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清朝皇帝讀後感

清朝皇帝讀後感(一)

說到清朝的皇帝,掛在嘴邊的無非就是康熙、雍正、乾隆等。在我們自己的心目中清朝是一個不爭氣的時代,它葬送了我們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它埋沒了我們華夏民族的榮譽與自豪。所以從內心來說,對清朝是排斥的,對清廷是痛恨的。唐代的繁榮,漢朝的安寧,似乎更是我們津津樂道的事情。就連殘暴的秦始皇也有著他令人欣慰的一面,中華民族的統一有他不可磨滅的貢獻。

《清朝皇帝那些事兒》揀選清朝皇帝生活片斷,通過紫禁城中的生活細節描摹不為人知的帝王隱秘,展示權力塔尖上的皇帝們的悲喜人生,我們會發現生活幸福與地位身份並不一定成正比例關係。

《清朝那些事兒》大體以時間為順序,全方位的介紹了清朝各個年代的政治、軍事、制度、文化、藝術乃至禮儀、飲食文化等。它主要分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篇、清太宗皇太極篇、清世祖順治篇、清聖祖康熙篇、清世宗雍正篇、清高宗乾隆篇、清仁宗嘉慶篇、清宣宗道光篇、清文宗鹹豐篇、慈禧篇、清穆宗同治篇、清德宗光緒篇、宣統篇和大清雜談十部分。

但每部分的時間順序並不十分鮮明,且許多故事是發生在那個年代但跟當時的皇帝沒多大關係,還有一些是講一些著名歷史人物的事兒。

以正史為第一手材料,以小說的文本方式,這本書詳盡講述了一個個短小卻血脈清晰的故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又分門別類地堆積起每個君王時代的逸聞秘史,系統又完整,塑成了一個個君王清晰立體的帝王生涯輪廓。局部文本貌似戲說,卻有鐵的史實為依據。一個逝去時代的繽紛史實,無論宏大或卑瑣,全都清晰逼真地呈現在讀者的視域中。

儘管文中對於各類事實描述的並不詳盡,作者的初衷也就是作為老百姓的歷史常識的推介,但卻讓我們對大清的概貌有了一個系統的、全面的了解。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生動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生活面貌。但這本書裡幾乎沒有作者自己的鮮明的見解,給人的感覺就是單純的把一些史料進行整合,有些故事在其他材料中早已出現過,而有些故事作者並不能保證它的真實性,也就是說這些故事到底是出自正史,野史還是民間傳說我們不得而知。

這本書讓我了解了很多關於清朝的名人軼事、清朝的宮廷禮儀和傳統。以史為鏡,歷史中許多人的高尚氣節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同時,這些品質也有很多方面是不可取的,忠君中的愚忠,還有像道光皇帝那樣的節儉,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執行過程中的尺度未免有些過度,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我很喜歡康熙帝。我覺得作為帝王,康熙帝不僅是一位明君,更是一位能君。他對孝莊的孝順,對疆域的扞衛,對人才的運用,對知識的渴求,對子女的教誨都很讓我佩服。讀書。讀史的作用就在於可以從歷史中學習同時也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清朝皇帝讀後感(二)

這本二月河寫的《雍正皇帝》講述了公元1722年清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北京九城戒嚴,康熙皇帝駕崩,舉國震驚。繼位者不是當了近四十年太子的二阿哥,不是精通經史的三阿哥,不是賢名遠揚的八阿哥,也不是深受康熙鍾愛的大將軍十四阿哥,而是素有「冷麵王」之稱的四阿哥胤禎。胤禎並不是朝野看好的人選。他曾在江南「煸動」災民鬧事,在城隍廟擺鴻門宴,軟磨硬逼,掏走了地方官和富商二百多萬兩銀子籌款賑災;他追討國庫欠款,逼得老臣上吊,皇子王爺到前門大街變賣家當,令滿朝官員惶惶不可終日;刑部冤獄案,他隔岸觀火,讓八阿哥和太子斗得兩敗俱傷;百官行賄案,他借年羹堯之手血洗江夏鎮,使得太子再度被廢。胤禎的皇位不是篡來的,不是改遺詔偷來的,不是毒父奪來的,而是康熙傳授的。康熙選擇了胤禎為雍正皇帝。在當政後出現的山西諾敏案、科場舞弊案中,雍正殺了一批牽扯進去的朝廷中樞重臣。西北用兵、數省天災,急需軍費和賑災,抄貪官污吏的家財,解決急需。而後的「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河南罷考案」、「鐵帽子親王大殿發難逼宮」、「含淚殺親子」等一系列旨在推行新政、抑制官紳斂財和宮廷內部黨爭、擠壓的歷史事件貫穿雍正的一生和雍正王朝。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心力交瘁,暴猝在自己的御案旁。之後,開始了六十年的乾隆盛世。

