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經典美文

張中行:多讀多寫

前面談了有關作文的概括知識,到這裡才算言歸正傳,談談怎麼樣才能夠學會寫。很多有志的年輕人以及不年輕的人,比如教師和學生家長,對這個問題特別感興趣,希望有誰能傳授個秘訣,使學生不費力而言下頓悟。有沒有這樣的秘訣呢?有,只是不是不費力的秘訣,而是費力的秘訣,說來平常,是「多讀多寫」。

這自然是老生常談,不過,如果常談切合實際,即使聽來不新奇,我們也只好承認它。這正如說不吃飯活不了一樣,聽來簡直像廢話,我們卻不能不承認它。當然,承認秘訣只是多讀多寫並不是什麼稱心的事。不久前,連續兩次,有年輕人來問準備高考的事,說旁的幾門課溫習得差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語文怎麼樣才能考好。我說,我不知道出題的同志怎樣出題,比如說,一類是偏於考記憶的,內容出於課本,你就要溫習課本;另一類不出於課本,甚至有意躲開課本,而考語文能力,如作文、正誤等,溫習課本自然用處不大。可惜此外也沒什麼好辦法,因為語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讀多寫,長期積累,不能速戰速決。我這樣答,等於說沒辦法,很抱歉,但這是實情,也只好這樣說。

其實,學語言的經驗應該是任何人都知道。小孩子出生幾個月,不上課堂,不查詞典,不念語法修辭書,只是聽,跟著大人說,一詞半句,慢慢就會說了,而且絕不會把「坐車」說成「車坐」。何以能這樣?只是因為「熟」。學作文也是學語言,雖然這語言是與口語不完全相等的書面語言。書面語言也是語言,因而學習語言的辦法,對於學習作文都適用。比如一種意思要用什麼樣的詞句來表達,意思複雜些,句與句要怎樣聯繫,這說是有規律可循自然也不錯,但是拿起筆,實際去寫,你就不能先去請教規律,而要聽從你熟悉的常用的表達習慣。這習慣是由多次重複的「熟」養成的,而熟則來自多讀多寫。

俗傳一句玩笑話,「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讀他人文章以學習表達方法說,這句話卻有相當的道理。一種意思,可用的表達方式(詞語及其組織)不只一種,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種,都是由前人習用的框架描畫或脫化而來。你不讀,或讀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達框架茫茫然,拿起筆就難於得心應手。反之,多讀,熟了,筆未著紙,可用的多種表達方式早已蜂擁而至,你自然可以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這是多讀作用的初步,因而筆能達意。

進一步,多讀,熟悉各種表達方式,領會不同筆調的短長輕重,融會貫通,還可以推陳出新,把意思表達得更圓通,更生動。

多讀,所學又不只是表達方面,還有內容方面。這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吸收「思想」(包括各種知識)。學作文,由不會而變為會,由不好而變為好,既要能寫,即順利達意,又要有所寫,即有值得寫的內容。這內容,說是思想也好,知識也好,至少就初期說,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觀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別人的,吸收的方法,主要當然是「讀」。還有一種是學「思路」。思想,知識,其出現,其存在,都是有條理的,作文的內容必須合乎這個條理。這條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條理,也就是想得頭頭是道,才能寫得頭頭是道。這思路的條理也是漸漸培養成的,而培養之道,我個人的經驗,就一般人說,主要是來自「學」,即讀他人的,其次才是「思」,因為思,至少就早期說,絕大部分是順著他人(所讀之文)的路子走的。

多讀,熟了,積蓄在兩方面增多,既有內容可寫,又熟悉如何表達,作文的困難自然就沒有了。這樣,專靠多讀,不多寫是不是可以呢?據我所知,有的人,讀的方面修養很高,卻不輕易動筆,間或動筆,像是功夫還是相當純熟。這或許就是俗語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或者引杜甫的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吧?我想這意思並不完全對,或者說,話說得過於簡略,以致我們理解得不全面。事實是,就是不輕易動筆的人,以及「讀書破萬卷」的杜甫,至少在學習的時期,也是既勤讀又勤寫的。讀而不寫,讀多了,自然會寫的事是沒有的。多寫的作用也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由讀來的熟悉,必須通過自己的筆才能明朗、鞏固,成為熟練。另一方面,寫不只隨著思路走,還是整理思路的過程,必須常寫,內容才可()以精粹,更有條理。

多讀,要費時間;多寫,也要費時間。所以前面稱之為費力的秘訣。費力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不管上學還是工作,現在都事情多,任務重,多拿出時間有困難;二是多讀多寫,天天如此,有始難終,難免煩膩。時間少,所以古人有三餘三上之說,意思就是擠時間。可能煩膩而不得不做,也只好硬著頭皮,鍥而不捨。

其實,也還有辦法可以不硬著頭皮。生而好之者也許沒有,培養而成為書淫、詩癖的卻所在多有。我還記得老師行輩中的一些人,他們親口說,「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沒有書,手裡沒有筆,總覺得沒著沒落。」就這樣,他們有的未及上壽,一生卻讀了古今中外無數著作,寫了上百萬字。他們沒覺得煩膩,反以為樂,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難於改變的習慣。準此理,多讀多寫並非難事,辦法是養成習慣,使之成為樂趣。這在最初或者要努一把力,譬如說,無論如何忙,每天總要擠出一定的時間,比如三五十分鐘吧,讀,寫。日久天長,少則1年2年,多則3年5年,讀多了,所得之中會逐漸生出需要,生出樂趣;寫多了,難化為易,也會感到有所得,因而也就有了需要,有了樂趣。及至感到需要,感到樂趣,說句誇張的話,你就是想戒除,恐怕也難於做到了。

作文的能力是這樣培養出來的。你說難嗎?也難,也不難,說是難,因為不能一蹴而就;說是不難,因為功到自然成。功到也許是個笨辦法;不過,如果笨辦法確是有效,那我們還是把它看作靈丹妙藥的好,雖然這藥不是速效的。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