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

狂人日記讀後感(一)

關上書,我深吸了一口氣,眼前似乎還飄動著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那個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

本篇魯迅先生假借精神失常者的恐懼揭露社會的黑暗與冷漠。在「狂人」眼中看來,四周都是隨時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趙家的狗、狗的主人——趙富貴、還有一些未經人事的小孩仿佛都是吃人者,最為傷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員。在這兒,我將「吃人的人」理解為萬惡的舊社會。

「狂人」進於「癲狂」,不停地做著「噩夢」,在境象中充滿青面獠牙的傢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藉助著「瘋」,把帶著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著眼睛說謊話,互相生疑,都想控制別人,卻又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著。「狂人」被道為「瘋狂了」,卻又在「瘋」的狀態中說出一堆真話。

文中第六節寫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的呈現出來,「獅子似的凶心」當指社會統治者的狠毒,「兔子的怯弱」指的應當是軟弱無知的民眾,「狐狸的狡猾」我想猜的無誤應指圓滑世故,當屬「牆頭蘆葦兩邊倒的」商人們。於是這天便不知是「日」和「夜」了。

文章最後一句:「救救孩子……」這呼聲悽厲,甚而有絕望在內!綿綿不絕震撼這世人的內心。這正是魯迅先生對「哀其不幸,怒氣不掙」痳木民眾的大聲吶喊。

在今天,我們恰恰缺少這種疾呼,環境的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水資源的匱乏,這一切所造成的危機已經凸顯出來。誰都無法欺騙自己的眼睛,汶川、玉樹頻發地震、青海的乾旱都足以彰顯出可怕的懲罰。一隻只孩童無望的手伸向天空,他們在離去的那一刻向世人呼救,而某些世人卻沉溺在「狂人的美夢中」,不願醒來。

當年魯迅正是看到人們這種難以根除的惡劣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如果認真閱讀,你會發現,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後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這長長的省略號一直延續到現在,所幸先生走後,現在已有一些人血騰騰的勇士站出來,他們以筆為旗、吶喊呼籲!讓我們在這孱弱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希望!

狂人日記讀後感(二)

《狂人日記》具有鮮明的現代特徵,具體表現為省察歷史與現實的理性精神,解剖自我靈魂的自審精神,以及關注生存和發展的憂患意識,遠遠超出了一般知識分子顧影自憐式的自慰,顯示了「五四」時期思想啟蒙的高度。

《狂人日記》在表現「禮教吃人」的同時,還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叛和變革的精神。如狂人面對因循數千年之久的傳統思想,大膽地提出了「從來如此,便對麼?」的質疑,這集中體現了大膽懷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時代精神;狂人還面對面地向吃人者發出了警告:「要曉得將來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還渴望將來有不再吃人的更高級的「真人」出現,這表現了一種改變舊世界、創造新世界的朦朧理想。最後,狂人期望未來、矚目下一代,希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發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喊,這更是一種向封建主義抗爭的號召,同時也向世人昭示了一條變革社會的途徑。

魯迅明寫的是狂人的狂態,實際上筆筆觸動的都是讀者思考時代、社會、人生真諦的心弦。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著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所以,它一經發表,就在思想界和文學界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新潮》雜誌著文稱譽「瘋子是我們的老師」,「我們帶著孩子,跟著瘋子走,――走向光明去」。

狂人日記讀後感(三)

狂人日記——魯迅寫於1918年4月,是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說。他具體的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殘酷,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魯迅以其長期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的深刻觀察發出了震聾發聵的吶喊:封建主義吃人。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從整片的文章來看,我們首先看到的是狂人臆想的世界,他對別人充滿了猜疑和害怕,總認為別人會害他。()在他被治癒後看到了世界的真相併且醒悟到「傳統」殺人,人們無法容納他的清醒而對他再一次的加以迫害,致使他重新屈服在惡勢力權下,與他們同流合污。當時的社會對人的迫害是如此的深,魯迅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他意識到了封建制度的可怕,不但使人發狂,也可以把人吃掉,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仁義道德。人與人之間只是猜疑,提防,殘殺,成為一種難以扼制的惡性循環。因此魯迅在絕望中以狂人的口吻吶喊,呻吟,「救救孩子……」的絕望之音,讓人去關注社會。

那麼在今日的社會中存在怎樣的問題呢?現在是科學發達的社會,受全球化的影響,人們越來越傾向個人主義和消費主義,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與理解。特別在中國,由於一胎化,使孩子成為家裡的皇帝和皇后,同時他們也受社會的暴力現象影響,讓他們在社會環境中感到壓抑的心理,心態扭曲,缺乏道德意識,自控力差,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會以暴力傷人,甚至以殘忍的手段殺人。可怕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後果的嚴重性,不知道他們所作的是犯罪的行為。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也要像魯迅那樣發出「救救孩子」的呼聲。

一方面要儘量減少未成年人接觸暴力媒介的機會,避免他們去學習模仿;另一方面,幫助他們認識真正的仁義之德,關注他們心靈的充實和健康,使他們成熟和成長起來,增強對不良文化和環境的抵抗力。這樣他們才不會成為現代的狂人,去與社會同流合污,吃人或被吃。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