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荊軻讀後感

荊軻讀後感(一)

看完《荊軻刺秦王》,我幾次感慨於樊於期為報國讎家恨而義無反顧把刀劍刺向自己的咽喉;幾次感慨「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的悲壯淒涼之歌;幾次感慨荊軻斷股後甩出匕首的最後一搏。樊於期的以命相報,太子丹的重託以及全燕國人民屏息凝神的翹首以盼,都在一瞬間灰飛煙滅。

只是刀尖到秦王的距離,毫釐之間,便毀滅了一代人的命運。

清末變法志士譚嗣同在臨死前曾留下這樣的詩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想必這也是你視死如歸的鏗鏘壯語吧,荊軻。在太子面前決意請辭,易水送別而去時終己不顧,臨死之前依然傲視怒罵秦王……其實你已經做到了:冒敵進入秦朝王宮,使群臣兵力慌張得盡失其度,面對死神巍然不懼。一位可敬的忠臣,一名勇猛的武士,綿延數千年的燕趙悲歌傾訴著這段悲壯感人的故事,徘徊在人民心中,永不散去。

這重於泰山的死亡,這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永遠會被我們後人所銘記,永遠,永遠……

荊軻讀後感(二)

初識荊軻,我就牢牢地記住了他。他那放蕩不羈的笑容,嚴肅認真的態度就刻在了心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一去,也許不再能夠歸還。但是為了燕丹,為了天下,為了百姓,他還是踏上了易水渡口。當那蒼涼微婉的聲調響起,我似乎看見葦盪中驚起的水鳥,聽到了它們一聲聲哀婉的啼鳴。第一次讀《荊軻》我還很小,看不懂古文,只能像聽故事一樣的聽爸爸講。但從那時起,我對他就有了情意。「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明知是死別,卻如此鏗鏘有力。那時雖然不懂荊軻唱的是什麼意思,但是我莫名其妙的喜歡上了他。那是一位不朽的英雄豪傑的絕唱,也在我小小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近日又重讀,心中不免澎湃。

《荊軻》被歸為英雄的悲歌,但我認為這不是悲歌是壯歌,是勇敢不畏的豪邁,是將生死置之度外的義膽忠心,是無可比擬的豪義。他不為劍客變為刺客而悲哀,相反他卻以此為榮。雖然他的刺殺計畫沒有成功,燕國也沒能逃離危機,但他不是失敗者。他的腿廢了,無法站立,但他挺直了腰板,帶著輕蔑的眼神和傲慢的語氣理直氣壯地留下他的絕言。這就是一位以刺客身份傳世的豪傑,這就是他一身的豪氣,這也是我「毛髮豎立」的原因。他與屠夫及高漸離在街上暢飲,酒酣,乘樂而起,我看到了他的放蕩不羈;易水渡口,千百人送別,他一臉凝重,我看到了他的認真;為了燕丹,他可以不畏生死,他可以放棄一切,我看到了他的義氣。都說英雄義氣、俠者豪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恩澤。無論是為國、為友,還是為恩澤,他都可以付出全部,而現在的人又有這種品質嗎?真得能「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嗎?面對荊軻,我們應該反省,應當記住每一份恩澤,每一份恩情。荊卿已逝,易水依寒,不學其樂,只學其忠、其義,其懷節而去。其為友、為國、為民,皆盡獻矣。一朝,擁其情,懷其義,為國為民,回報恩澤,至雲之霄漢,強國之天下。

荊軻讀後感(三)

在戰國時候,秦國攻打燕國,燕國國王懼怕秦王,就拿燕國太子丹做人質。太子丹想找一個人,用來刺殺秦王。後來,丹找到了一位壯氣吞牛的刺客,名叫荊坷。他讓荊坷交給兩件會使秦王政高興的禮物:一是秦王政一直在緝拿的叛將樊於期的人頭;二是燕國督亢的地圖,假稱要把著塊地送給他。另外,太子丹把浸泡毒藥已久的匕首夾進地圖裡,讓荊軻去刺殺秦王。

到了秦國,荊軻先給秦王政樊於期的人頭,秦王政看後,欣喜若狂。地圖一掀開,一把匕首竟然露了出來!荊軻拉住秦王政的衣袖,拿起匕首秦王刺去。秦王政使勁抵抗,終於把衣袖給扯斷了,繞著大殿跑,他正要拔劍,可是越急越拔不出來。旁邊的太監御醫個個急得呆若木雞,身後的荊軻窮追不捨。有一個御醫急中生智,拿起藥囊向荊軻咂去。秦王政把劍拔出來後,砍掉了荊軻的左腿,再對荊軻連砍八下,荊軻還叫罵不絕。最後侍衛把荊軻砍成了肉泥。()

荊軻雖然失敗了,但是他氣壯山河的精神永遠記在了我心中。

再看看我們,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荊軻堅韌不拔的精神,差別真是比天與地還大。先在連日本人每周都有「憶苦飯」吃,可我們天天都有吃葷菜,從來都沒有想過窮苦人的生活,我想,荊軻小時候肯定比我們窮很多!

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報效國家。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