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沉思錄讀後感

沉思錄讀後感(一)

懷著一種期待的心情閱讀了《沉思錄》這部大作,有人說他是一本高貴、憂鬱、甜蜜的書,我卻認為她是一部令人發醒的書。在有限的時間閱讀了這本書的一部分,

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情很多事感性而發,自己的性格多為溫和型和完美型的結合體,做人的品質方面不說,一直在做把事情作對而不是做果行果的事情,把事情作對。參加工作幾年來,經歷了也見識了很多,我覺的良好的品質是一個人做好工作的前提,工作能力再強悍,本質上要是有問題做不大做不久。我們的用人理念恰如其分,先看態度、再看工作能力、再看學歷和綜合能力。在饞面經營了大半年間唯一不變的是在變,招聘人員是其中一項。為什麼之前的人沒有留下,我們反覆的想了很多,就是我說的找不到工作匹配的地方。縱管有多麼的不忍心不捨得的,饞面不是慈善機構,人品出現問題,大家一拍兩散很正常,我們要的是謙虛謹慎、和饞面一道成長的人,把企業當家才會有家的感覺,把別人的孩子管我叫爹,必須給他爹的疼愛。在饞面給我的收穫是給了一個較好的平台,讓自己得以發展。這裡有我的追求,有好弟兄姐妹,一直在做的是給我鼓勵和支持。同樣的我也一樣。有句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謙虛謹慎、與人為善與人為伴,戒驕戒躁,我曾經給員工講過,最好的管理是自己先做表率,不能用語言說服、感化,只有用行動來影響別人,自己身先士卒事必躬親,才可能讓別人知道你在幹什麼,怎麼做的。邵總說過,一等人用眼教。二等人用嘴說,三等人用棍棒。好的管理應是恩威並施,針對我來說還有很多功課要做,單兵作戰沒有問題,造就一個作戰部隊的路還很長,需要更多所得理性的人來配合完成,來集合大家的力量來完成,自己從來沒有把自己當做領導,即使在有更高的職位也沒有放縱自己,成功需要自制,位置是大家給的,沒有你們我什麼都不是,自己是最大的服務員。當然這裡面也有自己的管理不當。經營管理團隊還有很多問題。我希望我的團隊學會寬容、感恩。人具有兩面性,就像每個人身上同樣具有癌細胞因子,只是沒有激活。人也一樣就要看哪一方面占據主導了。我希望用正向的來引導大家,有雜音有對立很正常。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想團隊的力量是偉大的、堅守正義的,負面的就沒有了市場。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亦可以成就一個人。

人生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遊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都要和別人和諧相處,來獲取共贏。一個人沉浸在工作中的時間很有限,人生無非就這幾十年,毫不客氣的說已經過了30%,剩下的怎麼過,怎麼才讓自己不虛度此生才是最主要的,2011年基本上又要結束了,這一年感覺過得很快。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好,一年的青春就是一年的命,邵總說既然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的情況下就要拓寬生命的寬度,在有限的時間要去做更多的事情。這一年感覺成長沉穩了很多,記得有客戶說我,這麼年輕做到中高層不像,感覺像30多歲的。也許這一年我老了很多。我有一個夢想我要在30歲實現我的車房具備。當然這個過程有很多挫折坎坷,都會走過,欲望是成功的動力之源。我有這個欲望,就不拍不會成功。當然一個團隊的欲望目標是做到完美、制定了目標就要落地,這不是大躍進,很現實。陳安之老師在27歲就成了億萬富翁,對比他自己很渺小,30歲成為百萬富翁對我來說是可以實現。饞面都可以2015上市。自己當然可以。唯一要做的就是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有時候自己看看書、聽聽講座對我來說啟發真的很大。沉思錄讓我受益匪淺,一個觀念可以改變很多,可改變人生。我很看好。有句話人不是因為知道而改變而是因為觸動而改變,做最好的自己,為了以後的好生活奮鬥,職位是大家給的,神馬都可以是浮雲,真實做人、樸實做事。

