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人生首頁讀後感

家有國中生讀後感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除了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外,更應該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從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尊師守紀,尊老愛幼,儘自身的最大努力做到《規範》中要求的所有項目。

《中學生行為規範守則》從多個方面要求我們這新一代的中學生們,它不僅在我們的本職工作——學習,這一領域有著詳細的規範和要求,更是以發展的眼光關注個人道德修養的完善。將自己的日常行為與《守則》上的要求一一對照,覺得自己在有些方面做得不錯,同時也發現自己仍有許多方面做得不足,仍待改善的。

《守則》中有這樣的要求“關心集體,維護集體榮譽,善於合作,樂於助人,熱心公益勞動。”我覺得自己有時候會只顧自己學習上的是而不夠熱心參加班級里的活動,對班級里的事不怎么主動,沒有出到自己的一份力。我覺得“人是社會的人”而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在通過參與班級工作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實踐自己的機會。我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投入到力所能及的各項事情。

在“勤于思考,勇於探索”這方面我也是需進一步努力的。我常常只是將老師的筆記抄好,“只知其然”但卻“不知其所以然”。在課後,沒有過多的對老師上課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因此,我也將會在學習上不斷地改善這一陋習。《守則》上有要求我們要“禮貌待人”我們中華民族一貫注重禮儀,是一個“禮儀之邦”,禮貌待人也是我們優秀的民族精神之一。我覺得自己在這一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在校園裡遇見老師,我能問好;進出辦公室,也會先敲門問好,關門道別。我也會在今後的日子裡繼續將這一優點保持下去的。

勤奮刻苦是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學習態度。大家都很清楚,學子莘莘,你追我趕,競爭激烈,互不相讓。在如此態勢之下,如果誰稍有怠慢,誰就必將被淘汰出局。曾經有的兩個成功的公式,一是愛因斯坦的A=X+Y+Z,即成功=艱苦的努力+正確的方法+少說廢話;另一個是成才=遺傳因素+個人努力+環境與機遇。這兩個公式都強調了艱苦的努力是成功或成才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因為事物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內因,刻苦就是人對學習的態度,就是主觀努力,就是決定學習優異的內在因素。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對每一個中學生提出的最起碼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們在中學階段做好人、讀好書的最根本的保障!是我們創造幸福人生、實現人生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前提和基礎。希望全校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自覺遵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作為塑造自己健康人格、創造自己美好人生的重要途徑,不斷加強自身修養,為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個名符其實的省級重點中學的學生、一個名符其實的雷鋒式的學生、一個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文明的中學生而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這本手冊記載了每箇中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活動各方面應當遵守的一些基本的做人準則和行為規範,是我們青少年學生邁好青春每一步的生活坐標。

正如教育家夸美紐斯所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道德的養成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己自覺地將做人的準則,道德的規範化作實踐方向和實際行動。而最好的實踐就是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打下紮實的思想基礎,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以之為鑑,改掉自身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以之為契機,在不斷的實踐中完善自己,並且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長大,學會做人。要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寶貴學習機會,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牢牢記住入團宣言,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邁好青春的步伐,爭做一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合格公民。

家有國中生讀後感(三)

有人說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字——悟。

我雖然悟性一般,卻也能感覺到劉老師的一份真心,她是在用心講述一個國中生的成長故事,她告訴我們如何讓孩子在國中階段,自主地愛上學習,如何與處於叛逆的青春期少年溝通,如何分享國中生的喜歡與煩惱,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帶著感恩前行的學子……

我和陽陽真的是非常幸運,從陽陽四年級開始,我們被劉老師的陪伴藝術吸引著,感染著。雖然有點相見恨的感覺,但讓我欣慰的是,兩年的時間,我們完完整整地體驗了一回劉老師一家的美好生活。

