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語文讀後感

語文讀後感(一)

《送東陽馬生序》是宋濂通過自己的學習經歷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一篇文章。讀後,體會有四。

一是要勤奮。宋濂家中貧窮,沒有書看,便向別人家借,「手自?事跡埔勻棧?」,勤抄,勤寫,即使在寒冬臘月,「手指不可屈伸」,也不懈怠,「少年辛苦終成事,莫向光明惰寸功」,他憑著自己的勤奮刻苦,終於「遍觀群書」,也為以後的學業打下了基礎。

二是要虛心。為了請教有學問的老師,作者「嘗趨百里外」,向當地長輩叩問請教。俯身傾耳,恭恭敬敬,遭到老師訓斥,卻毫無半點怨言怒氣。反而「色愈恭」「禮愈至」,等到老師和顏悅色,則又請教,如此懂事,禮貌的學生,老師怎會不喜歡呢?定會認真解答,「態度決定一切」。虛心,使得宋濂「雖愚」「獲有所聞」。

三是要實踐。作者成年後,跟著老師訪學。「負莢電履」,「窮冬烈日」以致於「足膚皸裂而不知」「四肢僵不能動」這些經歷,看似倍受折磨,實際是作者自我鍛鍊的一個好機會。陸游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上的知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作者的訪學生涯,對他學習的理解,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是要樂學。作者的學習條件可謂很差,「無鮮肥滋味之享」「溫袍敝衣」,而同舍人「皆被綺繡」「驊然如神人」。如此強烈的對比,作者「略無慕艷意」,「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鑄乎?宋濂以學習為快樂,不與人攀比,一心讀書,「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文章開篇「余幼時即嗜學」,不錯,學習要從小時候開始,「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就是此意,要珍惜時光,才能如宋濂學有所成。

語文讀後感(二)

《醜小鴨》雖說是一篇童話故事,卻蘊含深刻的道理,久久值得人回味。

醜小鴨是一隻被遺忘在一棵牛蒡底下的天鵝蛋,被一隻母鴨認為是鴨蛋而被帶回鴨窩孵化。醜小鴨一出生就因為外表醜陋而被雞鴨群訕笑,他不得不離開這個地方。他來到了沼澤地,又被野鴨、野雁嘲笑。之後他又來到了一個簡陋的農家小屋。在這裡,雄貓和母雞也笑他不能生蛋和發出咪咪的叫聲、迸出火花。醜小鴨想去水裡游泳,但母雞不了解他,醜小鴨離開了。他去了水裡,想和漂亮的鳥兒在一起,但又怕別的鴨兒嘲笑。冬天到了,天氣很冷,醜小鴨被凍僵了。一位種田人發現了他,把他帶回了家。醜小鴨以為他們要傷害他,所以他也離開了。最後他變成了天鵝,飛進了大花園,與其它天鵝一起嬉戲、玩耍。

醜小鴨雖然出生在養鴨場,受到雞鴨的屈辱,但他仍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追求,他擁有一顆善良、美好的心。同理,人只要擁有一顆「好心」,追求自己的夢想,就一定會獲得成功。「是金子總會發光!」人只要心存善念,總會得到回報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只要投入閱讀,就能發現《醜小鴨》的多重教育意義,閱讀真是奇妙!

語文讀後感(三)

我第一次讀《信客》是在初二的語文書上,當時讀這篇文章的時候,給我了極大的震撼,作家筆下的人物,不管是老信客還是年輕信客,不管是在外遊子還是鄉里鄉親,都刻畫得有血有肉,充分的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狀況,一下子就吸引了我。()

讀完之後,深感當信客不是一件好差事,不但勞累,壞了自己的身體,而且自己的一番辛苦換來的卻是別人的冷漠,連為別人報喪也會被懷疑,回想以前的老信客,更是悲慘,被逼迫的竟然去看墳場,即使是這樣,信客還是無任何怨言的上路了。

讀過《信客》,我感覺在當時的社會裡,當信客比當人力車夫還困難,還受委屈,有時還被當作玩偶,甚至「死神冤鬼」,被隨意的斥責,沒人會想到他的好處,當信客終於忍受不了不乾的時候,再也找不到新信客的時候,人們才想起他的全部好處——這些都是當時的社會病態,「歷來是壞事多於好事」。

就像課本的前言,「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而我們有沒有注意過他們呢,如果真的沒有這一類人在默默地奉獻,這個世界又會存在多久呢,希望我們不能忘記這些默默奉獻自己的人,同時自己也是這一類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