從全書的藝術性上來說,作者二月河把歷史事件融入於文學創作之中,使嚴肅認真的歷史傳記小說具有極高的文學欣賞價值,人物形象個性鮮明,對宮廷複雜的鬥爭格局的描寫也是描繪得入木三分。

首先來說說本書記敘的主要人物雍正皇帝。從歷史上來說,他可以說是一位十分複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勇於革新、勤於理政,是位傑出的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但他又刻薄猜疑,心狠手辣,做事可以說是冷酷無情,因此在當王爺的時候人家都叫他「鐵面王」、「冷麵王」,這在朝中是無不知不人不曉的。但我感覺二月河在小說的描述過程中,作者始終是把雍正皇帝這一人物當作一個平民皇帝來寫,畢竟皇帝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七情六慾,他的勤於政務,他的無奈與猜疑等等這些常人的心態,都在小說中一一表現了出來,可以說這本書中的雍正就是一個平民化的皇帝,我覺得這種表現方式的好處就是使書中人物更能為廣大讀者所接受,也能使讀者能更好地去體會書中的情節和人物的鮮明個性。同時,也顛覆了以往在人們心目中那個殘暴好色,肆虐無道的昏君形象,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同時給我印象最深刻感覺最有意思的人物就是李衛,他表面上識字不多,滿口粗言穢語,豪放不羈,但實際上李衛這一人物機智聰明,心思縝密,非一般人所能及,因此也能受到雍正的重用和喜愛,以至從路邊的一個小叫化子逐步而成為皇帝欽點的兩江總督,那他為什麼能被冷酷無情刻薄寡恩的雍正皇帝信任,他的過人之處在哪呢?總結起來,最重要的一點是:心中只有皇帝,沒有朝庭。這話似乎不通,皇帝不是朝庭的代表嗎?其實不然,皇帝是朝庭的代表不錯,但忠於朝庭不等於忠於皇帝,許多飽讀詩書之輩,博古通今,滿腹韜略,就是因為搞不通這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結果不但丟官棄職,甚至被殺頭,被誅九族。岳飛是的,史可法是的,古今中外多少例子,舉不勝舉。但李衛的方法是只討好皇帝,用他自己獨特的方式,文中的李衛覺得自己反正是叫化子出生,把臉不要又何妨呢?於是故意裝瘋賣傻,裝神弄鬼,讓別人噁心,真的是只要得到目的,誰去管它手段?無恥是李衛似的人物的本性。我個人覺得這樣的人物也是個性鮮明,讓人過目不忘,他的為官哲學研究起來也是一部給人以一定啟發性的官場教科書。

在此書中我覺得描寫得比較好的也是為我個人所喜歡的就是張廷玉,他精明幹練,絕頂聰明,對雍正忠心耿耿,辦事謹慎認真,有次竟然在議事的過程中因過度飢餓而暈倒在地,把雍正皇帝驚得面容失色,可見張廷玉在雍正的心目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他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穩居宰相要職,最後張廷玉也因此獲得配享太廟的資格,這是滿清絕無僅有的對於漢族官員的殊榮。所以他的做人之道,為官之道都是為我們後人所學習的典範,對於目前的做人做事,職場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其實在本書中還有很多人物我覺得都寫得非常好,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像鄔思道、隆科多、年羹堯、田文鏡、李紱、楊名時、劉墨林等人,都極具個性讓人印象深刻,可以說這本《雍正皇帝》刻畫的許許多多性格迥異的人物,在顯示了清代宮廷的內部鬥爭的同時也展示了百官的仕途心和眾生相。

合上這部《雍正皇帝》我覺得真是獲益匪淺,不僅讀史而且也讀了人,對中國的清朝歷史及歷史人物都有了一個全面的接觸和認識。同時也體現了清代的歷史特色及封建帝皇之風,具有極高的藝術品格及欣賞價值,難怪為現在這麼多讀者所推崇和喜愛。

清朝皇帝讀後感(三)

媽媽就幫我買了一本《清朝十二帝》。

這本書的作者是閻學年先生。他真實客觀地講述了清朝十二帝的身世、家庭、性格、素質、悲喜與成則。他們有的雄才大略,有的大治不凡,有的大刀闊斧。有的軟弱無能。

這些皇帝中,我最欣賞康熙大帝。他的童()年多災多難:八歲喪父,十歲喪母,還出過天花落下一臉痲子。但是他卻在這樣的災難中,培養了自立、自強、自信的精神。他八歲登基,十四歲親政,成為一代少年天子。他智勇雙全,擒拿鰲拜;他運籌帷幄,削平之番,興修水利…

讀完這本書,我掩卷沉恩:康熙帝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傑出的皇帝,是因為他從小就玄下了宏偉的志向:「唯願天下太平,生民樂業,共享太平之福而己。」

我們這一帶青少年學生,肩負著是祖國繁榮昌盛的歷史重任,只有從小樹立遠大志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像康熙大帝一樣,勤奮好學,刻苦鑽研,成為一個學貫中西、博古通今,長大後對社會有所貢獻的棟樑之才。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