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讀《紅樓夢》有感

讀《紅樓夢》有感(一)

我都不知道自己讀了《紅樓夢》多少回了,但每讀一次,就更喜歡它一分。在《紅樓夢》中,最喜歡的就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是賈母的外孫女,自小體弱多病,賈寶玉在第一次見到她時就評價道:「嫻靜似嬌花映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又因「兩眉顰顰似蹙」,為其命字「顰」。也正因為身體的柔弱,註定黛玉的幸福渺茫。

傳說黛玉前身為絳珠仙草,為了報答寶玉前世的澆水之恩,遂轉生為林妹妹,向寶玉還眼淚,當最後一滴眼淚還乾,也就是黛玉香消玉殞之時。雖說是傳說,但在賈府的黛玉,眼淚似乎變得廉價,雙眼常腫得如兩核桃。有人說是黛玉小家子氣,所以才會常流淚,但在我看來,最大的原因在於賈府這一大環境。「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是黛玉對賈府的評價。賈府在黛玉看來,就如一洪水猛獸,充滿污穢之氣,而在這樣黑暗齷齪的環境中,黛玉始終保持自己的內心不受污染,堅守「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宛如污泥中的白蓮,一塵不染,潔白無瑕。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身在賈府,是黛玉的無奈,知心的只有寶玉一個,在黛玉心中,嚮往著自由,「願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可惜不能如願!黛玉是聰明的,她知道自己擺脫不了封建女子的命運,但她沒有屈服,而是進行反抗,所以,她對於跟自己抱有相同想法的寶玉給予支持。

但命運是殘忍的,寶玉因丟玉而瘋癲,黛玉身子孱弱,遂有了新娘偷龍轉鳳這一招,也直接導致了黛玉的消殞,間接致使寶玉最後的出家····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女子最終都逃不過紅顏色衰,黛玉的早逝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呢?也許,死,對黛玉來說是一種解脫,是悲劇的終結,也是一種幸福

讀《紅樓夢》有感(二)

讀《紅樓夢》時,我發現曹雪芹的文采真的很好。《紅樓夢》涉及了很多當時的社會情況,簡直是一部歷史書。它揭示了很多當時的社會現實,很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第一次讀這部書時,由於我比較喜歡林黛玉,因此我最關心的是賈寶玉是否能和林黛玉在一起。看完後,我有一段時間都不是很開心,因為金陵十二釵的命運都挺悲慘的,而且裡面的四大家族都衰落了,太悲劇了。我不喜歡太悲慘的結局,所以我會想如果是曹雪芹寫完整本書,結局會不會不一樣呢?我那時真的很想知道為什麼要以這麼悲的結局來為這部書畫上句號。

第二次看《紅樓夢》是因為我發現了一個不同的版本,我想看看這兩個版本會有什麼不同。當我拿起這部書時,我不像第一次看時那樣覺得它無聊,因為我發現開始部分已經涉及到它的高潮,甚至能從中看出結局是悲傷的。我發現這部書真的不一般,因為它環環相扣,甚至可以說從每一個部分推測另一個部分的情節發展,真的很有研究價值。我發現了一部好書是不能唯讀一遍的,因為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體會,不同的認識。如果我唯讀一次《紅樓夢》,那我可以確定我會後悔的,因為我忽略了很多東西。而且帶著個人色彩和片面想法去看一部書,我們會錯過很多東西的,尤其會對很多問題缺乏思考,這對我們的閱讀是很有害的,因此我總是反覆的去看一部書,去看一部我認為值得看的書。

對於《紅樓夢》,我思考了一些問題,也和別人一起討論過。從《紅樓夢》中,我看到了很多有關當時的社會問題,看到了封建社會的腐敗和下層人民的無奈與悽苦。我覺得作者能體會當時百姓的心情,()同情他們的遭遇,或者說,在某個程度上也表達了他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自己的遭遇的無奈。

讀一部好書,值得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去思考,因為我們能從中得到更多。對一部好書就如何一個作者在交流自己的思想。

讀《紅樓夢》有感(三)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國中吧,看的電視劇。真正看書是在高二,當時用了整整一年才把它看完。而且當時興趣也不是很大,就是偶爾拿出來看看。

當看完第一遍時,很多都沒搞懂,就只知道寶玉、黛玉、寶釵他們三人之間的感情糾紛,而且裡面的人物關係也不是很清楚。當時覺得黛玉很愛哭,真是典型的女人是水做的一樣,哪來的那麼多淚水,而且覺得太愛斤斤計較了,心眼兒小不能容人。寶釵這人不錯,算是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吧,人和善大度,很會體恤下人,感覺沒有多大心計。印象最深刻的是可卿,是一個溫婉賢淑,待人熱情,很會照顧人的人,是一個好妻子。最同情的是迎春,一個美麗的可人,就葬送在那個豺狼般的丈夫手裡,當時看的我眼淚都掉了。寶玉的話,覺得比較叛逆,算是一種新新人類吧!很會討女孩喜歡,也很會憐愛女孩,很會逗女孩開心的人,還有點粉面小生的味道,而且對自己的決定不夠堅持,決心不夠大。對鳳姐當時就覺得潑辣有心計。晴雯也給我比較特別的感覺,是個心靈手巧的妙人。襲人就只是決定挺規矩的人。劉姥姥的身份特別,所以也留心了,覺得她膽子不小,麵皮夠厚,也很會討好人,很會看人臉色做事。

到大學後,看了很多人關於紅樓夢的評論。再次接觸時,發覺自己當時的看法挺單純的。在他人評論里看到可卿是我沉迷在個人慾望中的人,不是那麼完美,也不是一個好的妻子兒媳,我很吃驚,就在我買的那本書裡找證據。可是我沒能找到確切的證據,只有焦大的醉語「每日家偷狗戲雞,爬灰的爬灰,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中,隱約的看到了些模糊的痕跡,最後在脂硯齋評石頭記里明確看到了。我從中看到了人性醜惡的一面。

在寶玉不敢徹底反抗自己的婚姻,導致送走了為之流了一生淚水的林妹妹中,我看到了寶玉的軟弱性,他也是個俗人啊,離不開賈府提供的優越的生活,所有叛逆之心,但在生活的壓力之下,徹底的放棄了自己追逐一生的夢想,放棄了自己的本心,從而看破紅塵,於此由色入空。使我看出,小說里的人物也不是完美的,何況現實呢。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看出人都是社會中的,不管你有多叛逆,最後也會被社會磨平,回到社會的大懷抱中。對於現代人來說:在這充滿欲望的都市裡,我們沒有過多的消遣方式也沒有更多的金錢揮霍,我們只能把有限的體力投身到忙忙碌碌的奔波中,抬起頭來看人家吃肉,彎下腰來讓自己幹活。因為我們已經把原有的已被生活磨平的雄心和僅存的一點可悲的自尊均仍給了生活,出賣給了現實。我們只有熱臉靠人家冷屁股的份兒,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以後生活的寫照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