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責任和擔當的讀後感

責任和擔當的讀後感(一)

什麼是責任?有人詮釋的很精妙——它包括兩個基本方面:「責」和「任」。就「責」而言,如果沒有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應該承擔相應後果而受到責罰;就「任」而言,如果主動承擔完成好相應的任務,必然得到相應的獎勵或榮譽。

從本質上說,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伴隨著每一個生命的始終,是生命價值的體現。人可以不偉大,人也可以清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扛起了責任,就是扛起了信念,扛起了生命的價值。

那麼如何使得自己成為承擔責任的人,在工作中創造卓越成就呢?

首先,明確責任就是對使命的忠誠和信守。責任是一種使命,工作意味著責任。責任勝於能力,因為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能力永遠由責任承載,履行職責才能讓能力展現最大價值,一盎司的責任感勝過一磅的智慧。

第二,敢於承擔責任,充分釋放人生潛力。不要自我設限,積極面對現狀,明確自己的責任,才能更好地承擔責任,盡職盡責,每天多做一點。讓責任成為一種習慣,「責任」體現著對職業的忠誠,「敬業」延續著對職業的責任——腳踏實地,勤奮苦幹;現在就乾,馬上行動。

第三,細節體現責任,責任決定成敗。疏忽一點責任都要付出代價,責任體現在細節中,工作無小事,用心才能見微知著,負責任就是從細節做起。同時要拒絕藉口,勇於擔當,職場容不得半點不負責任,沒有任何藉口,責任止於我們對結果負責,沒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負責任的人。

第四,責任創造卓越,責任保證績效。爭當不可替代的員工,盡職盡責才能締造完美工作;責任是人生成功的基石,負責任的精神讓我們出類拔萃;將責任等同於榮譽,與公司和單位同命運,共呼吸。

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胸懷。英國首相邱吉爾曾說:「偉大的代價是責任」,西蒙舒斯特出版集團著名主編科達曾說,「承擔責任是任何重大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思想轉變的新時代,每個人都需要增強敢於擔當的意識,倡導敢於擔當的作風。橋的價值在於能承載,人的價值在於能擔當,擔當得越多,價值越大。人生在有擔當中成長,在敢擔當中前行,在能擔當中輝煌勇於承擔責任的強者會使我們的工作越做越好,會使我們的事業更加輝煌。

責任和擔當的讀後感(二)

品讀完《學會感恩,擔當責任》一書,感觸頗深。作為一名施工技術人員,我覺得認認真真工作就是我的責任,以慎獨的態度做好所有工作就是敬業,以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業績回報單位就是一種感恩。要做一名稱職的施工技術人員,就要從學會感恩開始,從懂得敬業開始,從擔當責任開始。

主要有以下三點感悟:

一、學會感恩——工作之源

我們的一生,很多事情都需要用感恩的心態去面對。感恩,讓我們的心態變得坦然。我們感謝父母,因為他們賦予我們生命,給予我們無私的奉獻和關愛;我們感 謝老師,因為他們教會我們本領和做人的道理;我們感謝朋友和同事,因為他們給予我們知心的關懷和幫助;我們感謝所在的工作單位,因為它給我們提供了優良的工作環境,給我們提供了鍛鍊成長的平台,給我們的家庭提供了理想的經濟保障。

對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用感恩引領樂觀,讓自己在工作中更快成長。一種感恩的心態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我們每天都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工作,相信就會倍加珍惜我們的崗位,就會竭盡全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與周圍的人快樂相處,結果心情自然更加愉快。只有感恩戴德,以德立命,厚德敬業,才能心安神定,從而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我們的行業和企業已經給予我們豐厚的待遇,我們應當對個人利益少一些計較,多考慮一下自己為行業、為企業能做什麼事,做了哪些事,能發揮什麼作用,發揮了多大的作用。個人如果在利益上一直患得患失,朝思暮想,甚至心懷不滿、悶悶不樂的話,其實也無非是給自己加上了一副沉重的精神枷鎖。

所以,我們要心存感恩,知足惜福,快樂工作。從自己的內心來感謝行業,感謝企業,感謝領導,感謝同事。以認真紮實的工作,來享受穩定的職業帶給我的充實感,享受完成每一項工作任務帶給我的成就感,享受同事們對自己工作充分認可的滿足感。

二、懂得敬業——工作之本

什麼是敬業?我的理解,敬業就是認真做事、全心全意地做事。這裡的認真,不是指偶爾認真,而是長久地、持續地對每件自己該做的事情都認真做。不是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持之以恆、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不是為了個人的利益而在短時間內刻意努力表現,而是不論在哪個時段,哪個崗位,哪個職務上,都會踏實地做好自己職責內的工作。只有愛崗敬業的人,才會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忠於職守,盡心盡責地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不管工作是怎樣的微不足道,還是領導在不在場,他們做事情都會自動自發、盡善盡美,不需要外部的監督。

