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范愛農讀後感600字

范愛農讀後感600字(一)

花拳繡腿也好,樸實無華也罷,終究不知道散文如何寫法。於是找一兩篇範本來讀。手摸著書架上一排書脊,一眼看中了《魯迅散文全編》,灕江出版社出版的。

魯迅是個大文豪,恐怕無法學到他的博大精深。但讀一讀也無妨,於是翻開來瀏覽。隨手翻到了《范愛農》這一篇。

讀了開頭,便有勃於我的常規思路。開頭並沒有寫范愛農,而是寫東京客店裡,從報紙上看到安徽巡撫恩銘被徐錫麟刺殺的新聞,及稍後秋瑾和徐錫麟被殺,幾個中國留學生議論的情形。之後在一個同鄉會上討論發電文時,范愛農才出場,而且是以聲音先出場的:「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接著魯迅看到的「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髮,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一句氣憤的話語,一個「眼球白多黑少的人」,將范愛農的個性和形象,躍然紙上。

魯迅憤怒了,這個范愛農,對自己的先生徐錫麟被殺,竟「那麼冷」,而接著由誰擬電報稿的事,范愛農又說了一句「何必推舉呢?自然是主張發電的人羅——」這一句,又進一步寫出了范愛農的「離奇」、「可惡」。是個怪人,不易溝通。

我想,魯迅的寫法,應該是先抑後揚吧,前面「抑」著。接下去的閱讀,應該在某處出現「揚」的文字。閱讀的過程中,一心想儘快的讀到魯迅是如何寫范愛農後來的「揚」的。可是,這中間,寫了魯迅和范愛農的一些簡單的交往之外,主要還是一些當時的社會現狀,以及一些場合范愛農與魯迅的對話,對范愛農並無詳細的描寫或深刻的議論什麼的。讀到最後,終究沒有讀到「揚」的地方,范愛農最後竟是掉進水裡淹死了。而魯迅懷疑他是自殺,最後魯迅「也不明白他究竟是失足還是自殺。」

於是我又倒回去重新瀏覽一下。這才細細的想一想,魯迅究竟是怎麼寫范愛農的。整篇文章,著筆范愛農的地方其實倒並不多,總共也不過幾處。而范愛農的語言、個性、形象,以及其悲慘的結局,卻久久留在我的心裡揮之不去。

范愛農的結局,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個性,還有當時那個社會的原因,也是魯迅對那個社會的控訴吧。

不過,我也想到了另一個層面的問題。

魯迅是真誠、坦率的,但魯迅並沒有幫范愛農什麼忙。范愛農與魯迅是有書信往來的,范愛農在給魯迅的信件里說了些什麼,不得而知。也許范愛農求助過魯迅,也許沒有。但范愛農是多年心存希望的,也許希望魯迅能幫他找份差事。以至於范愛農到最後,還時常說:「也許明天就收到一個電報,拆開來一看,是魯迅來叫我的。」但終究魯迅沒有叫他,或許魯迅確實沒有辦法,或許,正因為范愛農他那樣的性格,魯迅不願意叫他。

也有可能,魯迅曾經應允過范愛農幫他找份差事,否則范愛農也許不會那樣說。那麼憑魯迅當時的社會地位,幫范愛農找個差事,應該不會是什麼太難的事情吧。但終究范愛農沒有接到魯迅的電報,范愛農一等再等,終於因為窮困潦倒,終於因為他的個性與人相處困難,終於等待魯迅的電報等的沒有了耐心,終於因為喝酒,於是,不如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魯迅通過寫范愛農,折射出對當時的社會和ZF的黑暗進行控訴和抨擊。正是當時那個社會造成了范愛農最後慘死的結局。魯迅雖然寫的是范愛農,可范愛農的身後,潛藏著一個巨大而黑暗的社會背景。

范愛農讀後感600字(二)

最近,我看了一本散文書——《朝花夕拾》。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就更加充滿了個體生命的童年時代與人類文化發展的童年時代所特有的天真之氣。書中有批判,有嘲笑,可以視為魯迅的雜文筆法向散文的滲透,不僅使其中的韻味更加豐厚,而且顯示了魯迅現實關懷的一面,這也是真正的魯迅。()這本書確實非常好看。

《狗貓鼠》記述了童年時對貓和鼠的好惡。《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保姆長媽媽的淳樸善良。《二十四孝圖》對荒謬愚昧的封建孝道進行了抨擊。《五猖會》回顧了兒時一次看廟會的經歷。《無常》栩栩如生地描寫了鄉間迎神賽會時的活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味了純真快樂的童年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日子。《父親的病》在敘述父親生病長期治療的過程中,對庸醫誤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憤慨。《瑣記》記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讀書的經歷。《藤野先生》懷念日本留學期間的老師藤野,並記述了作者棄醫從文的經過。《范愛農》回憶和悼念了青年時代的摯友范愛農。

《朝花夕拾》以清新、平易、深情、舒緩的筆調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生活片斷,展現了家鄉的風土人情,抒發了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寄予了對現實的思考。

我們的童年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美麗的回憶。《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兒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一樣的快樂,童年,惹人懷念啊。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