很多人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性格也非一兩日就定性了,它往往是一點一滴、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日積月累形成的。比如,一個易怒的人,不是先天就容易或喜歡生氣,而是從小就與一個愛生氣、愛發脾氣的親人在一起生活,天天生活在生氣的環境裡,天長日久,慢慢地,他也就模仿或學會了生氣易怒的習慣。一個環境是可以影響人的,領導者領導狀態,一切的問題都是管理者的問題。我經常說一句話,昨天已經過去,明天還未到來,把握住今天活在當下。直接面對現實,目標既定的情況下就要是實實在在做事了,我本人不喜歡那些浮誇的東西更不喜歡那些嘴裡抹油摸蜜得人。當然站在管理的角度什麼人都要用,乾隆皇帝還即用和珅還在用紀曉嵐、劉墉呢。縱觀自己不怎麼喜歡這個社會但是還要去適應,不能改變環境的情況下不如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境。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我也相信我們的團隊也是可以的。既然目標已有,剩下的就是如何分解好,如何協調好下邊去幹活了。有目標者有目標的團隊千計萬計,無目標者無目標的團隊千難萬難。

這一段時期大家都比較辛苦,很努力。但是結果不是很理想,目標定的不錯,但是實際落地的不怎麼好,有加盟升級的過度、有剛過十一後的調整更多說的事是人的問題。人本身一開始就洩氣了,團隊開始就走型了,縱觀大家加班,真的用心去做的又有幾人。想要打造牛哥式的團隊還有一段道路要走。眾口難調,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牽絆的事情比較多,家庭的、情感的、、、都有可能影響招商業績。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放下之後獲得重生。可能是我自己想的很多,邵總給我說要捨得,有舍才有得。也許是我想的過於複雜。我更應該相信大家可以做到。拋開煩惱,正視現實,可能我會高興。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勤勉是成功的關鍵,挫折是人生最好的禮物。一直在路上,創業艱難,守業更難,希望大家珍惜彼此一起共事的美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不要求每個人都有瘋狂的業績,我要看的是態度、用心度。看的是這段時間是誰在陪我們-----饞面。走完這段路的。有恩於我有恩與我的團隊的,雖然我不大善於表達我的想法但我內心會感激他。感謝和我一起奮鬥在一線的兄弟姐妹。

自從讀《沉思路》讓我感慨萬千,首先是文字很文雅,閱讀性很強,再就是內容很殷實,每每讀來都是一種享受,沁人心脾。讓我想到的東西很多,自檢自己的生活、工作與做人。先把她讀薄再把她讀厚,的確很實用,一直以來做業務強調,要聽有用的不要有道理的,這部書哲理很強,可以運用到招商中。不在於多在於精,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開悟,名師開悟不如跟上成功者的腳步。董事長和邵總已經是成功的人了,跟著他們走絕對錯不了,有這樣的帶頭大哥不愁沒肉吃。

沉思錄讀後感(二)

在看哲學方面是書籍。而且看了部分佛學。但看到《沉思錄》這本書的時候很是感慨。並不是因為像網上說的這本書是溫總理的最愛。而是作者馬可?奧勒留?安東尼那獨特的思想和對人生的參悟讓我久久不能自拔。下面是關於作者的一個簡單介紹。

公元121年,那是離現在無比遙遠的一段歲月。那一年在中國,造紙巨匠蔡倫自盡而亡。那一年在西方古羅馬,一個卓越的羅馬帝王哲學家,來到了世上,他就是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他的偉大也許不在於他的戰功,不在於他的勵精圖治,而在於他留給後人的一本書,一本他寫給自己的書,一本2000餘年後的今天讀來依然震撼人心的書:《沉思錄》。

奧勒留作為曾經盛極一時的羅馬帝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他的一生過得並不順心,在位二十餘年的時間內,國內戰亂不斷、災難頻繁,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軍營度過。昔日輝煌的羅馬帝國內憂外患,如染上了慢性病的病人漸臨風燭殘年,經濟、政治狀況日漸衰落,致使羅馬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廈將傾,任他奧勒留有千般本事,夙興夜寐地工作,也無法阻擋古羅馬帝國的頹勢,只能眼睜睜看著古羅馬轟然倒下,也許正是常年征戰的經歷使他以斯多葛派哲學的眼光開始思索生命、拷問自己的靈魂,與自己對話。