海爾總裁張瑞敏的一句管理名言是:「什麼是不簡單?能夠把簡單的事情天天做,並且都做好,那就是不簡單。」人的一生,要經過多多少少、大大小小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那麼讓人興奮、那麼有趣,對於那些平淡無奇、甚至枯燥無味的事情,我們怎麼辦?敬業的人就會認認真真把事情從頭做好。他們會把完成事情當作平凡生活的一部分,以一種類似生活習慣的態度來完成各項工作,他們不會為了工作而斤斤計較,不會覺得與別人相比自己做多了而吃虧了,這種坦然的心理就是敬業精神和良好職業素質的體現。

當然,當敬業成為一種習慣時,便擁有了回報——忠誠能夠帶來信任,個人的職業生涯就會變得更加圓滿,事業就會變得更有成就,這樣更可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工作不再只是一種職業,更成為了一種享受。認真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對待每件事都認認真真,那麼即使處於不起眼的角落,也終將會脫穎而出。

三、擔當責任——工作之力

工作就是責任,態度決定一切。責任心是成就和發展事業的基礎,也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當今的市場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責任感的競爭。我們要將責任感植根於心,讓它在我們的腦海里成為一種強烈的意識。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一旦有了責任意識,在從事某一種工作或者完成某一個任務的時候,就會有一種潛在的意識,這種意識就會自然地化為一種動力、一種誠信,才會敬業奉獻。一個人有了責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誠、有奉獻、有動力,才有成就一切事業的可能。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會認真思考,勤奮工作,細緻踏實,實事求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每一件事都會堅持到底,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圓滿解決問題;一個有責任心的人,一定能主動處理好份內與份外的相關工作,有人監視與無人監督都能主動承擔責任而不推卸責任。

責任是獲取成功的必備的素質,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是充滿人格魅力的。一個缺乏責任感的人是不可靠的人,一個缺乏責任感的組織是註定失敗的組織。責任,是工作出色的前提,是職業素質的核心。只有承擔責任,才會被欣賞重用。人才不是學歷、不是知識、不是年齡甚至不是經驗,而是「責任能力」!每個崗位都有重要的責任,企業里真正的人才就是忠實於崗位的人才,能把崗位責任一點一滴、一月一年地堅持做好做到位的人。要想成就事業,就要從做好本職工作開始。對工作負責就是敬業,對企業負責就是忠誠,就是感恩,高度的責任心永遠是組織最寶貴的財富。

當前,一航三正處於蒸蒸日上的時期,我們應當牢牢把握公司提供給我們的機遇和責任,緊緊圍繞「乾一流的,做最好的」價值觀,以「用心澆築您的滿意」服務理念,做到「誠信,適應,務實,自強」。

責任和擔當的讀後感(三)

感恩 ,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它不惟人類所特有,很多動物都知道感恩,羊的跪乳、鴉的反哺、義犬救主、靈蛇獻藥……只是,感恩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更有其普遍意義和道德傾向。當今時代,無論是張尚昀背著重病母親 求學進取,還是洪戰輝歷盡艱辛帶著「棄嬰妹妹」讀大學 ,無論是王樂義身患癌症不辭辛苦推廣大棚蔬菜技術,還是華益慰傾注畢生精力救死扶傷,他們的善德壯舉,都源於一顆對周圍人感恩的心 ,進而升華為對祖國 、對社會、對人民的感恩之情。

細細想來,在這個世界 上,沒有雨雪,就沒有五穀豐登;沒有水源,就沒有生命 ;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沒有老師 的諄諄教導,就沒有我們知識的增長;沒有國家 的繁榮昌盛,就沒有我們的幸福 安寧。因此,學會 感恩,懂得感恩,感恩一切應該感恩的,銘記一切應該銘記的,在人的一生中是何等重要!也只有學會感恩,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對社會、對集體、對他人充滿感激,並將這種感激轉化為刻苦學習 、勤奮工作 、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企業 ,想到了當前的工作生活 。如果每個人都懂得感恩,幹部與職工之間就會多一些團結少一些磨擦,職工與職工之間就會多一些融洽少一些隔閡,職工與企業之間也會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埋怨。

現在我們提倡感恩,提倡和諧。感恩,感什麼恩?父母恩,師長恩,乃至親戚、朋友 、同學、同事,以及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甚至大到一個國家和民族。范仲淹自幼家貧,兩歲喪父。但他刻苦好學,畫粥充飢,終成一代明相。為什麼?他以天下興亡為己任,念念不忘憂國憂民,處處為他人、為社會著想,胸中懷著天下蒼生。他感恩於國家,報恩於國家;感恩於人民,報恩於人民。「責任」這兩個字,在他的身上猶有分量。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匹夫有什麼責?這就好比一座大廈,在這座大廈中,大到一棵梁木,小到一顆螺絲釘,都有它自己的作用。我們每一個人,不論職業、身份如何,都肩負著中華民族 的興衰大任啊!

毋庸置疑,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使我們每個幹部職工都感受到了精神與物質的雙重恩惠。當前全國鐵路停止招標、港口建設日益飽和,我們的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和極大困難。在這樣的關鍵時期,企業科學決策、積極應對,吹響了「克難而進、加快發展」的號角,並向全體員工發出了「堅定信心、勇擔責任」的號召。此時此刻,我們怎能不滿懷感恩,挺身而出,怎能不立足崗位 ,全力以赴,勇擔推動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光榮使命!只有這樣,我們的「家」才能一帆風順、越走越好!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義,感受生活的美好!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