需要的東西,他們身上的精神鼓勵我繼續前進,鞭策著我永往直前。

國中生童年讀後感(二)

國中時代曾讀過一些文學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高爾基出生在俄-國尼日尼。諾夫戈羅德一個木工家庭,早年喪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歲走向社會,飽嘗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據他童年的生活而寫成的,可以說是自傳體小說,正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狀。

小說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著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常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處在這樣醜陋的社會,我們不得不擔心阿廖沙的心靈會不會也被玷污?但幸好這世界也不完全是醜陋不堪的一面,身邊還會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們給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並相信黑暗終將過去,未來是屬於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窩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藹、最有人性的形象,她總是用她的溫存給予阿廖沙愛的種子,種子發芽了,長成了參天大樹,有了羽翼的保護,阿廖沙的世界就不會再任憑風吹雨打了。祖母撫慰了他心靈上的創傷,而真正教他做一個正直的人的是老長工格里戈里。當然那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小茨岡」也同樣教會了阿廖沙如何面對生活的艱難,但他卻被兩個舅舅給害死了,然而我覺得與其說是被他們害死的,還不如說是被這個黑暗的社會所吞噬的。高爾基正是以他無產階級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嫻熟的藝術技巧,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成功地再現了阿廖沙作為一代新人從覺醒到成長的艱難歷程。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己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希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還在繼續……

而我所要說的就是不要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總會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你想想,黑暗過去,黎明的曙光總會到來。只要你仍能保持不滅的信心,做一個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人,那麼你的光明定會到來。

國中生童年讀後感(三)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值得自己回憶的美好時光,那就是童年。但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童年卻十分悲慘。

《童年》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的原型其實就是作者,裡面講述的故事既充滿黑暗,又有一絲光明,在冷酷無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輝。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作者兒時的世界。作者三歲時,父親病故,母親帶他回了娘家。可他的外祖父貪婪而殘暴,兩個舅舅又十分冷血,為爭奪財產害死徒工小茨岡。外祖父不停地剝削僱工、放高利貸,但資本主義俄國的發展斷了他的發財夢,從此破產以至於貧困潦倒。作者可憐的母親改嫁後,生病而死,十一歲的作者被外祖父殘忍地趕出家門,到社會上自謀生路……

我一直以為童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階段,可讀到這兒時,我才知道不是每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阿寥沙幸福多了,他的童年黑暗而壓抑,而我的爸爸媽媽都很愛我,給我陽光,給我溫暖。所以我的童年,充滿歡樂。

就當我同情作者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處境終於迎來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像天使般把他引向光明。正如文中所寫:「在她沒來之前,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她出現後馬上把我領到光明世界……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難的生活。」她給予作者知識與希望,使他學會堅強。()

即使這樣,作者的童年也讓我感傷,同時我也意識到,我們今天豐衣足食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好好珍惜。

但是,逆境出人才,高爾基的童年磨礪了他。嚴峻的生活反而使他奮進的腳步更加堅定。最終他成為了一位意志剛強、是非分明的偉大文學家。他的成功是由於他對知識的渴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他的不斷奮進。他由始到終都相信自己能跨過生活路上的坎坷。於是,他用智慧除去陰霾,用知識照亮人生。

《童年》使我受益非淺。我們應珍惜生活,知足常樂。對明天充滿希望。如果要獲取幸福,必須靠自己的雙手奮鬥。如果坐享其成,那麼伴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人生也一事無成。

由衷地敬佩高爾基,我會像他為了理想而不停努力。我相信,迎接我的一定是一個光輝的未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