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單向度的人讀後感

說實話,並沒有看懂這本書,所以起了個乾巴巴的名字。他的核心思想,勉強可以理解「單向度的人」這個題目,剩下的論證和結論,也是從譯者的話中看出。

先講我看懂的部分。雖然這本書是上個世紀70年代的作品,但反應的現象或內涵在如今也不過時。「單向度的人」,根據我的理解,是說在現代高度發達的工業文明下,由於技術的進步造成的單面性,控制性加大,人們生活趨於統一,人們的思想變得的單向,批判性思維被扼殺。這是對的。如今的人們,由於工業技術的巨大進步,商業文明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相似,包括喝的、吃的、住的,環境的統一加劇生活方式的統一,工作的統一加劇思想的統一,在一個貌似自由其實被壓迫和奴役的社會裡,人們越來越沉溺於舒適的環境,而接受被壓迫的命運。放棄對如今生活的否定,放棄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也放棄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而如果從社會和歷史的層面來說,由於工業社會的極權主義和壓制性控制,社會的另一種歷史替代性選擇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小。

從21世紀來看,我們的確這樣。網路的普及,看似讓人們獲得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言論自由,但實際上,它加劇了人們思想的單向度性、片面性。人們在淺薄地了解事件之後,被一些公知、輿論、甚至媒體或媒體後的勢力所操縱,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結論而被動接受已有的結論。思想的被操縱,其實是非常可怕的,它讓人變得痳木不仁。

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巨大統一,使得人們喪失了理想。或者說理想也被工業現實所浸染。更高的社會地位、更優秀的人生、更完美的伴侶,這些是理想,還是社會給我們的任務?

從教育和文化的層面來講,過去,教育和文化是屬於上流社會的,底層人民沒有受教育和享受文化的能力和機會。這從另一方面阻止了文化與實際社會的距離,保留了文化相對於社會的另一維度(來自譯者)。這是古代愚民政策的組成部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成為普及化的內容,文化也走下「神壇」,人人識字,人人也可享受文化。但這就加劇了文化的單向度。文化與現實愈趨統一,文化中的對立、批判性就越來越少。而教育中存在的意識形態教育,更多地服務於政治。

我不想討論失去批判性思維會怎樣地阻止社會的發展,這是個哲學問題,相對來說我還沒有足夠的認知能力認識這個問題。但是,缺少批判性思維,對個人生活、對社會大眾和整體,都存在弊端。對於個人來說,缺少批判性思維,加劇單向度思維,會使生活片面化、單一化。個人自己的觀點越來越少,而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會使人失去創造性、藝術性、創新性。真正成熟的人,明顯特徵是思想獨立,對自己的生活和社會有著清晰而深刻的認識,對人生有更多的感悟。但單向度思維造成人渾渾噩噩,被奴役而不自知,被束縛而無法擺脫,焦慮而無解。對社會來說,單向度的思維會加劇極端化,造成社會的不理智和壓抑。

發達的工業社會,也導致政治的單向度性。即使是兩黨制,政治傾向也越來越相近;即使是無產階級政黨,也在逐步放棄暴力革命的方法。似乎政治正在趨於中立,用中國的話說,就是中庸。由於單向度導致的政府勢力、國家能力的增強,所有事物被分為合法和不合法;由於民主的發展,為了更多選票而改變政治傾向。而過於民主就是好的嗎?請參見最近的英國公投脫歐。政府管控職能越來越擴大,其實這在考研政治書中講過。看來哲學也可以化成淺顯易懂的結論。()

這本書有些章節是從語言分析的角度和哲學任務的角度分析單向度的社會。其實這點基本是完全沒看懂,太過於抽象性了。其中說到的「概念」,似懂非懂,好像是在說一個概念被預先定義,所以失去了其他可能性,這也是一種單向度的表現方式。以及各種縮寫名詞,比如UN,由於預先定義,而使人會聯想到它特定的含義,導致無法從整體和全面的角度思考和認識聯合國。

而從哲學角度來講,書中提到的「終極因」等詞,我就完全無法理解其含義了。還有「元詞語」,貌似是指對日常用語或者現存語進行預先解釋的問題。整本書,看懂了開頭和結尾,而中間的論述沒有看懂。我現在才認識到,原來老師說的哲學也需要天賦來學習是什麼意思,要能理解,並將自己從現實中抽出,還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邏輯能力。

最後譯者說,現今社會,批判性思維和反抗意識只能在年輕人和學生身上還存在,因為他們受到這個社會的影響還小。我想說,已經不是這樣了吧。至少在中國,我只看到被高考制度所製造的模板。喪失獨立思考的可能性和自我約束的能力,隨波逐流,沒有夢想,這才是中國大學生的普遍寫照吧。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反抗的精神和種子早已從年輕人的心中拔除。「自由之精神,獨立之思想」,這是大學的要義,大學生的要義,可現在還存在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