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張中行:《舊燕》

講不清楚什麼理由,人總是覺得幾乎一切鳥都是美的,可愛的。一切太多,如果只許選家禽外的一種,以期情能專注,不知別人怎麼樣,我必選「燕」。理由可以舉很多,其中一項最重要,是與人親近,而且不忘舊。我是北國城(長城)南人,成年以前住在鄉下,先是土坯屋,後改磚瓦屋,都是祖傳形式,正房(都坐北)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小康及以上人家兼有前後院。正房靠東西各間住人,中間一間兩旁砌柴灶,可以起火做飯(冬天兼取暖)。這一間前部有門,如果有後院,後部也有門,就成為前後、內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門,兩層:靠外的方形,只遮下半,向外開,名為風門;靠內的左右兩扇,高及頂,向內開,白日大敞,入睡前才關閉。這樣,起來之後,入睡之前,這間通路房的前門就總是半敞著。是不是歡迎燕來住半年,生兒育女呢?說不清楚,因為祖祖輩輩都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還是說事實,總是公曆四五月之間,估計就是去歲那一對,回來了。門外罕有長者車轍的小家小戶添了熱鬧,風門之上,燕飛入飛出,早期是銜泥築巢或補巢,其後是產卵孵化,再其後是打食餵雛鳥。人也忙,因為正是春種到秋收的時候。現在回想,其實不是因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無意的)「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大德,才能夠如此和平共處。關於和平共處,還可以具體說說。只說兩件,都屬於克已諒人的,先說燕一方,巢築在屋頂稍靠後的一根檁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開,向外偏上,農家早中晚三頓飯都要燒柴,煙氣火氣上升,推想在巢里必不好過,可是沒看見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說人一方,吃飯放矮長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黃口待食的時候常有糞便落下,怎麼對付呢,照例是飯桌移動位置,而不說抱怨的話。人燕和平相處,由人方面說是鳥獸可與共群,取其詩意,可以說是羲皇上的境界.

羲皇上與現代化難得協調,於是由二十年代後期起,我出外上學,離開鄉村的祖傳式房,改為住院學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門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風門,室內不見檁,也就再也見不燕巢以及燕飛入飛出了。有時想到昔日,很懷念。幸而還有個餘韻,是七十年代早期,我由幹校放還,人未亡而家已破,當然還要活下去,只好婦唱夫隨,到北京大學女兒家寄居。住房是五十年代建的四層磚樓,比較高大,樓前有兩排楊樹,像是與樓房比賽,鑽得很高。我們夫婦住的一間南向,前面有陽台,未維新,用玻璃封閉,因而成為敞而且亮。記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竟飛來一對燕,選定上方近西南角,築巢了。我很高興,想到又可以與燕結鄰,心裡熱乎乎的。老伴也高興,說燕相中築巢是個好兆頭。巢築得不慢,常常見「空梁落燕泥」。及至築成,我吃了一驚,竟不是簸箕形,而是魚壺形,長圓,近上部的一旁開個小口,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種燕呢,還是在鄉隨鄉,在城隨城呢?兩種巢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家鄉那一種,因為可以看見雛鳥的黃口。但總是又來身旁了,應該慶幸。慶幸之餘,有時想到次年,至時還會回來吧?不負所望,次年的春末準時回來。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舊巢,不久又築新巢。也許對環境有什麼意見吧,第三年回來,飛旋幾次,看看舊居,遠去,就不再來。

其後是時和地更現代化,我遷入北郊一座高層樓,居室有窗,有陽台,都封閉,蚊蠅尚不能入,更不要說燕了。由樓窗下望,有空地,卻永遠看不到「乍晴池館燕爭泥」的景象。常想到鄉村的舊居,可惜先則人禍,家裡人都散而之四方,繼以天災(地震),房屋倒塌,現在是()連遺蹟都沒有了。其他人家,會不會仍保留祖傳的遺風,年年有舊燕歸來飛入飛出呢?但願仍是這樣。不過,縱使能夠這樣,總是離我太遠了。那麼,關於舊燕,我所能有,就只是一首昔年作也未能離開失落感的詩了,這是:

漫與寒衾夢繡幃,

天街細雨濕春衣。

年年驛路生春草,

舊燕歸時人未歸。

觀照人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