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莎拉的鑰匙讀後感

莎拉的鑰匙讀後感(一)

這本書,敘述了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在警察搜捕時將弟弟鎖在壁櫥里,把鑰匙藏在身上,她以為過不了多久就能回來解救弟弟,沒想到被抓走就是走上死亡之路。

德國納粹分子利用長時間的反猶宣傳,使友好的鄰居成為仇敵奸細,使友愛歡快的同學相互鄙夷,使巴黎人驅趕猶太人成為必然的選擇。在法國警察的搜捕行動中,猶太人沒有想過反抗,法國人沒有人出手相救,任憑警察將猶太人裝進牛車押送到集中營、到火車站,將夫妻分離,強行拉走照顧嬰幼兒的母親,直到被分批送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慘死。

一個十歲的小女孩為了履行解救弟弟的承諾而機智逃走,被良心未泯的農村夫婦收留,等她歷經危險回到巴黎的家,打開壁櫥,沒有看到活著的弟弟,等待的只是一具腐屍。而原本那個幸福的家,已經被法國人占領。面對家破人亡,生離死別,莎拉選擇了隱忍保密,直到遠嫁美國,終因承受不了的心理壓力而駕車自殺身亡。

同時,被這個悲慘事件備受折磨的那家人,就是在莎拉一家被抓捕後迫不及待搬進來的愛德華一家,為了避免家庭子孫陷入內疚和恐懼中,祖父隻字不提小男孩死在家裡的事情,卻偷偷地資助著莎拉,以此贖罪。但是,深知內情的祖母、兒子之間相互隱瞞、相互猜忌,每個人都陷入到獨自承受重壓的困境中,使生活在巨大的陰霾里。

當作者為了完成編輯部任務去做賽車場大圈押事件六十周年活動時,驚奇地發現原來他的丈夫正在裝修的房子就是當年莎拉一家居住的房子。一種尋找莎拉的使命感令作者從探尋中揭開了那次慘無人道的大圈押事件和由此改變了她丈夫家族命運的秘密。

這本書,通過兩條線索插敘的方式,將那段反猶罪行公之於眾。另外,告訴讀者,當生命中發生重大事件時,請與家人分享以減輕壓力獲得生活下去的動力是多麼重要。

莎拉的鑰匙讀後感(二)

集中營、屠殺、納粹……這些詞都是跟二戰有關並且是眾人都熟悉的主題,但是巴黎幾千名兩至十二歲的猶太孩童被密捕的事件,卻很少有人聽說過。假期里,我終於有機會讀了由法國作家塔季雅娜·德·羅斯奈寫的《莎拉的鑰匙》一書。

一九四二年的巴黎,年幼的主人公莎拉與父母一同遭到了法國警察的逮捕。情急之中,莎拉把弟弟鎖在了家中一間放滿水、零食和玩具的暗櫃。接著,他們和成千上萬個猶太人一樣,被押上火車,送往集中營。在集中營受盡折磨的莎拉無時不想著自己的弟弟,可她怎麼能想到,在她登上火車的那一刻,已經沒有了退路。可憐的莎拉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帶著那把聯繫著弟弟生死的金色鑰匙,逃出了集中營。而在曾經熟悉現在陌生的家裡,面對的卻是一扇散發著惡臭的壁櫥……從那以後,莎拉的心門就被這把金色的鑰匙牢牢地鎖上,再也沒人能打開。

曾經,莎拉的媽媽對她說過她要以自己是猶太人而驕傲。但也是猶太人這個稱號成為了讓同伴疏遠、遭人鄙視、父母死亡的緣由。

「我以為這是唯一能保護你的方式,卻讓我永遠失去了你。」「但我無法丟棄你藏身的鑰匙。除卻你的墳墓,這是唯一聯繫你我的具體物件。」這是莎拉在書中的內心獨白。從中不難看出,莎拉認為弟弟的死都是自己造成的。

倖免於德國納粹槍口下的莎拉最後還是選擇了自殺,因為,她還是忘不了兒時所經歷的一切:有她在集中營里遭到的折磨;有她與父母的分離;還有,弟弟的離世。

《莎拉的鑰匙》揭示了德國納粹對人性的毀滅造成了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民的悲慘結局。莎拉先是用那把藏在自己布衣口袋裡的鑰匙鎖住了弟弟,之後又鎖緊了自己。這可能是一種人性的磨滅。我想,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誰也無法體會到這種傷痛所帶給人們的影響吧。

