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一)

我讀了英國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書中寫的是一場大雪迫使整年都處於滿員狀態的豪華列車東方快車,停了下來。早上,卻發現少了一名乘客,一個美國人被刺了十三刀,死在了他的包廂里,而門卻是反鎖著的。

讀這本書很多人都說要讀兩遍,因為讀一遍很容易忘記兇手是誰。而我第一遍也忘記了兇手,讀第二遍竟然還沒搞清楚兇手。於是,我讀了第三遍,才知道兇手是誰。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很有邏輯性,也有些趣味,就連金庸先生也說它布局巧妙,謎底又十分合理。

最後,波洛先生揭示出了兩種答案,正確的是第二種,十二個人是兇手,但他們是正義的,所以波洛先生寧願相信第一種。

我最開始本來想讀柯南·道爾的小說,可是我發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說不像柯南·道爾的小說那麼枯燥,比較容易看懂,情節有趣。總起來說,這是一本好看的小說。

東方快車謀殺案讀後感(二)

誰說西方就不會徇私枉法呢,這《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因為這樣,讓人猜不到兇手是誰吧,呵呵。

看偵探小說的習慣,猜兇手是必然會做的了,但是這部小說簡直讓你絕望,12個兇手。你無法想像的自己可以一早就斷定一車人都同謀,通常都是猜測某人或者某幾個合夥的嘛,所以,阿加莎又贏了。

這應該是很早之前的小說,聽說n年前就已經有電影了。可惜的是我這人對偵探小說的興趣來的比較遲,沒有欣賞過該電影,據說頗為經典。如果看書的話,一日就可以看完了,篇幅不是十分長。只是我不太喜歡這個系列的翻譯方式,比較拗口,讀起來沒有暢快淋漓之感。這應該是和書裡面大部分都是歐洲貴族身份有一定關係,最大關係還是作者的寫作方式,不是很對我胃口,雖然,大名鼎鼎的偵探小說家,希望這只是翻譯的問題。

波洛偵探的我只看了兩本,印象比較空白,可能偵探就應該像福爾摩斯那樣,叼著個菸斗。波洛破案的方式是推理,然後層層過濾,在腦子裡面完成破案。和我一般理解的福爾摩斯式現場偵查調查,深入虎穴甚至犯罪現場,案情重組等等,有點距離。我偏向現場感重的寫法。()

從《尼羅河上的慘-案》到《東方快車謀殺案》,波洛破案有點共性,例如,都是在一個密閉的空間,前者是船,後者是火車的車廂,而且僅限於1節;都是人員複雜,千頭萬緒,誰都好像有關係,誰都好像沒關係。這跟現在的流行寫法不一樣,我覺得當今的潮流似乎是,人物少,場景多,然後高智慧型犯罪,等等。

《東方快車謀殺案》也建立在一個真實事件的基礎上,那就是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綁架案。著名美國飛行員林德伯格是第一個飛越大西洋的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