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安靜的位置讀後感

安靜的位置讀後感(一)

周國平先生的《安靜的位置》是在寫自己在社會,在人生的定位,他不喜歡熱鬧、喧譁,而喜歡選擇一個屬於自己的安靜的位置,一個可以讓自己讀書寫作的安靜而自由的天地。這是我們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嗎

大部分人喜歡熱鬧,喜歡喧譁,喜歡讓自己成為一種公眾人物,更喜歡別人圍繞著自己,使自己扎紮實實地成為主角;而這點恰恰是周先生所反對的。我以為他說的有道理:「這就好像在海邊,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貝殼,有人聚在一起高談闊論,而我不妨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獨自坐著。」生活本身是豐富多采的,人生的選擇是千奇百怪,只要你自己覺得滿意就行,而我從周國平的文字裡讀出一個超然於世的人的寧靜的情懷,淡然的心境,對生活的執著與熱愛。

其實,平時我心裡是想著安靜,但是看到別人的熱鬧,總是一點禁不住撩撥,總是期望換一種生活的方式來調整自己。事實上,在熱鬧的時候,人往往根本不知自己在做些什麼,只是跟著別人走,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在那種情況下,很難完全保持,甚至有時因為情況的需要,可以完全改變自己,甚至扭曲自己。這是每次自己安靜下來認真而沉著地思考的時候,重新審視自己獲得的體會與感受。

人想跟自己對話,絕對不是在喧囂的都市;更不是花天酒地的場所,當然更不是什麼花前月下;事實上是在一個安靜的場所:書房、山上的一個角落、海邊的沙灘----在這樣的場所里,自己安靜讓自己的思想自由地流動,自己一個自我與另一個自我進行充分而自然的對話,這個時候的人,他的頭腦是否清醒,他的思想是否深刻,他的理性是否明確,這是顯然的。

所以,當我再次閱讀周國平的這篇文章,我不由的想起自己該與自己安靜地對話,尋找一個安靜的天地,自由而快活地找回自己。

安靜的位置讀後感(二)

《安靜》這本書沒有讀完,其原因是後面內容不合我胃口。所以在此,選部分文章談談感受。《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從某種意義上講,對自己負責就是對家庭負責。但是,負責並不能依靠別人,尤其是對自己人生!不過我想在明白對人生負責之前,應該先弄清楚什麼是責任。正如哥德所說:責任就是要求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種愛!其中愛字是關鍵!《成功的正諦》對於人來說成功的標準不盡相同,但大體上分為兩類:一類是精神上的豐富,二類是物質、地位上的成功。作者所說成功的真諦大概意思就是物質上的成功並不重要,精神上的豐富才算是真的成功。不過我並不贊成。《安靜的位置》此文有這樣一段話:「不管世界多麼熱鬧,熱鬧永遠只占據一小部分,熱鬧的世界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裡有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如此,我便想到現代社會的人們整日處於奔忙中,一片熱鬧的景象。人們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已經變得不在安靜。人們的思想就像一葉扁舟,隨時等待這被海浪吞噬。以前聽過別人說這樣一句話:「現在我的個人時間大概就只有在蹲廁的那個時間段才能抽支煙思考思考」。那麼,現在呢可能就連你蹲廁的那個時間段都被你手機的手機占據了(我也不例外)。《最後的滋味是無奈》這篇文章讀完時讓我覺得感慨最深的是:「隔牆而居的人,每天都看著同樣的窗景,曾經都過同一隻貓,卻永遠是陌生人,這情形平常又荒謬。」文中說幾米常涉及到的無奈有三中,便是流逝、錯過和迷途……我也覺得無奈,所以寫不出什麼感慨,提筆就是無奈!《可能性的魅力》人生的魅力就在於此,它不像單選是什麼就是什麼,它也不像高速公路那樣讓司機容易覺得疲倦,它更像是一條崎嶇的山路,沿途風景變換無窮,說不定等你爬到山峰你還有可能觸碰雲朵呢!《愛使人富有》如果有個人問你,你富有嗎那你可能會說,不不,我不富有。當然你也有可能會很激動的說,congratulations!你問對人了!我很富有,我有大把大把的愛等著我去贈人呢!愛,要分享,分享給天空、大地、白雲……分享給朋友、家人、愛人……分享給小貓、小狗、魚……這樣愛才會像春天一樣充滿生機。當然,愛要經得起挫折,這樣下來你的愛才會溫厚!《智慧和信仰》這篇文章讓我想再給《最後的滋味是無奈》添上一句話:當一個人認識到人的限制缺陷是不完美的,困境是永恆的,他已經在用某種絕對完美之境做參照了——這句話引自《智慧和信仰》用這句話對無奈做解釋再適合不過了。存即是合理,既然合理為什麼又不平常對待呢再用《可能性的魅力》來解決掉一些無奈,那麼這個循環算不算是一個比較完美的循環呢?

