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天縱之教讀後感

天縱之教讀後感(一)

近期研讀了郭思樂《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這本書,感受頗深,從心裡到精神上真正體會到教育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洗禮。是以「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為核心的一種教育模式。 在現實中,我們經常可以看這樣的情景:教師照本宣科「滿堂灌」,學生鴉雀無聲,臨下課,教師小結,問學生:「這節課的內容大家聽明白了嗎」,假如有學生說「不明白」的話,教師必定勃然大怒:「我都講得那麼詳細了,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真是笨得要命」,這就是傳統教學課堂的一個縮影。而在生本教學課堂里,我們看到的將是另一番情景:學生之間你問我答,小組成員激烈討論,小組之間激烈爭論,整個課堂生機勃勃。現在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你是一個學生,你會選擇怎樣的課堂?我想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質(在教師幫助下的)兒童發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對於教師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的職責就是幫助,幫助的意義僅僅是激發和引導。郭教授引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師有超出專業要求多麼高的知識水平,而是有指導學生、激發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學會學習的方法的能力。 我們教師不要自作多情,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嘗試。學生在自主學生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這樣或那樣自己沒辦法解決的困難;或者是發現自己有不一樣的方法要介紹給其他同學。讓學生先分小組交流,發現在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小組之間一起解決。這樣利用「小組協作制」,目的是考慮到學生之間的水平差異進行合作學習, 3到4人一個小組,在每組中設立一位計算機操作水平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課堂紀律等,這樣不但能分擔教師的負擔,而且解決學生基礎水平差異過大的實際困難,滿足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多向的學習交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結互助精神,從而提高課堂實效性,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三人行必有我師」,找到自己學習的好方法。 粗淺的學習讓我認識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應該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只要我們教師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和發現,而老師所想要的結果也會驗證一句話「一切皆有可能」!

天縱之教讀後感(二)

本學期,我校研讀的是郭思樂的《天縱之教》一書,讓我領略到什麼是「天縱其才」, 生本教育相信生命,生本教育激揚生命,而每個生命以其自然之偉力促使自己提升,這就是「天縱其才」。

也許有人認為這太理想化了,我們的教育要使人成長為社會的人,而你們卻還在醉心於自然的人的境域。但其實,社會基本法則和自然法則的一致性,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是一致的指向和諧。基礎教育面臨的是人之初,所學的是人之善,有什麼理由,不可以依靠人之初性本善來學習呢?也就是說,教育要合於自然,向大自然尋找力量,才能成就天縱之才,自身也就成為天縱之教。

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教師想的最多的是學生,備的最多的也是學生,與我們以往的教學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以往我們教師關注最多的是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學環節,而生本教育關注最多的是學生的思維,從學生出發。生本,是一種希望。生本,是一種力量。只有讓學生的小小羽翼真正自由飛翔起來了,才能讓其之天性——大自然給予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憑藉,真正盡其所用。

之前的教學讓我們教師拔苗助長,在給學生「催肥」,給學生 「助高」……遺憾的是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孩子們會輕輕放下裝滿「碩果」的籃子,空手走出教室的大門。而當生本教育走進課堂,當孩子們再次走出課堂之後,再不是空手,碩果會自然紮根於學生們的腦海。這便是生本教育的魅力,教育源於自然。

書中有一個例子,一個「結巴」的孩子,在老師「不急」的引導方式下,孩子不僅「結巴」好了,還當上了學校電視台的主持人。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無為而為」原則的體現和效果,教師不是通過不斷地糾正、教育來改變學生,而是讓他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儘可能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有時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會使目標偏離,得不到預期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自我學習、發展的空間,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

天縱之教讀後感(三)

研讀了郭思樂教授撰寫的《天縱之教——生本教育隨筆》,剛開始讀的時候,很難理解,但經過多次研讀後,我深深感受到,郭教授文理兼通的學問境界,文章字字珠璣,妙句滿篇。教育是一種創造,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核心的一種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和符合現代教學的理念,更是一門高深的哲學。書中有從文化層面上對生本教育的詮釋,也有對具體問題的分析解決,更有對當今教育問題及走向的沉思。現將自己的點滴心得與大家分享。

郭教授提出生本教育的本質就是遵循生命自身發展的規律,依託生命,激揚生命,讓教育回歸天性,向大自然索求「天縱之教」的力量,讓學生享受天縱,成為「天縱之才」。 這是對生命的敬畏,是對人天性的回歸。這裡的「回歸」,是相對於傳統教育中對孩子天性的壓抑和束縛,倡導還給學生個體的本性,尊重孩子的心靈,尊重孩子自身發展規律,擯棄一些強迫性的教育。這裡郭思樂教授在書中提出了「天縱之教」和「天縱之才」的概念,生本教育其實就是讓教育實現天縱其才,天縱可以理解為天與之,天放之,天助之,天任之,天成之。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天之驕子」,只要我們施以「天縱之教」,主要依靠他們自學,並最大限度的依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稟賦來為他們服務。

