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當和尚遇上鑽石讀後感

當和尚遇上鑽石讀後感(一)

《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其實在我04年進入公司沒多久就聽說過,一直到今年2月才開始讀。讓我想到了以前應該是自己的能量場不夠高,還沒達到與經典書籍相匹配的能量,所以一直與此書無緣。

沒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是本純關於行銷的書,是以假設的故事來詮釋一個和尚如何進行產品推銷,

其實這本書講的是一個美國修行人在商業上如何運用金剛經思想而獲得巨大成功的真實故事。作者是個在西藏修行過若干年的美國人,他的上師有一天告訴他要回到現實世界去經商,並且只要根據金剛經的教義去做就可以了。之後他在美國的一家只有5萬美元資本,3個人的小公司開始了自己的商業活動,15年後,企業擴大到年營業額2億的大公司。

看這本書時發現前半部分很繁瑣,而且全書都有些關於鑽石的加工工藝,看的很無聊,我基本都是略過。中間在真理法則那裡列舉了46個問題及解決方案倒是很實用。書中談到了幾個方法:六時書的反省記錄,善的銘印對工作的幫助,自他交換的想法來消除小我的局限等方法很不錯。

作者理出了一套「商場佛學」,用自己的實踐和對佛教教義的剖析告訴大家,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完全可以和商業行為巧妙的融為一體,而不是將他們看作是相互對立或者互為補充的關係,在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追求生活的寧靜和諧是可以辦得到的。同樣作者在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宗教修行上找到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關鍵字——鑽石(金剛石),在娓娓道來鑽石的切割、加工、交易的過程以及自己在這個行業中摸爬滾打故事的同時,解讀《金剛經》的精髓所在和這本經書在經商中的運用方法。在這裡鑽石被賦予了深刻的意味:成功的商人應當象鑽石——堅實穩固、無間不摧卻又清澈透明。

本書告訴我們三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是,要做生意就要成功,就得賺錢。賺錢和修行這兩件事情絕對不衝突。事實上,它也可能變成修行的一部份。錢本身並沒有罪過,何況擁有較多資源的人要比沒有的人更能多行善事。問題是,我們是用什麼方式賺錢,我們了不了解錢從何而來、如何能叫它源源不斷,以及我們是否以健康的態度去面對它。

第二個原則是,我們應該能夠享用金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能一邊賺錢,一邊還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創造財富的過程不應該讓我們身心俱疲,如此就失去了經商原有的目的。

第三個原則是,一個人應該能在最後回顧自己的事業時,告訴自己這些年來的經營是有意義的。每個事業就好像每個人生都會有個盡頭。在我們事業里最重要的時刻,也就是當我們最後回顧既有的成就時,我們應當能從我們經營事業與經營自己的方法中看到一些永恆的意義,為我們的世界留下一些好榜樣。

這就是鼎國際公司鑽石部門的成功所給予我們的啟示。任何人,不論背景、信仰,都能學會並套用它所啟發的道理。佛法是實踐的方法,聞思修的關鍵我認為還是踏踏實實在生活中修,而不是概念上糾纏。一切方法的目的都是要我們在生活中覺悟,方法本身不值得做語法上的研究,要去實踐,適合的就運用,如果達到覺悟後,連方法本身都不要留戀,何況是死的概念。

當和尚遇上鑽石讀後感(二)

《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早幾年就有聽老師提過,一直沒有閱讀及想了解的想法,直到在2011年初時公司把這本書當作讀書會的形式來進行時,我才有更多想法想要深入了解與詳細閱讀的思考計畫,到我看到這本書時的第一印象與感覺:是渴望、是信心、是熟悉的,因為我相信更多精彩的內容就在此書中!所以才有了我一下的感悟與收穫,給予大家和善知識們分享和共同勉勵之:

一、內在狀態決定外在磁場

是的,一個人是否感到愉快、喜悅與富足不完全取決於外在有色的物質,然而重點是取決你的內在是否真心想要自己開心與豐盛呢!我想答案是:YES!如果以上的想法是你心中所想所思的,那我很好奇為什麼現在還會有很多的人感到糾結、惶恐與對一些事物不理解與擔心呢答案是:只在重要時刻或一定時間關注內在,而大多數時間都處在一些不確定事物身上,例如:發獃、無聊、擔心、等等。所以說,想要改變這一現象,我們就得必須做到八個字:留意徵兆、刻意創造,是的!隨時隨地的留意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的原由並找到其本質點,從而進行相應的調整與改變,然而,在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可以創造一些事情,刻意的來接觸或挑戰一些自己平時不想做或不拿手的事物,舉例來說明:今天你感到有些心情不爽或不高興,這是一個徵兆,我們需要留意它的發展趨向並找到其本質點,那麼在接下來就需要你刻意的來創造或改變一下自己的肢體動作、面部表情或關照一下此刻你的嘴角是否上揚並露出你那潔白的牙齒呢!呵呵!開心就好!所以,如果我們的內在變得開心、富足、喜悅那顧客就會想排山倒海似的來主動找我們報名課程!這那倒不是你所想要的嗎!答案是:YES!因為內在是源頭,外在是支流!