我多麼希望,莎拉能夠找回可以打開自己心門的鑰匙,忘記集中營內外的恐怖事情。

讀完《莎拉的鑰匙》,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德國納粹法西斯對猶太人所犯下反人性的種種罪行;在慶幸自己生活在美好時代的同時,懷念那些在戰爭中死去的苦難的猶太人民。

莎拉的鑰匙讀後感(三)

那天在書店了閒逛,突然就看到了它——《莎拉的鑰匙》,不是因為它的封面漂亮,也不是因為認得它的作者,只是因為在封底的評論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對閱讀小說已處於「食之無味」的狀態,《莎拉的鑰匙》必然讓你胃口全開!於是,我就把這本書帶回了家,《莎拉的鑰匙》讀後感。

一口氣看完了這本書,我難以說清我的心中的滋味。因為看的過程當中,我已經意識到我不是一個歐洲人,我也不是一個法國人,我對他們對於生,對於死的價值觀一無所知。我無法將他們的故事放在自己身上,去感受,去體味。將自己的弟弟鎖在了壁櫥,弟弟因為自己沒有及時回來而死去,當莎拉看到自己的弟弟的屍體的時候,那時她的情感,我永遠也無法懂得,我也永遠無法構想一個法國人遇到這種情況的內心世界。於是,我永遠也不可能懂得莎拉,永遠也看不懂這本小說。

我在這本書裡唯一讀懂的就是那份直面過去與未來的勇氣吧。其實,將那血淋淋的過去,令人恐懼的未來,真真暴露在人前,其實也不過如此,秘密說了出口,也許並不會給他人到來你想像中的痛苦,而有人陪伴下的你,卻已經不再那樣孤單、痛苦了。逃避,只會害死更加痛苦,更加孤單;而用謊言來掩蓋,只能是引來一個更大的謊言,或者是謊言直接被戳穿,還不如將事實放諸面前,拿出勇氣來面對自己做過的事,拿出勇氣來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我說過的。我不了解法國人,不了解猶太人,更不了解法國人對猶太人的態度。也許大多數法國人對猶太人都是冷漠的吧:我不是猶太人,我沒事就行了,他們會怎麼樣我就不管了,也管不著了。猶太人被帶走了,他們的房子就空了出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搬進去了,而且還會比較便宜。也許,就是這樣吧,就是這樣,這就是他們的心裡的全部,全部的冷漠,冷漠的全部。

小時候的莎拉問父親:為什麼我們要帶黃顏色的星星;為什麼我們不能去電影院和公共游泳池;為什麼有宵禁;到底猶太人哪一點招他們恨了?這一個個問題,像一把把利劍,直直地扎進了心房。

其實法國人對於猶太人也是沒有什麼概念的吧。一個法國人有著()一個猶太人鄰居,他只會知道那個人遇見他會和他打招呼,有好東西會分給鄰居,或許那個人抽菸酗酒,虐待自己的妻子孩子。就像是小說里的那個小提琴老師那樣,當他的鄰居莎拉一家被抓走的時候,當然排除她的弟弟,他會喊:「他們是好人。為什麼要抓他們。你們不能這樣。」猶太人在法國人眼裡,是人,是鄰居,是好人,是壞人,是商人,是醫生……如若不是納粹讓法國警察把他們抓走,他們永遠也不會是猶太人吧。

是的,是法國警察,是法國警察把自己國家的國民帶走的,是原本應該保護自己國家國民的法國警察,把住在法國的猶太人,在法國出身只是帶有猶太血統的法國人抓起來的,送到集中營的,將孩子從他們母親身邊生生分開的,將無辜的孩子親手送進毒氣室的,是法國的警察,不是德國的納粹,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同伴死去……

筆者不單單是想讓我們直面個人的過去和未來吧,直面自己的心靈,直面自己不足為外人道的秘密吧,他更想讓我們面對的那是作為納粹幫凶的法國警察和冷漠如斯的法國人,直面整個社會,直面人與人之間讓人心寒的淡漠吧……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