生本教育要求師生彼此敞開心靈,溝通分享,包容互動。生本課堂主張「無為而為」的原則,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師教,轉變為主要依靠學生學,尊重學生,依靠學生,教師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是讓他們儘可能的自主。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努力做到「不現自我」,並真正依靠學生自主地學。有時候,外界的干涉越多,反而會使目標偏離,得不到預期的結果。書中有一個例子,一個「結巴」的孩子,在老師「不急」的引導下,孩子不僅「結巴」好了,還當上了學校電視台的主持人。這樣的教學方式就是「無為而為」原則的體現和效果,教師不是通過不斷地糾正、教育來改變學生,而是讓他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儘可能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在教學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興趣、情感和態度。對於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意外」,教師不能因「意外」而使自己也表現出意外,而要從容地去應對「意外」,不僅要認真傾聽、耐心等待,而且要為學生喝彩。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留給學生自我學習、發展的空間,真正做到充分信任學生,敢於放手。當學生處於真正自主的狀態時,他的潛能越能得到發揮。

針對中等水平學生的接受能力設計教學,同時要關注兩頭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教學要激發學生聽課的熱情,努力使學生學有所獲、思有所進、能有所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雖然國小階段不要求學生寫大段的書面表達,如信件之類,但平時練習時注重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有利學生對已掌握語言的發揮。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會自主探索、動腦思考,學生通過自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就是需要教師重點講授的問題。教師設計的課件要促學,突出重心與難點,最佳化課堂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聽、寫、說的能力,恰到好處地代替說白,縮短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開展有效的小組競賽活動。在學習對話時,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組,讓學生有任務地聽對話,並通過小組討論回答相應的問題,教師可以對他們的回答做出簡單的評價,讓學生更感性地深入了解短文的重點與難點,最後讓學生進行合理想像說話訓練,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豐富語感。這樣就可以做到聽說讀寫議穿插進行,輕鬆達到教學目的。課外作業是國小課堂學習在時空上的延伸,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一刀切」的作業往往會導致「好的學生吃不飽,差的學生吃不了」,必然加重學困生的課業負擔。因此,筆者在布置作業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既讓差生跳一跳能夠到「桃子」,又能保證優等生免受「飢餓」之苦,筆者將作業設計成A、B、C三個檔次:A類作業偏重於綜合能力的運用,C類作業偏重於基礎知識的鞏固和積累,B類作業則介於二者之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來選擇作業。如在教完語篇時,筆者設計了三類作業:A類作業:先聽錄音,注意朗讀時的語音語調,再背誦課文,最後學生默寫全語篇的中英文;B類作業:先聽錄音,注意朗讀時的語音語調,然後學生在自己的中文本上抄好中文,再根據中文提示默寫;C類作業:能聽懂課文錄音,能流利地誦讀課文,再把語篇中劃出來的詞組默寫出來。這樣的作業設計能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而且由學生自己選擇作業,能使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教師要善於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來進行教學設計。教師要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引導,幫助學生創設和諧的學習環境,老師上課要組織學生交流他們的預學所得,同時觀察課堂,適時點撥,這給駕馭整個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在課堂上嘗試「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有一年了,從實踐—失敗—反思—再實踐中,我總結了我的小組合作有如下幾個問題:1.參與對象不均衡。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習能力較差或者不善於表達想法的學生成了「聽眾、旁觀者甚至是局外人」。2.合作內容不明確。有時候我將小組合作的內容布置下去,學生會無從下手,不知道是該先交流?還是該先記錄?合作的紀律是什麼?有的學生往往一臉茫然。甚至會有人藉機說題外話,影響課堂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效果。3.小組合作學習走形式()。有時候為了突顯課堂教學理念,往往會走入「為了合作而合作」的誤區。學生成了演員,教師成了導演,教學內容成了劇本,沒有實質性作用。

看了這本書讓我學習到教學最大的資源是孩子本身,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對我的學生多一些理解、寬容和耐心,增強個人素質的培養,讓我的課堂能激發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從5歲時對羅盤發生興趣,最後成為物理學界的泰斗;達爾文從小對動物的興趣引導他跨入生物學界的殿堂,創立了不朽的進化論。我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學到老,要不斷提高專業水平,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