二、溝通品質決定成交速度

是的,我們從早上睜開眼睛工作到晚上閉上眼睛睡覺,試想一下我們每天只做兩件事情,是什麼呢答案就是:溝通,與自己溝通或者不別人溝通,溝通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誰都很簡單,然而簡單的背後卻隱藏著(品質)個字,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一下:你溝通的品質如何呢我溝通的品質如何呢在我們的內心深處那個銘印力又是如何呢當我們的業績不好時我們總會說顧客不好不到成交時機,在《當和尚遇到鑽石》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一段很深刻的話:我們生活在一個空性或中性的世界裡,我們身邊所發生的一切事物都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自己看待這個挑戰的觀感與角度。是的我們不能用有色的視覺來觀察顧客與身邊的夥伴家人,因為我們需要凡事的發生其背後必有恩典或不斷的積累我們的經驗與功力,所以,我們可以透過問句、思考、靜坐、練習來提升我們的溝通品質,例如:1、凡是因為我的參與而變得與眾不同,2、此時的發生是為了培養和擴大我的慈悲心,3、我在下一步如何超越顧客的期望,4、把自己的職務提升兩個等級來思考問題,5、正面、自己、負面是三點一線,我們應該每天用正面的方式來思考,然而當負面信息來臨時我們更應該學會接納與臣服,同時要把自己放在一個中軸線上,因為我們可以隨時隨地而靈活的調整自己的工作、生活等等,所以我們學會放鬆自己的心情與狀態,是為了幫助更得顧客幫助更多的人,更因為溝通品質決定成交速度!

三、一切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是的,很多是時候我都會聽到一些明星、成功人士在分享成功經驗時會講的話,就像我們很多人都很嚮往的方向:成功,然而成功得標準預定義並非清楚,就像事物的發展是有自然規律的,同樣我們的成長也應該有規律,就像麥當勞的廣告一樣:人的成長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因為我們都很清楚一口吃不成大胖子,所以我們每天還要按部就班、一如既往的堅持著我們應該所作的基本功,1、打電話,2、拜訪客戶,3、學習成長,在現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我們應該:把應該做的事情變成自己喜歡的事情來做,這樣就如我一如既往的在做每天很必然的事情,長期以往就可能會變成非常偶然的事情發生。因為我們要創造屬於自己的奇蹟,所謂奇蹟:就是在別人看來不正常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你做到了,這就是奇蹟!

以上三點是我看《當和尚遇到鑽石》的心得和感悟,來與大家分享更多更精彩的內容,因為書中只有黃金屋,書中只有顏如玉!更因為精彩就在書中。

當和尚遇上鑽石讀後感(三)

「空」是萬物潛能的境界。將「空」銘印在心中,則是修心之道。()

書中以購買一幢辦公大樓為例,詳盡地描述了買下大樓的種種情況,不購置大樓的各種預期現象。很形象地闡述了是好是壞全憑個人觀點。對於從中獲益的人來說,它是一件好事。對於購置大樓而招致損失的人來說,它是一件壞事。購買大樓本就沒有「天生的」好處或壞處,它本身不具有如此的特質,它缺乏如此的特質。正如書中所寫「這正是空的含義:所有的事物都有利有弊,有好有壞,而大樓本身則沒有好壞利弊,全憑我們看待那幢大樓的觀點而定。這正是事物的潛能。」

想起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一種現象,一個人摔倒了,內心就充滿了沮喪、羞澀、甚至會感到周圍的人都在嘲笑他。其實,這是自己的心裡感受而已,對於路人來說,只是看到一個人摔倒的現象,並沒有嘲笑、看不起,更不會感到疼痛。心懷空性的話,只需要靜靜地站起來,輕輕拍去身上的塵土,看看地上的狀況,穩穩地走好下面的路即可。

上台演講,好與壞也是相對的,當講的內容符合某一部分人的需求,他就會覺得講得很好,當講得一部分已懂,沒有新意,可取得很少,就會覺得不好。演講者不能聽到讚揚就飄飄然,也不能聽到意見建議就喪失信心。用空性之心對待自己,找出改進的地方,發揚可取之處,在認定的路上不斷努力前行,那麼才會不斷成長,不斷提升。

用空性之心看待事物,猶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好與壞全憑我們如何看待。明白這些,也就明白了,我們身邊那些「令人討厭」的人,他們並沒有「討厭」或「喜歡」的特質,他們並沒有投擲這種討厭或喜歡到另一個同事、家人、朋友的身上,討厭與喜歡只是我們自我的投射。經過這樣的思考,我們就會明白,「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其實源自我們本身」。

接受自己的經歷,接受身邊的人,接受自己,將善良、慈悲、包容、誠信、正直銘印我們的心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