這是一本用靈魂寫成的書。人可以通過雙眼看世界,但是有個死角就是自己,所以看清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用眼睛能夠做到的,唯有用心靈去審視過去,去反省過往。而反省自己,與自己對話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絕對真誠、平和的心態,需要超凡、決絕的勇氣。在這本《沉思錄》裡,作者好似一個異常嚴峻而又平和的人站在鏡子前面,告誡鏡子裡頭的自己,書中「你……」的句式就是最好的明證。這不是簡單的內心獨白和情緒傾訴,這是自己與自己的交談,這是解剖靈魂對自己進行告誡,比如他在書中這樣對自己說道:「你錯待了自己,你錯待了自己,我的靈魂,而你將不再有機會來榮耀自身。每個人的生命都是足夠的,但你的生命卻已近尾聲,你的靈魂卻還不去關照自身,而是把你的幸福寄予別的靈魂。」他總是這樣在書中狠狠地拷問自己。

美國一位教授、《一生的讀書計畫》的作者費迪曼認為《沉思錄》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魅力,說它甜美、憂鬱和高貴。()我們可以同意他的話,並且說,它的高貴,也許是來自作者思想的嚴肅、莊重、純正和主題的崇高;它的憂鬱,也許是來自作者對身羈宮廷的自己和自身所處的混亂世界的感受;而它的甜美,則只能是由於作者的心靈的安寧和靜謐了。這幾個特點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比方說,當我們談到《沉思錄》的最後一段,即說從人生的舞台上退場的一段,我們既感到憂鬱,因為這就是人的命運,人難逃此劫。即使你覺得你的戲還沒有演完,新的演員已經代替你成為主角了,這裡的憂鬱就象卓別林所演的《舞台生涯》中那些老演員的心情:苦澀而又不無欣慰,黯然而又稍覺輕鬆;另一方面,我們又感到高貴,因為我們可以體面、莊嚴地退場,因為我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並給新來者騰出了地方。

我希望大家能在成長的迷茫期或者彷徨不安的時候好好拜讀此書。一定受益匪淺。

17歲那年,在語文課外讀本里讀到,「屬於身體的一切只是一道激流,屬於靈魂的只是一個夢幻,生命是一場戰爭,一個過客的旅居,身後的名聲也迅速落入忘川。」便立即著迷於這般潔淨、高貴的文字。開始尋找他的書,我忘記是哪一年我第一次擁有了一本,何懷宏在1988年從GerogeLong英譯轉譯過來的,他的譯本已經給我留了深刻印象,我自這本後再無讀過其他譯者版本。

幾年間,我多次,反覆地讀《沉思錄》,但始終沒能寫點什麼。少年時期所能體會到,是一種語言本身的寬廣魔力,而並非真諦本身。也許恰如譯者前言裡認為,斯多亞學派對於年輕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太早的事情。日漸成長所自我培養的判斷力,讓我每次重讀都覺得珍貴、又能開始學會主動去思考。

我是一個常常會過度焦慮的人,總希望所有的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或者期許之下發展,對於過去也時常會突然上泛起無法抑制的悔恨。「一個人沒有的東西,有什麼人能從他奪走呢。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麼別的東西,而只是他現在所過的生活;任何人所過的也不是什麼別的生活,而只是他現在失去的生活。」我再次要求自己,遠離對未來所有事情的焦慮,因為那些事情即使發生了,不發生,我也會照樣用我對待目前時的理性,在那一日對待它。而所有的故事都會在時光里消逝,你的記憶會消失,別人記憶中的你也將消失。

他的自省。他如此熱誠地從身邊人們身上學習他們最優秀的品質,果敢、謙遜,仁愛……他希望人們去熱愛勞作,了解自己的質料和藝術,尊重公共利益並為公共利益而努力。永遠想著最好的東西,偏愛最好的事物,給予自己的健康合理的關心,不沉溺他人強烈的感情……從十七歲以來,兩千年這位在馬背上的古羅馬皇帝,我一直在他顛簸戰場時寫就的文字裡尋找解脫。

我深信一個孩子的成長,一定需要一個充滿智慧、擁有開放心態的成人。而命運讓我缺失了,我很慶幸自己能在17歲的語文讀本里知道馬可?奧勒留,在一本小說合集裡讀到加繆的雅尼娜,從而初次知曉了自己的質料和內心激流,在書店的角落看到了呂坤的《呻吟語》,我為那種文字,傳達千年、百年的緣分所感動。所以,這條人生道路我沒有走錯,並且一直也熱烈地開放自己的心,去尋找其他能發自內心喜愛、信賴的一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