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古文觀止的讀後感

古文觀止的讀後感(一)

通讀《古文觀止》的那些文章,猶如牛吃草反芻,重新加以咀嚼,才覺得這些文章經天緯地,氣壯山河,一下子就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從此,我就和這本書相依相伴,結下了不解之緣。《古文觀止》的文章,總共不過200餘篇,但卻從某一側面或一件事上,留下了幾千年的歷史軌跡,概述了百朝更替的盛衰興亡,記錄了眾多賢哲的襟懷抱負。我讀這本書,如同跨入了中國古籍文化峋巍峨殿堂,觸目所見,多篇作品,都煥發著奇光異彩,閃耀著灼見真知,叫人一讀就難捨難分,越讀越感到意蘊無窮。

我特別鍾愛一些名篇,例如,李密 的《陳情表》,王勃 的《騰王閣序》,魏徵 的《該大宗十思疏》,方孝孺 的《深慮論》等等,由於經常讀,便逐漸地會背十來篇。這麼一來,我除了平時在家裡翻閱《古文觀止》以外,還能利用空餘帥司,隨時隨地進行背誦複習。我把這種背誦作為一道「精神快餐,用來滋養心田。我以為,《古文觀止》是人生的一部百科全書。書中的哲理,小到修身養性,大到治國平天下,無所不涵。范仲淹 在《岳陽樓記》中說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一至理名言,光華奪目,擲地有聲。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尤其是范老先生的那種境界,那種情懷,早已被後人奉為立身做人的萬世楷模。

總之,讀這本書,能夠使人警醒,使人振奮,使人高尚,使人堅強。我現在雖已年過古稀,但有生之年,這本書是一定要繼續讀下去的,而且要一如既往地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讀,為的是從中學做人。學會在任何處境下,都能好好做人。

古文觀止的讀後感(二)

《古文觀止》是本好書,是中華文明智慧的集現。我喜歡讀,它在我心中總是閃爍著異樣的光輝。自我讀起此書時,背過的古文不過就寥寥數文。實在是好文眾多,只得走馬觀花般學習皮毛,而在觀止的選傳中,猶獨鍾情於《戰國策》李斯 的諫逐客書與三國的諸葛亮 的出師表。李斯敢寫諫章批判秦王的做法是不對的,表現其的勇敢與智慧,文章結構緊湊,舉例充分,論理十足,可謂是絕。諸葛孔明寫《出師表》,表現他正直,為理想奮鬥的精神品格。下面我就選諫逐客書二段來品析。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今乃棄黔首2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李斯寫諫逐客書時,正為秦王因韓國 實施「疲秦計畫」,而大怒。下令逐客。李斯也在範圍之內,於是李斯將諫章呈給秦王,秦王看之,欣然撤銷逐客令。試問;如果諫章不能打動秦王,那麼秦王會不會以叛黨的名義殺了他。答案是肯定的。從中也可看出李斯的膽量,從容,淡定,真學才識。從文中看,亦如此。第一段以「臣聞……」作為起始,一連串的因果實例擺出,環環相扣,層次明了,接著說明為何不贊成,否定秦王的決議。第二段「夫物。」,我猶以為重要,一針見血。突出中心。

這是一篇不錯的議論文,也讓我對作者感到敬佩,也讓我對自己感到愧疚。想想自己在生活學習中無法自立,也沒有像作者那樣有主見,遇事懦弱膽小。不能沉著應對,面對一些物質的事物,也不能夠地面對。所以我立志學習作者的這種精神品格。而我也很慶幸讀了這本讓我很愜意,很享受,很有啟發的書。

沒錯,就是它—《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的讀後感(三)

《古文觀止》這本書。暑假終於到了,我也終於可以細細地讀一讀這本書了。

《古文觀止》不像《論語》記述孔子的言行,不像《老子》記錄老子的文章,也不像《菜根譚》是對人生的領悟。這本書 是自清代以來最為流行的古代散文選本之一,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選定的。《古文觀止》選材上起《左傳》、《國語》,下止明代劉伯溫、歸有光,所選 222 篇文章皆為千古名作,歷來為學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學習古文的經典書、必備書。美者皆集,缺者無不備,訛者無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觀止矣,也就是說只要學習這 222 篇古文,其他的古書都可以不看了。

這本書中我們熟悉的文章很多,如《鄭伯克段於鄢》、《曹劌論戰》諸葛亮的《出師表》、王勃的《滕王閣序》、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等。看起來耳熟能詳,其中的道理髮人深省。選篇能包羅歷代古文的精華,又能用注釋掃除誦讀、理解古文的攔路石,評論又能說透文章做法之妙。

王勃的《騰王閣序》和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也同成千古絕唱,但風格卻不同台。王勃才華橫溢 ,  唐初四傑之首 ,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名句傳誦至今。且年少得志 ,14 歲就被表為官。總覺得一個人太早的成功要伴隨一些苦果。當王勃在騰王閣上高呤「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又不知道有多少同僚因才生嫉。王勃的兩次獲罪大致都與他才情傲物 , 文人相輕有關。後一次獲罪還連累到他老父被貶到南荒做縣令 ,27 歲的王勃在去探望他父親的途是溺水身亡。他的隕落和他的升起一樣迅速 , 實在是令人心痛。本文原題為《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全文運思謀篇,都緊扣這個題目。全文共分四段,第 1 段歷敘洪都雄偉的地勢、珍異的物產、傑出的人才以及尊()貴的賓客,緊扣題中「洪府」二字來寫;第 2 段展示的是一幅流光溢彩的滕王閣秋景圖,近觀遠眺,都是濃墨重彩,寫出了滕王閣壯美而又秀麗的景色,緊扣題目「秋日」、「登滕王閣」六字來寫;第 3 段由對宴會的描寫轉而引出人生的感慨,緊扣題目中「餞」字來寫;最後一段自敘遭際,表示當此臨別之際,既遇知音,自當賦詩作文,以此留念,這是緊扣題中「別」、「序」二字來寫。由此看來,全文層次井然,脈絡清晰;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可謂絲絲入扣,層層扣題。范仲淹青少年貧苦 , 在日食兩餐冷粥的困境中堅持刻苦攻讀,甚至五年未嘗解衣就枕 , 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 , 慶曆新政改革的主持者。而他寫《岳陽樓記》的時候已經被貶出京 , 慶曆新政宣告失敗 , 正是人生失意的時候。 然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優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絲毫不見潦倒之義 , 反而光華奪目,擲地有聲 , 矍爍古今。 雖寥寥不過數十字,竟勝似萬卷詩書 , 那種心胸 , 那種情懷令無數英雄浠噓不已。

這本書中篇篇經典,事事蘊含著真理,給後人以很好的啟發和警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