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黛玉葬花讀後感

黛玉葬花讀後感(一)

天氣漸漸涼了,看著花的凋謝和葉的飄落,我思緒綿綿,想起了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情景,那種憂傷的畫面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難以忘懷。

那是秋風乍起,落花紛飛的季節,賈府花園裡到處一片段預告謝花落的景象,滿園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紛紛飄落。畫面中黛玉滿目淒涼,手執鋤頭,肩挎小布袋,撿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進小布袋內,並不時的低聲哭泣,落花的凋謝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與命運,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不斷的感慨,憂傷的音樂旋律隨著她的哭泣聲此起彼伏,我仿佛身臨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繽紛的世界,淚水不斷涌了出來。

隨即,她將裝滿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進剛剛挖好的的坑內。當土漸漸蓋住小布袋時,她已是泣不成聲,此時的我,淚水也成了斷了線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對主人公身世的同情,還是對落花命運的感嘆,或者是對現實的感慨?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花開易見落難尋,也許人的生命也不過如此吧?

情緒一直被電視情節牽引著,不能自已,同時發現自己已很久沒有這樣的感動了。一直都不喜歡黛玉那敏感猜疑憂傷的性格,沒想到卻被她葬花的這一情節深深的打動了,她是將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認為自己就如同那飄落的花瓣,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才生出憐意,產生了葬花的念頭。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籬下的孤單生活、長時間的心理壓抑和對自己的憐愛、對現實的無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開始對她增添了些許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細膩、思想的豐富和處世的敏感,同時也替她惋惜,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卻擁有了這樣的性格……

這一幕結束後,我久久未動,無法立即從那憂傷的旋律中清醒,不記得過了多久才回到現實,並頓時醒悟:花落歸根,這是自然規律。不必緬懷這一自然現象,這些飄落的花兒,她們畢竟曾經有過輝煌,生命雖短暫,但她們沒有虛度,而是在綻放的時候盡情綻放、盡情美麗。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她們的飄落既是對大地母親的回報,也是為了來年的更加繁榮,所以她們的飄落只是無聲無憾的歸隱,在歸去的時候她們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們實在沒有傷感的必要。

好比人生,我們在乎的應是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風景,不必感懷過去的每一天,只要不忽略途中的任一風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將是充實的。

黛玉葬花讀後感(二)

我覺得黛玉葬花這一章是對整部書的高度概括和暗示。作者安排林黛玉將那些落花葬入土中,讓其化作春泥更護花,而不是飄入一些骯髒的水潭裡污染了她們。

在這裡曹雪芹將那種世俗之物慾、權謀的東西比作了骯髒的臭水塘。主人公又如何能落入那些骯髒的環境中被“污染”呢?不能,絕對不能,因為那種至情至性的東西太美好了,如何可以被污染呢?於是,只有讓主人公去死掉,或者進如空幻世界了事。因為,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之純情,實在沒法生存於現實之中,但卻又不能永遠生活在大觀園中的理想幻境之中。()於是,作者只能安排他們兩個在被污染卻還沒有污染之際讓他們都有個歸宿吧!

《紅樓夢》太過傷情而沒能有結局,曹雪芹不願意看到那個令人傷感悲壯的結局。作品只能就此打住。

最後的思考:讀《紅樓夢》,讓人感到那個結局正好預演著我們這個時代。民族文化的底蘊嚴重的被淡化了,至情至性的屬於人生最美好最根本的東西被拋棄了。人成了金錢和機器的奴隸而不自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也越來越淡薄了。最後,又將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呢?人類似乎已完全步入了曹雪芹筆下那種骯髒的臭水塘,曹雪芹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嗎?

黛玉葬花讀後感(三)

哎!說來也真慚愧,都初三了,四大名著唯讀了其中的一部《水滸傳》,一部充滿戰爭、血腥的小說,但還是蠻容易理解的。人人都說《紅樓夢》是四部名著中最難理解的,我覺得一本書只要用心去讀,花時間去讀,怎么會不理解呢?我一定要試試。

林黛玉是《紅樓夢》中的主角,人們常用一些“體弱多病”、“瘦骨如柴”、“病怏怏”的這類詞來形容她,也確實如此。我也覺得這個人像一根枯草,被風吹一下就會倒。但當我看了《黛玉葬花》,我覺得自己錯了。

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不只是一個脆弱無力的美女,唯讀了《紅樓夢》的冰山一角,我卻感受到她是一個詩化了的奇女,她的《葬花詞》打動了多少讀者的心,我越來越被她吸引。她作的每一句詞,都是那么的與眾不同,充滿了她真實的內心情感。即使是一草一水,一山一石這些平凡的景物,她都能展開豐富的想像,與自己的命運聯想在一起,感人肺腑。

感覺她就是周敦頤筆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蓮。尤其是從她那句“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污淖陷渠溝”,表現出了她高潔的情志和堅貞不阿的精神。

感覺她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的其中一員,是與陶淵明志同道合的一類人。對“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生活十分嚮往、追求的人。特別是那句“願奴肋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總感覺她又像劉禹錫一樣有著“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的這種高雅情操。據說她住的地方“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但我覺得這與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相符的。

此時,我感覺她與詩是一體的,是詩展示了她的迷人光輝,是詩抒發了她的悲傷,是詩發泄了她的憤懣,是詩使她表現出了超凡脫俗。

林黛玉悲慘的身世讓我感動,嬌美的姿容讓我羨慕,多病的身體讓我憐惜,橫溢的才華令我折服,我陶醉於從她身上散發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可惜天妒紅顏。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