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課比天大》有感

  偶遇一本好書,如同偶遇一個人,是種緣分。看到此書是在導師辦公室,於是,「聞香下馬,知味停車」,尤其是書上水藍色的封面流淌著四個字「課比天大」,吸引我拂去封塵,如獲至寶的帶去品讀。大抵是做過教師,又當回學生,上課於我,貫穿了大半時光。從坐著聽,到站著講,再到坐著聽,站著講,仿佛時光狹裹著課堂伴隨我的青春一路走來。所以,懂得,課程對於一個高校老師意味著什麼,懂得那三尺講台的神聖與敬重,於是從來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凍的應對。而今見到這書,倍感親切,過去的時光總是美好的,一如人們對未來的期望。

  高校中,教學與科研總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到底哪個更重要似乎永遠在爭論不休。而這本書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高校中最大的政治就是講好課」。老師開宗明義直指時弊。其實,耶魯大學在百年前就給了方向,提出「課比天大」的校訓。只是,有了方向,還得有方法,才走得遠。如同在中學裡鼓勵大家志存高遠,在大學中倡導學生心貴平常一樣。越是飽滿的麥穗總是低下頭來,俞是頂級學府總是在做最基礎的工作。而教學是樹人之功,千秋之後的事,人們總是忽略其價值。

  講課與科研,與其說是人的兩條腿不可偏跛,不如說是引領學界前進的燈塔與航船。沒有燈塔,無的放矢;沒有航船,無法到岸。而「堂上精讀幾門課,館中博覽萬卷書」才應該是萬千學子應有的治學之道,而非爭論科研與教學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云云。退一萬步,不上課,就能騰出更多時間供給優秀學術作品?不出書立說又怎會有《課比天大》這樣能系統論及課程的啟示之作?從古至今,人們的見識也總是螺鏇上升的,這已然不是一個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世界,人們就是在這種失衡與平衡的反覆與摸索中前行。也許有一天,耶魯大學也不再將「誰大誰小」作為口號時,人類才會有真正意義的進步吧。

  《課比天大》是散文式論著。主題明確,故神不散。文風逸然,故形鬆散。學者也是血肉之軀,「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在這本書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思鄉之情、赤子之心、育兒之惑、悵惘之感躍然紙上。無論哪篇小文似乎都與「課」無關,而哪篇小文都情之切切,言之鑿鑿。用促膝反哺之態演繹生活之「課」,讓人感慨,好文章總是在講自己的故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