雖說每個孩子個性不同,教育方式也不盡相同,但在劉老師的親職教育方面,的確有很多方法是值得我們效仿和學習的。不能否認,通過兩年的學習,無論是我個人還是陽陽,包括我們整個家庭,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當然,我在本次的學習過程中,又找到了很多與劉老師非常有共鳴的地方。也許這正是我前期的學習帶給我的收穫。陽陽下學期就要升入六年級了,“小升初”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雖然本書的主題是國中,但劉老師已經提及了國小末階段的一些準備工作,供我們學習和借鑑。正如劉老師所說,本來孩子長入到高一級的學校去讀書,應該是件非常高興的事,但現實卻讓我們的孩子小小年紀便承受著這他們本不該的承受的壓力。可在中國的教育模式下,孩子們從幼稚園開始就已經在賽跑了。既然如此,我們就化痛苦為力量,痛並快樂地繼續前行著。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教會孩子一些生存法則,包括簡單的生存技能,引導孩子學著做一個擁有奉獻精神的人,做一個心靈手巧的人;懂得知識的變通和運用,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用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絕非為了卷面上的那個分數;重視個人綜合素材的提升,其體現不僅僅是在學習方面,一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比任何一項能力都重要。事實上,當我們做好某些過程的細節時,最後都一定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記得我讀國中那會兒,我的父母是沒有給過我太多學習方面的引導。也許,是他們的那個年代,像劉老師這樣的,關愛兩代人的教育工作者太少了吧。之所以說劉老師是兩代人的教育工作者,是因為她的教育理念真的能引起兩代人的共鳴。每一本劉老師的書,我都和孩子一起分享,並且,我們還就書中的一些重要話題進行討論,闡述各自的觀點,以及我們哪些方面做得不足,需要改進,或者哪些方面做得相對較好,需要繼續發揚,這讓我們從中受益匪淺。

我很贊同劉老師的一句話: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喜歡探究的孩子,無論他目前的考試成績是否突出,將來的成就也一定不會差到哪兒去。在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面,我們首先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而生命的任何一種體驗,對於孩子來說,都是萌發好奇心的種子。即使上了國中,也仍然要保持一顆好奇心,才能激發對知識的渴望。

可能有的孩子上了國中,會有一個過渡期,無論是適應環境或是接受新知識方面,相對於國小時的遙遙領先而言,可能會有一定的落差。那時,我們大可不必慌張,做家長的首先不亂陣腳,孩子才能更冷靜,更坦然面對。落後只是暫時的,我們更應該包容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我們可以像朋友一樣,擁抱孩子,讓他們鼓起“再戰”的勇氣。

大部分孩子到了國中階段,確切地說,在國小高年級階段就已經開始有了 “逆反”心理。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處於萌芽狀態,他們正要向家長們宣告:我已經長了。想想當初的我們,是如何走過這個階段,我們是不是也希望父母不要給我們太多的干涉,不要有粗暴的決定;我們是不是更希望父母,不再侵犯我們的界限,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某些任務。所以,請理解孩子的“叛逆”傾向。而我們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我們的理智,幫助孩子變得更理智,我們還可以試著改變一些新的溝通方式,讓孩子願意接受的方式。我們甚至可以嘗試著和孩子做朋友,多一些尊重,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嘮叨,少一些功利。

和劉老師的女兒辰辰一樣,陽陽在國小也非常幸運地遇到了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老師,無論是對孩子能力的培養或是潛力的挖掘,我覺得他的老師們都做得非常到位,甚至比我們做家長的還了解孩子的個性,在某些細節方面,為孩子設計了獨特的提升方案。

在我們家,陽爸很少看家教類的書籍,只是偶爾翻翻,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完一本。但在我和陽陽學習的過程中,陽爸無形之中也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陽陽在五年級的一次關於父親的作文中寫道:有時候,他會和我一起玩耍,一起釣魚,一起做運動,甚至會玩得比我還瘋。這時的父親,就像是一個孩子,像是我的小夥伴,與我親密無間。有時候,他會捧一部經典著作,靜靜地品讀。讀到精彩之處,便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出聲,和我一起分享優美的意境。這時的父親,就像是我的知音,我們一起翱翔於文學的天空。有時候,他會和我一起看綜藝節目,一起模仿有趣的情節,一起哈哈大笑,一起高歌歡唱。這時的父親,就像是我的最佳拍檔,我們相處是多么愉悅,無拘無束。有時候,他會和我傾心暢談,我們一起侃天說地,一起談人生,談理想,談過去,談未來。這時的父親,就像是()我的摯友,讓我對生命有了新的認知。有時候,他會很輕鬆地面對我考砸了的試卷,讓我重新分析錯誤的根源,引導我如何調整學習方法,鼓勵我重振旗鼓……

我不能說這一切完全歸功於劉老師的這三冊傾心之作——《陪孩子走過國小六年》、《陪孩子過走國中三年》和《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但是這種陪伴的力量,的確讓陽爸有了改變,應該說或多或少受到了這種正能量的洗禮。

家有國中生,和他做朋友,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返回頂部