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范愛農讀後感300字

范愛農讀後感300字(一)

范愛農這個人無論在那個時期(日本留學時期、辛亥革命時期、民國建立)都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在日本留學時,徐錫麟被殺後,范愛農那冷漠的表現在魯迅筆下完全冷凍住了,無論是什麼讀者,我想都會和魯迅一樣討厭這個人,討厭這個離奇而可惡的人。而在辛亥革命時期,他的形象竟是來了個600°大翻轉成了個「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可以」的人。之前的誤會消除了,人們對這個角色的「警戒」也消除了,而魯迅也和范愛農成了親友:談革命、揭露軍閥、為紹興的光復而喜為做學兼工作而戒酒、范愛農也會時時為魯迅擔心!讀者們剛對這個角色起了好感,可魯迅的筆鋒又一轉——似乎將范愛農世界的天和地換了個個兒!革命失敗後,范愛農和之前那個令人生厭的留日學生沒什麼區別了。可畢竟朋友一場,在得知范愛農溺死後,魯迅心感悲涼,涼如夜半寒水悽慘而離奇地去了!魯迅覺著社會對范愛農的死造成很大的影響,於是,魯迅開始反思與批判,用筆桿子與黑暗戰鬥!

范愛農讀後感300字(二)

范愛農在看戲的歸途中,微醉著,在水裡淹死了。自殺?失足?其實魯迅這裡探索的並不是范農那天夜裡的死因——這並不重要,范愛農不是拿破崙,他的死因不會有人感興趣。

魯迅通過大段文字來描寫革命後的現實,這才是范愛農悲劇的根源吧。一個思想上覺醒的知識分子,而且窮,到最後只能「寄食」為生,這種思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與生存的衝突,他死了,對自己而言可能是一件好事。他生錯了時代。

幾十年過去了,中國外在的面貌發生了根本變化,草房換成了高樓,小車代替了步行。但風燭之中的老年人,就算披上華麗服裝,也還是快要入土的死相。中國必須再次進行一次根本性變化,才會真正醒過來。沒有百年以上的鬥爭,中國人的思想真正覺醒,民主真正的實現,這些都還將是一個夢。

現在,窮人還是不要讀書好些。醉著,昏著,瘋著,感受到的只是肉體上的一些痛。一讀書,就會多一層痛。

如果科學發達,有一種讓人忘記知識的藥,我就是傾家蕩產,也買來吃下去。()也許,酒精就是其中一種?有人罵道,媽的,我要用酒淹死煩惱,可是煩惱學會了游泳。

范愛農讀後感300字(三)

《范愛農》,追敘作者在日留學時和回國後與范愛農接觸的幾個生活片段,描述了范愛農在革命前不滿黑暗社會、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後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表現了對舊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對這位正直倔強的愛國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開頭,作者就用平凡又樸素的語言,記敘了他曾經在茶館認識范愛農的事。先抒發自己對他的憎惡,為後文寫對他的親切友善作鋪墊。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十分到位,樸素卻又不失精練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魯迅先生對死難者的同學們的一種同情,一種責任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