此讀書筆記記於此!

安靜的位置讀後感(三)

這本書不僅僅闡述周國平自己哲學理論,還傳達出一種人生態度。就如他自己所說的人生主張那樣「簡樸的生活,精神的自由,閒暇的空間。」他的精神自由廣闊,超越時間、地域、文化的限制,真正達到了人生自由,思想解放的境界。他在『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這一篇文章中說道「我並不主張對蘇格拉底的哲學過高評價。他把哲學的注意力轉向人生,誠然是一大功績,但他進而把人生問題歸結為道德倫理,視野又未免狹窄了」周

國平他並不是一味接受,全盤吸收前輩的理論,而是兼容並蓄,進而不斷加以自己的想法,從思考問題的不同方式,角度等提出自我見解的理論思想。他在贊同蘇格拉底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同時又提出「我們應該以更加廣闊的眼光去省察人生。」的確如此,人生只有經過省察才會有價值,但僅僅只是省察,又未免有失偏頗。因此,確定人生價值更應該從更廣泛的方面來評價。如:自我評價,是否符合道德規範,對社會的影響等等。只是局限於一點而言,無論怎樣評判,難免造成對自我人生價值實現的誤區。所以,要向周國平所說「應該以更廣闊的眼光省察人生。」

他講幸福,讓我明白了幸福或許只是人自身的感受,所謂「幸福只是靈魂的事」也就是這個道理,也許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自我感受。但現實往往是這樣的;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十分幸福,而腰纏萬貫富翁總是不幸福的。其實,幸福問題也不算是一個問題。但由於人們往往想要而不可得,於是也就成為了一個問題。何不放寬心,放輕鬆,隨意一些,那麼幸福或許可以唾手可得。人們常說「知足者常樂」,「常樂「的人即使達不到幸福的境界,卻也樂得每日高興、快樂。就像光腳不怕穿鞋的,因為無所顧忌,不去計較,也就沒了那麼多的顧慮,那麼離幸福也就不遠了。人往往是得到了不懂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後悔。但總是屢教不改,想要抓住幸福的尾巴,卻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不經意鬆開了手。也許是人的天性,得不到才是最好的,追憶逝去

的才會有幸福的感覺吧。然而,無論幸與不幸,()自己經歷過、感受過、懂得。這樣的人生才豐富多彩,有滋有味,不是嗎愛自己,不論幸與不幸,悲傷或快樂。

他在讀書上倡導有自己的見解,不一味的接受他人的思想主張,不死讀書,讀死書。因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都擁有自己的創造力,他的思想也是自我見地的。不要全部接受別人所言所說,成為一個機器。愛默生的超驗主義類似「吾心即宇宙」、「心即理」、「致良知」的宋明理學,即主觀唯心主義。這不無道理,人是創造的主體,即使有時需要借鑑或吸收前人著作思想精髓,但也絕不能全盤接受。無論對錯,前人有自我的看法,自己可以贊同亦可不接受。書籍也只是一種媒介,起到傳承文化的作用。因此,高爾基也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多讀、讀好書、會讀書,才是讓書籍成為人類真正進步階梯的正確方法。「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都有其自己的社會形態,認識方法,運行軌跡等等。只有保持自己的獨特,整個人類才會豐富多彩,絢麗萬般。

《安靜的位置》這本書使我學會如何在大千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懂得如何在這個位置上過好自己的生活,怎樣創造有意義的人生,讓我獲益匪淺。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